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官员微博直播自首看微博舆论监督形态、特性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10日上午9时25分,新浪微博中一名叫做周文彬2010的用户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我可能要做出一个人生中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足以改变我的后半生,我也为此成为另类",开启了其用微博直播自己自首的历程.至4月16日共计6天时间内,该用户共发布与自己自首有关的微博14条,引发了网友的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部日本电影<入殓师>赢得全球观众的眼泪和感叹,在这个充满竞争、利益争夺和拜金的世界中,一位普普通通的入殓师为我们启示了生命的真谛.殊不如,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就有一位家境富裕、养尊处优的女子,已然不顾世俗偏见,入行殓仪师之职,她是中国首位从事殡葬行业的女子,同时也可以说,她是首位在中国传播现代先进西方殡葬文化的先驱,她就是邝金枝女士.  相似文献   

3.
微媒体时代科技媒体应对科学谣言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的话,2011年则被称为"微博红年"。这一年,微博无疑成为新媒体语境下中国最受关注的焦点。这一年的每周、每天甚至是每个小时,微博上都有热点话题在讨论,或关乎民生、或主持正义、或揭露内幕,抑或是扶弱济困。微媒体大行其道"每天从微博开始,再到微博结束。"这是不少粉丝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北京的一位网友说:"早晨6点半,一睁眼就拿手机打开微博,查看私信,回复留言。7点半至8点半,上班地铁中,看微小说或微电影。上班期间还会用微信和同事保持沟通。晚上浏览政府的官方微博,进行评论或转发。"微博正在"直播"中国。庞大的用户群和便利的通道,使  相似文献   

4.
微博时代,纸媒如何留住读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你‘围脖'了吗?"今年初的一天深夜,当我在一本新闻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时,脑海里一头雾水.那时我第一次知道,网络上有了一种叫微博的新东西.可现在,我已在数家网站注册了微博,我所在的南国早报网也开通了微博功能.没有过渡,容不得犹豫,几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微博时代".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15,(2):126
2014年12月13日21点26分,微博大V"伟大的安妮"发布"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组图,在微博上迅速发酵走红,随后很快扩散到微信朋友圈,短短一天的时间,两大社会化网络均被刷屏。截止12月15日20点,该图在微博上已累计转发了43.69万次,点赞34.73万次,评论8.9万次。而其带来的转化也惊人  相似文献   

6.
我在鲁家湾     
2021年12月31日,是我下沉抗疫一线的第三天.下午2点40分,我熟练地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头套、手套和面罩,投入到鲁家湾社区第8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虽然不是第一次变身"大白",但有幸成为"最美逆行者"队伍一员,心中依旧充满激动、自豪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7.
刘雪君 《大观周刊》2011,(13):51-51
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头衔,让日本电影《入殓师》成为众多人关注的焦点,在欧美票房市场表现出色,但在中国市场似乎并没有那么声名赫赫。究其原因,中日在丧葬文化上始终存在差异,对于死亡、殡葬、入殓等敏感内容,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忌讳的。在东方文化中,死亡更多地带有黑暗,消极的意味。在对《入殓师》这一影片仔细探究之后,让笔者本人对日本的丧葬文化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季节 《今传媒》2012,(2):94-95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网民在微博上形成了前所未有强大的舆论力量,微博集结了最广大群众的救援力量,人民群众在网上网下同时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援直播和爱心传递。对比三年前的4.28胶济铁路特大事故,前者死伤亡人数远远超过此次7.23动车追尾事故,但是影响和传播面要远远小于这次动车事故,原因主要归功于微博力量的介入。本文从微博"先声夺人"、"调动力量"、"传递民心"三个角度分析微博在此次动车事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必将在中国社会网路舆情上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7月10日22时40分,直播《环球财经连线》是芮成钢最后一次在电视上露面.7月11日19时39分,央视《经济信息联播》官方微博发布节目预告,并@芮成钢、谢颖颖.按照以往惯例,两人将是当日20点半直播节目的主持人.然而节目开播后,只剩谢颖颖一人主持,常设的另一个主播位空置,连话筒都没有拿下.一时间,芮成钢被带走的原因引发网友热议.一夜之间,舆论纷起,“补刀”频出,带来的不仅是一个精英偶像的颠覆,更是一场全民的戏谑狂欢.  相似文献   

10.
"央视新闻"微博作为国家级媒体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在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增多,网络直播逐渐成为新媒体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央视新闻"微博在运用直播方面也有了不少实践.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网络直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通俗化的特点,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新闻报道中利用直播技术,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丰富了报道内容,拉近了观众与事实真相、新闻人物的距离,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的最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8月热点网议     
《青年记者》2012,(25):23-24
☆女博士发微博称"死都不下基层"简介:8月3日,厦门大学的一位女博士随校方组织的博士团到闽北山区的原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她在3天的调研结束时发微博称:"政和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  相似文献   

12.
普通劳动者的屏幕形象永远是中国电视的优质资源,中国电视的屏幕上应当有更多普通劳动者的良好形象,他们走上中国电视的星光大道理所当然,更应成为常态。2013年12月8日,江西省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开录。节目组曾设想将颁奖词变成评论员的现场点评,我负责见义勇为和敬业奉献两个部分。接到任务后我做了一些准备,虽然最终还是采取了颁奖词的形式,但虽未能至,心向往之,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仍然值得大书特书。曾经有一位美女教授发过这样一条微博:"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英雄就  相似文献   

13.
除夕当天,一条吴奇隆用"熊猫舞"给粉丝拜年的视频在新浪微博上被转评超过30万次,整段视频约20秒。大年初一,网友"不指定地点"在微博上上传了一条14秒视频,分享一天的红包进账,此微博吸引了30多位好友关注。据了解,以上两个视频都是用一款由爱奇艺推出的手  相似文献   

14.
一个账号,一段140字以内的文字.一个提交发言的按钮,201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全民记者"从萌芽到爆发的全进程.见证了微博使得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储建国说,微博不是为推进民主而专门设计的工具,但这并不能掩盖它所具备的光芒.随着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例如宜黄事件中的微博直播、河北大学事件中的滚动播报、上海献花事件中的集体呼应等等,微博已经显现出它在推动新闻传播和群体性表达上所能体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网络用户是网络空间中的重要劳动者,在网络商业化应用开始后,网络用户便进入了为作为资方的网络媒介劳动的时期.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用户的劳动实践也不断发生变化.网络用户的劳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网页冲浪及搜索的劳动阶段、产品生产的劳动阶段以及网络直播的劳动阶段.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叠加的过程,而不是相互取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生活 我更愿意回顾一些重要微博的开通,带给我的激动. 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公报"加着蓝色的大"V"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同年7月22日,北京的大暴雨罕见,《人民日报》微博凌晨4点正式发声,在这一暴雨事件中进入微博领域,滚动播报救援动态.  相似文献   

17.
微博与博客的异同 6月5日,我在新浪微博上用搜索的方式做了一个有意思的随机调查,目的是想看看60后是否退出了历史舞台.当60后的国家领导人令人惊讶地出现在新闻中时,微博世界的60后似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我按照微博的标签查了一下,结果是,50后有12人,60后有100多人,70后有1000多人,80后最多,有7万多人.90后有5万多人.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了80后是中国制造的最成功的年轮概念,有强烈的文化色彩,不是政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新闻发展进入了全时发布状态.微博直播更是成为时下新闻报道的一大流行趋势.网络监管与问责机制的不到位,使微博直播出现了背离新闻专业主义与职业法规的诸多现象,其中有媒体把关的漏洞,也有记者责任的缺失.微博发布中更加明确的权责机制成为新闻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12年5月底,青岛女孩"鲁若晴"在新浪微博上直播其治疗白血病的过程,经知名博主"作业本"转发后爆红网络,随着微博网友对其信息真假之争越演越烈,当真相得到澄清,人们不免开始对这类"微博暴力"中的新闻伦理道德进行了深思,本文试图通过探究"微博暴力"伦理道德失范成因,进而探讨如何对此类事件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传统媒体的微博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快"的消息源2010年7月28日上午11点,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一如往常的播出.11点17分,一条插播的资讯引起许多观众的注意:"本台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在今天上午10点多,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的一加油站发生了油罐爆炸……" 半个多小时后,这条视频被上传到新浪微博,细心的网友惊呼:"央视新闻用的图片是从微博上截取的,你们看左下角的网址‘t.s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