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飞 《考试周刊》2011,(57):26-27
在巴金小说中,高觉慧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作家让觉慧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激流和高公馆等一系列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真实地写出了觉慧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写出了他从幻想到成熟,从浅薄到深沉,从胆怯软弱到坚实勇敢的思想转变过程和艰难而又痛苦的新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组合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家》是巴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对于其创作动机,即冲破“礼教的监牢”,“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死亡”。最后,作还希望借助觉慧这一人物形象,写“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给那个沉闷的旧家庭带去“一点新鲜空气”。在读的接受方面,家,这一空间场所,在“五四”个性解放的时代里,常常被梦魇化,成为封建罪恶的渊薮,与此同时,从家里走出来的叛徒——觉慧的“革命性”也得到高度认同。作的创作动机往往成为预设的意识形态,干预本的生成和阐释,而学接受所置身的化语境不自觉地参与到本阐释中,和作的创作动机一起构成读的阅读期待。这种单一视角的规定性遮蔽了作品的丰富意蕴和真实意义,在去还原的过程中,论试图尽力摆脱先验障碍,从广泛的化和人性的角度,对《家》进行另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3.
《激流》里有一扇门。 那是一扇阻隔了黑暗与光明、落后与进 步、愚昧与先进、毁灭与生存的神奇之门, 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勇气跨过那道门槛,走入 那扇门,你就胜利了、赢了。觉慧是那么坚 决地回绝了他: "不,我一定要走!我偏偏 跟他们作对,让他们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我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是的,这个 旧礼教的"叛徒"就是那样义元反顾地冲破 了束缚,弃笼而去了。 如果说,觉慧的出走是带了点青年人 "年少气盛"的冲动,他走得是有些许的匆 忙,也有些许的"自私",那么再看接下来的 几个"叛逃者"吧。觉民--高家的二少爷,  相似文献   

4.
《激流》里有一扇门。那是一扇阻隔了黑暗与光明、落后与进步、愚昧与文明、毁灭与生存的神奇之门。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勇气跨过那道门槛,走出那扇门,你就胜利了,赢了。觉慧是那么坚决地说道:“不,我一定要走!我偏偏跟他们作对,让他们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如果说,觉慧的出走是带了点青年人“年少气盛”的冲动,那么再看接下来的几个“叛逃者”吧。觉民———高家的二少爷,他虽也厌恶着旧的礼教,但远没有觉慧那般激烈,他是一个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而后行的稳重主义者。但是在经历了一次次不该有的亲友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觉慧是巴金先生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家》中的主人公,历来针对觉慧的形象分析有许多,本文试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的弱点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能够对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觉慧,做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必然走向灭亡,走进坟墓,《家》中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 掘墓人──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慧, 孤独无奈的守墓人觉新, 已走进坟墓行将就木的墓中人高老太爷,善良无辜的殉葬品鸣凤、梅、瑞珏等,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觉慧是巴金先生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一<家>中的主人公,历来针对觉慧的形象分析有许多,本文试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的弱点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能够时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觉慧,做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在新化运动的冲击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必然走向灭亡,走进坟墓,《家》中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掘墓人-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慧,孤独无奈的守墓人觉新,已走进坟墓行将就木的墓中人高老太爷,善良无辜的殉葬品鸣凤、梅、瑞珏等,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觉慧是巴金代表作《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叛逆品质的五四新青年。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中的幼稚因素的体现等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对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作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论觉新、觉慧性格与思想上的“血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问世以来,觉新与觉慧这两个人物一直被人们视为在思想和性格上互相对立的艺术典型,其实,作为生活在同一家庭,相似时代语境中的知识分子,他们既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存在着性格与思想上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性格、思想上的异同不仅体现了人类天性中二元对立的倾向,而且还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1.
《家》这部小说是高中必读的名著。这部小说中高家的败落,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崩溃。小说中觉新、梅和瑞钰的悲剧,源自封建社会的黑暗。由于长辈之间的矛盾,有情人被活生生地拆散,梅表姐最终忧郁而终,觉新也只好顺从长辈之愿娶了他并不爱的瑞钰。觉新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坚信封建社会终将过去。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阳光向上的性格和觉新的性格截然相反,所以他和觉新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家  相似文献   

12.
改编自巴金同名小说的新版电视剧《家》,在叙事主题上以爱情作为主旋律,解构了以往的封建旧礼教,这主要体现在觉新和觉慧两个人物形象上,本文从觉新、觉慧入手,重点阐释2007版电视剧《家》在主题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觉新,是巴金的《家》里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性格异常鲜明、血肉极为丰满的一个。在长篇小说《家》中,觉新是一个为旧制度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家》是一部悲剧,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写了这个家庭的没落,带着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一大群人中,他们的生活道路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的悲剧。而尤以大哥觉新这个人物的悲剧最可悲,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对生命价值的探索,追求“丰富的、满溢的生命”,是巴金人物创作的主旨,且经历了从杜大心等虚幻的“充实生命”─—觉慧们“充实生命”─—汪大宣们“萎顿生命”的探索历程。江文宣们是出走的觉慧的化身,他们的生命是觉慧们生命的延伸。造成“充实生命”萎缩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经济的重压、思想的停滞。引起作家创作嬗变的是文艺思想的转变、生活实践的启迪、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它启迪人们:冲出家庭的觉慧们只有融入时代大潮,才能使生命永远“丰富”、“满溢”。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爱,但无权选择生死。因此我无法说鸣凤之死是她人生的悲剧,对于她这样一个处于封建时期势单力薄的弱女子而言,除了死,还能用什么方式来反抗命运的不公,来维护爱的尊严呢 ?  还有三天,鸣凤就要嫁给六十多岁的庸儒,虚伪的冯乐山老太爷做妾了。而此时,她满脑子只闪动着他那年青而朝气蓬勃的影子,那是她生的希望和死的信仰,那是她爱与哀愁的所在。他,就是与鸣凤相爱的高家三少爷觉慧。而现在,鸣凤要与她朝思暮想的觉慧分离了。终于,三天在鸣凤几近崩溃的彷徨和觉慧毫无觉察的忙碌中以超…  相似文献   

17.
3.写自己的想法感受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体验当然有所不同。学会观察身边的事,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写的过程中注意表现自己觉  相似文献   

18.
四川成都市化局透露,该局将有计划地整合有关巴金化资源,建设一个巴金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用更多的方式去了解、纪念这个出自成都的世界化名人。成都百花潭公园内以《家》的主人公觉慧的“慧”字命名的慧园,将成为巴金化博物馆的馆址。慧园修建于1988年,里面有巴金先生赠予的300多件实物、  相似文献   

19.
历史曾经记录下这样的一页:在“五·四”反帝反封建革命激流汹涌澎湃的时代,在民主势力与封建势力决战的关头,剥削阶级家庭的后代,由于受革命和时代潮信的呼唤,看到自己的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为谋求真正的人生和幸福,奋起反抗封建家庭的迫害,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激流中去,由叛逆者而成长为民主革命的斗士。巴金《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正是这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别林斯基在如何评价一个时代的文学典型时这样说过:“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生活提出自己时代的先进人物的特定的典型。只有从历史制约性的观点出发,才能正确地评论文学中的某个人物。”这就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学总会有它自己特定的典型。而这个特定的典型不管在当时那个时代多么进步,也必然会打上那个时代历史制约的痕迹。这完全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分析与探求觉慧性格中叛逆与局限的二重组合。  相似文献   

20.
有胆有识的新女性——郝思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飘》中主人公郝思嘉,她是一个生活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普通而特殊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非常复杂,一方面表现了她高傲、自私、虚荣;另一方面表现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要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尽管大多数文章对她是持批判态度,如有评论写她“高傲自负”、“刚愎自用”、“倔强任性”、“贪图虚荣”、“激愤妒忌”、“冷酷残忍”、“唯利是图”……但我认为她的后一方面的性格更具魅力,更体现出她是“一个火热的小叛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