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共瓦解和苏联崩溃,是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苏共逐步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改变党的指导思想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苏共瓦解的根本原因与苏联长期形成的领导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苏共领导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初创与形成时期、改革调整与停滞时期、蜕变时期。从这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苏共领导制度存在着严重弊端,党内民主遭到破坏,使用干部任人唯亲,易形成小宗派,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规范,党内监督不力,党的形象受损等,正是这些弊端从根本上导致苏共的最终瓦解,仅把苏共瓦解的原因归结于戈尔巴乔夫的背叛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剧变是苏共及其政权合法性基础丧失的结果。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绩效曾经是苏共重要的合法性资源,但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培育这两个合法性基础,反而使它们不断地衰落和瓦解,以致出现了合法性危机。而当戈尔巴乔夫试 图以改革寻求合法性来源时,非但没有巩固原有的合法性基础,反而构成了对原有合性的否定,这是导致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早期改革是原苏联七年改革历程中相当重要的阶段。对改革的困难程度和艰巨性估计不足;政策失误和不利因素的干扰;外交和防务政策的调整滞后是造成早期改革严重受挫的主要原因。早期改革失利,不但造成了苏共的分裂,还促使戈尔巴乔夫和苏共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共拯救苏联社会主义的最后一次尝试,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苏联的改革跌宕起伏,不仅深深影响了苏联,更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6.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这个失败既有深刻的内部因素,又有不能忽视的外部诱因。笔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动摇了苏联人民的政治信仰,使苏共的合法性受到侵蚀;西方价值观对苏联的领导人、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从思想上背弃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东欧剧变和苏联民族分离运动的影响,迫使苏共放弃一党制原则;西方国家对苏联激进改革派的支持,使得戈尔巴乔夫受制于激进改革派,间接触发了"8·19政变";西方对苏联经济援助的不力,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计划落空。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的苏维埃体制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最高苏维埃体制转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而引进总统制,再转而实行总统内阁制的复杂嬗变。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逐渐由完善苏维埃体制走上了废弃苏维埃体制的不归路。政治体制改革时机选择失当,改革苏维埃体制态度轻率,蔑视宪法和法律,搞垮苏共,全面认同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否定苏维埃体制的合理性,在政治斗争中从无原则妥协走向投降主义,凡此种种,都是导致戈尔巴乔夫苏维埃体制改革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的苏维埃体制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最高苏维埃体制转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而引进总统制,再转而实行总统内阁制的复杂嬗变。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逐渐由完善苏维埃体制走上了废弃苏维埃体制的不归路。政治体制改革时机选择失当,改革苏维埃体制态度轻率,蔑视宪法和法律,搞垮苏共,全面认同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否定苏维埃体制的合理性,在政治斗争中从无原则妥协走向投降主义,凡此种种,都是导致戈尔巴乔夫苏维埃体制改革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苏共瓦解的深层原因与深刻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不能继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继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继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继续做好“三个代表”,使苏共丧失了立党的根本,丧失了执政的基础,也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分析和总结苏共瓦解的原因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高度,又可以更为清晰地揭示出苏共瓦解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苏联剧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评价苏共历届领导人?这在我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根据历史资料,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认为: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就患了重症,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彻底,勃列日涅夫又延误了改革,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已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11.
苏共执政后,仍然沿用革命时期的"职业革命家集团"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盛行;监督机制弱化,权力失去制约;干部队伍近亲繁殖,德才不佳。这导致苏共精英集团思想僵化,不愿改革创新,缺乏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理论;丧失信仰,精神懈怠,能力弱化;生活奢侈,腐败盛行,脱离群众,失去先进性。正是苏共精英即"职业革命家集团"向既得利益集团的退化,最终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苏联解体不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不具备大国领袖的综合素质以及戈氏上台之后推行的激进改革是引发国家解体的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苏联所面临的复杂国内背景和国际形势以及苏共领导集团的历史传统和戈氏个人资质等因素共同促使戈氏得以在1985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认为苏共历史上始终缺乏成熟的制度来选拔和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这也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与苏共覆亡给各国共产党人和世界人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教训。其中一个重要的警示是: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是事关党的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必须着眼于从宏观角度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在事件,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其原因在致有如下为1.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民主和法制不健全;3.苏共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4.国内的民族矛盾;5.“8.19”事件;6.戈尔巴夫的个人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应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1.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2.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4.坚定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根源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是20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究其根本原因,既不是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的必然结果,也不是苏联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厄、丧失社会主义信念的恶果;苏共腐败和西方和平演变也不必然导致苏联解体。苏共抛弃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主动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才是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回顾和研究苏共丧权、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旗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苏共丧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最大教训在于丢弃“旗帜”,“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党的生命源泉,执政基础的真理,坚持“三个代表”,就会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如果背弃“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会变质、腐败,丢弃“旗帜”,走向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国际共运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大论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中苏两党在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而造成这种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党从"左"的角度来理解、实施这些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说明苏共始终没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政治文明未开化,是苏共亡党的根源。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足够深刻的教训,历史悲剧就无法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提高文化自觉性,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和苏联的解体至今已过了整整20年,但它留给世人特别是各国共产党的教训仍然是深刻的。今天深入思考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亦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和巩固执政地位尤为重要。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重要原因是苏共的领导层中的腐败程度。并且,“体制问题”这个“深层根源”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重视。我们应当深刻领会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避免苏共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执政期间,苏共未能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首要任务、未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执政体系、未能固守住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是导致其执政终结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因。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苏共执政的教训,对于我们党目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