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能地热温室是一种新型的节能温室,这在种温室内进行作物栽培,不但室温能满足一定要求,土壤也有适宜的温度。但目前该类温室的建造都是凭借经验,尚缺乏的设计计算,本文以青海省农科院太阳能地热温室为例,通过选择合理的室内外计算温度,对该类温室的主要构件,如太阳能集热器,地下埋管等的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该类温室设计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革新》2010,(6):32-32
在火星上建造未来人类基地仍有很大的距离.但却不影响我们建造“火星温室花园”。目前科学家已完成太空实验,依据在火星上建造第一个“火星温室花园”的微生物殖民计划.在地球上模拟火星环境可产生微有机生物,这将有助于将火星岩石转换成为土壤.产生人类呼吸的氧气、纯净水和可循环废水。  相似文献   

3.
在火星上建造未来人类基地仍有很大的距离,但却不影响我们建造"火星温室花园".目前科学家已完成太空实验,依据在火星上建造第一个"火星温室花园"的微生物殖民计划,在地球上模拟火星环境可产生微有机生物,这将有助于将火星岩石转换成为土壤,产生人类呼吸的氧气、纯净水和可循环废水.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温室大棚除雪功能运用的深入研究,研制出了"温室大棚智能除雪系统"模型。此款智能除雪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温室大棚除雪不便的实际问题,可以为农业种植户提供方便,减少因雪灾但来的经济损失。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款温室大棚智能除雪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温室大棚改造成智能控制通风系统,在温室大棚一侧安装烟囱,另一侧地面处安装下出口,并在烟囱上安装能量转换为电能的智能控制系统。当室内空气压力达到期望值,控制系统自动打开通风开关,进行室内外空气流通,同时气流带动风扇旋转将温室大棚内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模拟实验表明:理想状态下100 m2的大棚可发电为至少1000瓦每小时。  相似文献   

6.
正温室大棚是设施农业的主要形式,要保证它的种植产量和质量,水源保障至关重要。但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降雨季节分布不均,旱涝交替,如何有效利用宝贵的雨水资源、提高温室大棚的综合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受新疆坎儿井自流灌溉的启发,结合渗灌技术,我设计了一种温室大棚集雨自动渗灌系统。一、背景介绍温室大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广大农村地区,温室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5,(23)
随着生态环境理念的不断推进,基于PLC支持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概念,然后重点给出PLC智能温室监控系统的结构,最后提出检验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温室葡萄生产已在我国广泛推开,利用温室培育葡萄的技术正在日趋成熟,但仍旧有着看似已经掌握了的技术在实践中使用不当或把握不好的问题。探讨温室葡萄花芽分化规律,即在于普及和提高葡萄温室栽培技术,为使用温室栽培葡萄的经营者提供实践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玻璃温室     
《中国科技信息》2003,(10):40-41
玻璃温室是指以玻璃作为采光材料的温室。在栽培设施中,玻璃温室作为使用寿命最长的一种形式,适合于多种地区和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玻璃温室的环境控制主要包括单因子环境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温室气体”已经是各个国家讨论的热点话题,每个地区都在对其进行严格的防范和治理,冰川融化、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干旱等问题都由此产生,各个国家通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化石燃料燃烧、改善能源使用情况等手段尽量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在这样一个工程中,森林绿化就是温室气体的最大敌手。  相似文献   

11.
温湿度检测和控制对于温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温度控制器大部分都是机械式结构,实际使用得出的结论来看,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具有很多缺点:a.占用空间较大;b.控温精度较差;c.寿命较短。鉴于这些,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AVR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为数据采集芯片设计的低成本温湿度智能监测系统,包括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流程,能够实现实时对温度和湿度的监测,可以实时了解温室的温湿度情况,以便对温室的温湿度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高寒地区,用温室栽培蔬菜方能满足当地人民对蔬菜的需求,然而,温室蔬菜病虫害问题不容忽视,从广义视角来分析,温室蔬菜病害指蔬菜本身和致病因素在温室条件环境的影响下导致蔬菜和致病因子之间互相作用进而发生病变,虫害则是指蔬菜受到蚜虫、菜青虫、红蜘蛛、菇蝇、白粉虱等害虫的蚕食。一旦蔬菜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产量必然骤减,蔬菜的营养品质也会因此下降。文章将简析高寒地区常见温室蔬菜病虫害问题与防治对策,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4.
温室是解决农产品跨季节生长和地域性紧缺的有效途径,在温室中配置太阳能集热和储能单元构成储能型太阳能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的微气候,同时可以保证作物在高寒地区寒冷季节正常生长。文章系统综述了储能型太阳能温室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近几年温室技术与太阳能技术的结合情况,分析储能型太阳能温室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储能型太阳能温室装备化的构想,给出了一个新设计结构,为太阳能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西藏高原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3个温室内自动气象站及温室外2012-2013年逐日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30米土壤湿度、地温等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高原温室大棚生产的气象条件的利弊,并结合蔬菜生长的气象指标,提出相应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为实现对温室大棚环境因子有效干预,促进作物良好生长,设计了一种以ARM处理器为核心的温室环境智能测控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室的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和土壤水分湿度等环境参数,结合专家系统的作物生长环境需求,通过嵌入式系统进行判别分析处理,并以控制继电器驱动相关执行机构方式完成对环境因子的调节操作。其控制简单,易于操作,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了一个温室远程监控系统。系统由PC机控制端、GPRS网络模块和机电控制设备组成。PC机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网,并通过电信运营商网关接入GRPS网络。GPRS模块带有模拟量输入接口和继电器输出接口,可接收模拟传感器数据并将数据通过GRPS网络和Internet传输至PC机控制端,PC机也可向GPRS模块返回控制信号,通过GPRS模块的继电器输出端口控制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控制温室环境的目的。该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成本较低,适合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型温室大棚的环境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世纪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已广泛应用的温室将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我想将来的温室是一种多功能高效生态温室。它看起来就如一幢别具风格的别墅,且明显地分为三部分:别墅的两头的屋顶和侧壁都装有可折叠的太阳能夹板(西头是原料区,东头是回收区);别墅中间种植区的建筑主体是由透明硬质材料制成的,一眼就能看见温室内绿色的种植物。生态温室采用电脑控制循环式营养液流动栽培。    生态温室的屋檐都安有蓄水管道,下雨时雨水就能通过它进入蓄水区,经净化处理后就可储蓄在蓄水库内,以备停水时使用。原料区内除了…  相似文献   

19.
赵苗苗  邵蕊  李仁强  杨吉林  徐明 《资源科学》2019,41(7):1286-1294
农业生产活动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作物栽培体系和管理方式都会影响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控制机理的研究,但关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中科院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为研究平台,通过对新(刚从旱田转为稻田)老(过去20余年一直为稻田)稻田进行连续4年(2013—2016)观测,分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预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旱田转变为稻田后,前4年新稻田CH4排放通量显著低于老稻田,但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新稻田的CH4排放速率呈增加趋势,而老稻田的CH4排放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耕作年限对CO2和N2O的排放速率影响不显著;新稻田的pH值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老稻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缩短稻田轮作(水-旱轮作)期(小于7年)能够有效降低稻田CH4和总温室气体排放量。该结果表明利用老稻田的CH4排放系数可能会显著高估新稻田的CH4排放量。研究结论可为准确评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区域农业温室气体管理和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建造业的建造效能有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传统建造项目存在的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不足,本文首先提出了将大数据智能制造的思想应用至建造业,从建构阶段、施工智能预警、建筑健康诊断多阶段融合智能制造技术体系;然后构建“智能建造+HCPS”框架;最后提出大数据智能制造下建造业的发展对策建议,从而在建设项目中发挥作用,为促进智能建造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