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了四首李白写的诗,还记得吗?(《古朗月行》《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你认为哪一首最有趣、最好玩?好,我们就带着童趣,带着童年的想象一起朗诵这首诗。  相似文献   

2.
李白《望庐山瀑布》有一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很多人解释这句诗,都说瀑布是“挂”在香炉峰上的。其实,这解释大错特错了。到过庐山实地观察的人,发现香炉峰的确像个香炉,紫烟缭绕,阳光映射下,景色十分迷人。但这“紫烟”并非是瀑布的水汽,而是山上的云烟。庐山的瀑布很美,然而并不挂在香炉峰上。李白另一首《望庐山瀑布》,诗开头两句是:“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真实记述了香炉峰与瀑布一西一南的位置,南面的瀑布怎么能挂到西面的山峰上呢!但是,诗人却大胆地把这种自然美景:香炉紫烟和瀑布飞银“拉”在一块,用前景衬…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4.
霍懋征老师教《望庐山瀑布》张建国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千古绝唱。诗人以欣喜之情,生动地描绘了飞落九天的瀑布的壮美奇观。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教学这首诗时,教得活,教得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借鉴。一、温故出新,扣诗解题不少老师...  相似文献   

5.
马孟龙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11-12,19
李白的《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是一首描绘庐山的佳作,诗中的“银河倒挂三石梁”句被认为描写的是庐山“三叠泉”瀑布。笔者结合文献、古人诗文并与该诗的内容相对照,对其重新考辨,认为李白并没有见过三叠泉瀑布,他所描写的应当是庐山“石门洞”瀑布。  相似文献   

6.
六(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赏析]《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相似文献   

7.
盛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无暂息。万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宋朝诗人苏轼的《戏徐凝七绝》:"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相似文献   

8.
《望庐山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第2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作者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富于变化。他的许多诗描绘了祖国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望庐山瀑布》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一课的教学浅议□陈黎晖《望庐山瀑布》是一首精美的绘景诗。作者李白抓住瀑布的动态,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使之既能理解诗句,又能使语言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在教学中,我按古诗的内在逻辑及不同诗...  相似文献   

10.
庐山天生丽质,风光无限,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描写过它,赞美过它。在吟咏庐山的诗歌中,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然而比较这两首诗,又会发现它们风格韵味不同,取胜之途各异。一、绘景意图不同《望庐山瀑布》是即景抒情,重在一个“情”字。它有声有色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和壮丽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诗人笔下的庐山气势磅礴,神采飞扬。你看:红日初升,香炉生烟,彩霞紫雾,缭绕天际,瀑布凌空而下,仿佛银河倾泻人间,诗就是这样如仙似幻地再现了庐山之美,也就是这样如醉似狂地抒发了诗人浓烈奔放的情感。它以景启情,又融情入景。  相似文献   

11.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唐]徐凝:《庐山瀑布》咏庐山瀑布的诗很多,最著名的当数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以其由浪漫主义幻想所构  相似文献   

12.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是他50岁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相似文献   

13.
【赏析】 每次读这篇散文,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相似文献   

14.
近日,翻看霍懋征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生要学点古诗》,得知她用10分钟时间教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触颇深。现对该教学实录试作赏析。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能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背诵李白的诗,除有巩固作用外,还拉近了学生与这位大诗人的心理距离)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  相似文献   

15.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首七言律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和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字究竟作何解释,笔者在不同的书上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文化气息呢?在设计《望庐山瀑布》的课件时,我用色彩鲜明的国画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庐山瀑布图,让学生身临其境。课堂教学中,我看到孩子们情绪很高,便抓住契机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么美的瀑布,你将以什么方式告诉你的小伙伴?”学生的主动精神被唤醒了。有的吟诗、有的作画、有的以歌代诗、有的以舞代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也实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望庐山瀑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疑是”一词常见于唐人诗词中。“疑是”的“疑”是什么意思呢?蔡仪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写道:“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描写的虽是庐山瀑布,但也有一个观赏的作者,就是‘看’和‘疑’的人。”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中的《望庐山瀑布》“说明”写道:“几乎疑心是天  相似文献   

18.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19.
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绿》,诗情画意颇浓。如何引导学生体味这种情致呢?我选用了古诗文进行连缀,效果挺不错。例如:在讲到梅雨潭瀑布从上面飞流直下的壮景时,我要求学生回忆李白的《观庐山瀑布》一诗,然后闭上眼睛想象瀑布飞速而下的情景,力求把虚无的画面用想象来充实,使那瀑布如在眼前,似闻其声,若见其形。待学生齐声背诵之后,我结合课文。改其诗为:“日照仙岩生紫烟,  相似文献   

20.
《望庐山瀑布》教学挂图和幻灯的出示黄勇挂图和幻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下面,就《望庐山瀑布》一课,谈谈教学中挂图和幻灯的出示。教学《望庐山瀑布》,一位教师运用了挂图和幻灯,同时以一盘处理过的古筝曲磁带(曲中加入了瀑布的声音)加工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