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学科技》2008,(11):30-30
进入2008年9月,一系列轰动全国的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让一个曾经生僻的化学名词——三聚氰胺变得耳熟能详。在震惊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三聚氰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化学物质?它的用途和危害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2.
黄粱梦里     
席慕蓉 《教学随笔》2008,(Z1):34-35
好多人都喜欢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如一场黄粱梦,在繁复的美丽与曲折的悲欢之后,悠然醒转,新炊却犹未熟。可是我总是不服气,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在这世间,有些事物是一直在重复着和绵延着的。每回抱我的儿女的时候,就会想到,年轻的母亲曾经怎样温柔地抱持过我。每回在给孩子切洗蔬果的时候,就会想到,母亲当年曾经怎样一寸一寸地  相似文献   

3.
记得小时候曾经学习过一篇名为《种子的力量》的文章。一颗小小的种子以它柔弱的身躯穿破了压在它上面的动物头骨,经受了生命的考验和洗礼。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这力量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积淀?种子默默地储蓄着力量,在最关键的时刻,绽放出了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人格的不完善也是一种“世纪病”。人往往不知道怎样把握自己,不知道怎样设计自我,不知怎样完成性格的塑造。 人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人格完善的人。 被称为西方人体心理学之父的马斯洛,就曾经把达到人性巅峰境界者,称为“健康人”,“完全人”。根据他的研究,这种自我实现者具备下列15种主要特征:1.对现实和环境的认识较佳,并且较能与他们安  相似文献   

5.
曾经     
曾经的朋友,如今怎样了? 曾经,我们上课时一起吃零食,他的零食总是被我抢了一大包,每次他都说我像强盗,换来的是我狠狠的一脚。  相似文献   

6.
当你觉得学生不尊重你时,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我曾经有这样一段难忘的往事:上课钟响了,我走进教室准备讲课,对我来说,讲课是一种享受。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明亮的限光一齐聚集到我的脸上时,心里就象有甜滋滋的清泉流过。可是这一天,讲台上异乎寻常地出现一张漫画,像刮来一股凛  相似文献   

7.
作文一法     
本刊的编辑要我写一篇文章,和中学生谈谈怎样做作文。这是一个老题目了,我曾经看过不少这类文章。有的谈怎样审题、怎样开头结尾、谋篇布局;有的谈怎样观察和思考,怎样积累素材。大都讲得很好,照着去做,是会有长进的。我想换一个方式,说一个故事。我常常在等车的时候、晚会余兴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在班上说,许凯雯的作文可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因为许凯雯的作文已进入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石》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块石头,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一种淡淡的哀伤氤氲在文字间。一块沉默的石,静静地伫立在时光里,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可"有谁愿意倾听一块石的心思呢?"作者喃喃自语般的叙述,似乎也在为石头而叹息。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把宗教归结为政治意识形态有片面性 记者(张世辉,以下简称记):我们现在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可是,在相当时期内我国对宗教的基本内涵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基本表述:宗教是在历史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英语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种障碍;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兴趣;而对我来说,学英语是一种快乐。班上的同学曾经问过我:“你是怎样学英语的?为什么英语成绩总是那么好?”每次我都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课前认真预习;课堂认  相似文献   

11.
超人特攻队     
曾经显赫一时的超人鲍勃已经退休了,和家人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一个阴谋正向他们袭来,结果会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2.
诚信在哪里     
有人曾经说过,人间最美的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一种品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 近年来,诚信却日渐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种正在缺失的资源.经济交往中的不诚信,个人交往中的不诚信,给善良的人们心中留下了阴影.如果我们走入了不诚信的沼泽,那将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相似文献   

13.
正前苏联的一位将军曾经写过一首小诗:鸟儿死去的时候,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哭泣,那子弹和鸟儿一样,它唯一的希望也是飞翔。这首诗没有题目,在我看来,应该是在探讨一种很悲伤的相遇。读到这首诗之前,我一直以为相遇是一种美好,千载机缘,一日相见,该是一种怎样的欣喜与幸福。没有想到,相遇也可以成为一种痛苦,就像子弹的轨迹和小鸟的飞行,一旦相遇,就是一种最大的苦难。  相似文献   

14.
于泽昀 《成才之路》2014,(14):85-85
正信息化环境与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是顺应教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怎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加入信息技术知识,怎样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参与到教学中去,是摆在教师前面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教学情境的辅助营造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教育学生的内容固然是核心,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环境的烘托,内容肯定会流失于枯燥的灌输过程中。"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怎样积极形成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更是新课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教师角色的主要功能正  相似文献   

15.
    
严沁 《当代学生》2013,(Z4):104-105
在生命的旅程中,你有没有曾经为一棵树停下脚步。树不会移动,生命却在流动。新疆尉犁县境内,有一裸卡拉古树。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守在村口等待子女归来的父母,用无数泪水浸染了这棵树的根茎。思念渗透进这棵树的枝叶中,因此成就了这棵树的别名——望子树。大凡是树,都是纹丝不动的。它们仿佛忘却了时间,坚守在原地,等待着轮回百遍后或许已经忘却的誓言,却又依旧执著如旧。树是静的化身,它不为岁月流逝所动,它坚挺的身影背后,那是一种怎样的寂寞,一种怎样的孤独,一种怎样的坚韧。树在等待,等待着什么,或许是一种职责,见证一切事物新旧更替的使命。也许它明白,也许它并不明白。树的丝毫不移,正是对生命价值的无声追寻。  相似文献   

16.
曾经看到一幅漫画:一个教师在示范朗读,一群学生跟着朗读,教师的头是方方正正的,下面大部分学生的头也是方方正正的,只有个别学生的头是圆的……这幅图,强烈地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正带领着孩子走向怎样的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正怎样一步步地"同化"着学生,禁锢着他们的思维,阻碍他们创造力的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怎样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文字,积淀情感,增强语感的呢?现就语文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范读,来阐述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谭雪 《新疆教育》2012,(5):138-138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何谓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种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和训练语感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两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词语分析中培养语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合作     
正课堂训练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看一看你知道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吗?说一说1.选一幅图给大家讲一讲。2.再告诉大家看了这些图你有什么想法?想一想1.你曾经和谁一起合作做过什么?2.你们是怎样分工的?是怎样合作的?结果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9.
李之春 《科学课》2009,(4):40-42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播放课件观看手足口病的相关照片。)谁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在学校的卫生宣传中曾经介绍过手足口病,所以学生很熟悉地说了出来)这种病究竟是怎样一种病呢?它的传播途径又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多次站在岸边,注视滚滚而去的江水,心情随波浪的跌荡起伏不已。你看那江水, 不管是遇到九曲回肠之弯道,还是遇到坚硬的拦路礁石,它都是那样地勇往直前。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和信念?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