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过去20多年了。今年七月,日本又发生了地震导致核电站泄露的严重事故,一时间闹的整个日本人心惶惶。但就在前不久,一些美国科学家却宣称,核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他们甚至建议,为了保护地球的环境,我们应该逐步将火电站替换为核电站。他们的理论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为了耸人听闻?人类真的进入核能时代了吗?  相似文献   

2.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方面发展核能,另一方面,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核能利用有关立法的整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阐述了我国核能安全的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核能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能是满足能源供应、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核能发电在技术成熟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相较于水电、光电、风电具有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等优点,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目前核能主要用于发电,只有少数反应堆应用于核能供热和海水淡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和应用,核能有望超脱出仅仅提供电力的角色。文章围绕核能的综合利用,从高效发电、核能制氢、海水淡化、核能供热和高温工艺热利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核能综合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展望了核能在未来构建多能融合的复合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核能的和平利用已经为我们所了解,可能我们身边每天用的电就是利用核能产生的。现在,威力无穷的核爆炸同样可以为我们利用,而且可能就是在不久的将来。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利用核爆炸发电的研究,对于核爆炸我们到底该如何利用?是否该惧怕核爆炸?为此我们采访了一直致力于核爆炸研究的中国工程院彭先觉院士。  相似文献   

5.
核能、核技术与防范核恐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能与核技术的作用核能源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的利益,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民用核技术是不可替代的。从技术观点看,大规模利用核能可以较好地解决部分能源需求。发  相似文献   

6.
近日来,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核污染等巨灾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巨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核能利用与安全等问题的普遍关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和关切。  相似文献   

7.
海洋,阔达36000多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集中了地球总水量的97%。海洋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更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其中不仅孕育着潮汐、波浪、海流,以及海水温差和压力等可再生能源,同时茫茫海水中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核能。人类利用核能的方式就今日的技术水平而言,主要有重元素裂变与轻元素聚变两种。实现重元素如铀235的受控裂变,已进  相似文献   

8.
核能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领域,在全球能源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各国放缓了发展核能的步伐,但最近各国发展核电的意愿有所回暖。本文基于全球视角分析了核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比较分析我国核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技术研发政策、核安全、法律法规、人才培养、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核燃料保障、乏燃料后处理以及核退役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步朝  张延飞  花明 《资源科学》2010,32(11):2186-2191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与日俱增,供需缺口日益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步伐。以煤炭为主的高碳黑色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低碳发展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渴求。核能以其持久、经济、安全和清洁等优势被人们认为是当前最具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新型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绿色核能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低碳背景,分析了我国核能发展起步晚、进步慢、结构比例低和市场化经营程度低、人才缺乏、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政府科学规划与指导、市场运作和行业群堆管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采取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策略,并体现在核能发展的规划、管理、生产、交易和消费等诸环节中。  相似文献   

10.
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慎重重启核电建设步伐,核能仍然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能是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稳步有序推进核能正常发展;确保安全第一,是核能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保障;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为核能发展拓展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11.
核能技术的应用历来在各国存在广泛争议。2011年3月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再度引发国际社会对核能技术安全性与可推广性的关注,并争论不休。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中,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的接受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分析了福岛核泄漏事故中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的接受度,从决定因素的角度探讨了造成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的接受度差异的原因,并对我国未来的核能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核科学技术中的辐射防护(或称保健物理)是旨在保护工作人员安全和健康,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辐射危害的实用性学科,是为核能利用和发展“保驾护航”的前沿学科。辐射防护是物理学和医学搭界、管理科学和技术实践交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融的边缘学科。50多年来,潘自强在保证核武器研制和核能发展中,深入到辐射防护的各个主要领域,对我国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核化学这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尤其是在核能方面的应用。随着地球的化工燃料越来越少,核能作为一种新的清洁能源。越发被关注和发展,同时也缓解了我们对能源的需要。但是,任何事物的兴起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避重就轻,不能畏首畏尾。找出发展核能的合理方向,制定最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方案,才能更好的发展核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中国和法国的核能消费与CO2排放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和法国均存在由核能消费到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发现,中国的核能消费与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而法国的核能与碳排放的关系则为负相关。但引入虚拟变量后我们发现,法国经历了由正相关转为负相关的过程。中国应积极开发核能资源,尽快发挥核能对CO2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12,(7):1-1
如今,日本“3·11”大地震已逾周年,而福岛核殇之痛犹在。直到现在,遭核事故影响的许多村民仍流离失所、苦受折磨。此事故曾一度引发各国人民的反核运动和惶恐心理,但面对谈“核”色变的公众,核能专家称,为替代传统能源并保证供给,核能的开发和使用还不能终止,可见,人类在短期内恐怕还无法戒掉“核能瘾”。另外,武装核威胁也是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隐忧之一。尽管本·拉登已被击毙,但国际反恐形势并无明显好转。而中东动荡,巴、阿形势紧张,朝核问题多年未决,国际恐怖势力在潜藏蛰伏之后,还可能制造更多茶毒生灵之举。因此,确保核材料安全是防范核恐怖主义的最有效手段,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2,(7):1-1
如今,日本“3·11”大地震已逾周年,而福岛核殇之痛犹在。直到现在,遭核事故影响的许多村民仍流离失所、苦受折磨。此事故曾一度引发各国人民的反核运动和惶恐心理,但面对谈“核”色变的公众,核能专家称,为替代传统能源并保证供给,核能的开发和使用还不能终止,可见,人类在短期内恐怕还无法戒掉“核能瘾”。另外,武装核威胁也是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隐忧之一。尽管本·拉登已被击毙,但国际反恐形势并无明显好转。而中东动荡,巴、阿形势紧张,朝核问题多年未决,国际恐怖势力在潜藏蛰伏之后,还可能制造更多茶毒生灵之举。因此,确保核材料安全是防范核恐怖主义的最有效手段,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7.
韩运旗 《今日科苑》2006,(12):11-12
近一个时期以来,朝核问题、伊朗核危机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两个热门话题。那么,如何和平利用核能,和平利用核能与研发核武器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成了人们竞相关注的问题。和平利用:核能发电优势多核能的和平利用始于20世  相似文献   

18.
绿色核能未来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三里岛到苏联切尔诺贝利,再到日本福岛,几起大的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许多人对核电站的安全性非常担忧,可是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又不得不发展核电。以德国为例,由于今年年初遭到罕见寒流袭击,该国被迫重启部分已经关闭的核反应堆,这令其2022年前逐步废除核能发电的计划面临考验。那么,未来有没有洁净而安全的核能可供选择呢?当然有。俗称"人造太阳"的可控热核聚变就将是人类能源的希望,但它距离实际应用还为时尚早。因此,核裂变能仍将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闻     
中国科协举办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近日来,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核污染等巨灾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巨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核能利用与安全等问题的普遍关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和关切。针对这些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3月29日,中国科协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11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孙文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核学会顾问叶奇蓁,中  相似文献   

20.
辛秀田 《百科知识》2004,(10):22-23
我们今天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这包括石油、煤炭等等,而这些能源的使用一方面产生温室气体,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另一方面其资源有限.再有100多年人类面临用尽化石燃料的危机。能源危机开始困扰着人类,人们不得不寻找各种可能的未来能源,以维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能源成为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