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以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为重点学习项目,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阅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还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一”。从内容上看,四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2.
阅读链接是教材内容的合理延伸,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和见识,更重要的是能把精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技巧进行印证,不失为巩固学习的好方法。【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感受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其中精读课文2篇,《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草虫的村落》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妙的草虫的世界,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略读课文2篇,《山雨》把雨景描绘成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索溪峪的"野"》让我们随着景物一起变"野",如身临其境。本单元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  相似文献   

3.
一、对教材的理解 《山中访友》和《索溪峪的野》都来有第一单元的课文。《山中访友》是一篇精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两篇课文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对教材的理解《山中访友》和《索溪峪的野》都来有第一单元的课文。《山中访友》是一篇精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两篇课文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为“感受大自然”。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一组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并且这两篇课文有别于一般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作者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极其充分地“人化”。在自然的人化同时,也是人化的自然,从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心境、自然的感动、自然的喜悦……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正是要求同学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以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为重点学习项目编排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山中访友》的作者把自然界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略读课文的教学,从内容上讲,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和美丽的大自然有关,文质兼美。编者这样编排的意图,不仅想让学生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更是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提供了鲜活的文字材料。《山中访友》是一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语言清新的优美散文。“我”满怀着好心情,去山中访问那些大自然中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草虫的村落》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本篇课文从第2自然段“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点出了行文的线索,“奇异”则概括了这个草虫世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便于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四年级下册教材,现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组说明如下,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第一组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包括一篇古诗和三篇散文,按三篇精读课文带一篇略读课文编排。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大江南北的山川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奇美,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感。同时,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  相似文献   

12.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当代散文作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力作。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令读者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充满了童心和好奇心,山中的一草、一木、一叶、一鸟都成了作者的好朋友。他一一拜访,与好"朋友们"倾吐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般的山林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这些都是读过《山中访友》一文的基本感受,  相似文献   

13.
周舟 《云南教育》2008,(1):51-5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紧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观察景物”这一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玉华 《山东教育》2005,(25):34-34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语言清新隽永,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素溪峪奇丽无比的天然风光,表达了作者畅游大自然、心灵放飞的喜悦与清爽。认真读文,从语言文字中领略索溪峪的野性美,体会作者抓住事物主要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方法,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实现“文贵自得”,可尝试引导学生“画、品、悟”三步走,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和美丽的大自然有关,文质兼美。编者这样编排的意图,不仅想让学生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更是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提供了鲜活的文字材料。《山中访友》是一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语言清新的优美散文。“我”满怀着好心情,去山中访问那  相似文献   

16.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次综合性学习.一则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有两方面:一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二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共有32篇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第一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和"语文园地一"组成,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我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  相似文献   

18.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新增加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紧扣一个“野”字 ,采用先概括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索溪峪充满野趣的自然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情怀。全文笔调清新 ,浅显易懂 ,是一篇文质兼美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好文章。在教学中如何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自学能力 ,养成阅读习惯这一教学要求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捕捉文字提供的信息 ,经过自己的咀嚼 ,去品味、去理解、去想象和感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呢?最近听了该课的教学 ,颇受启发。师 :同…  相似文献   

19.
向芹利 《新疆教育》2012,(15):142-142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充分显示了其优势,它使得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过程和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如滋润万物的春雨,让文本无痕的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充分展示了语文教学的魅力。《草虫的村落》一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编排的意图是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为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该文时,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丰厚的、整合的、开阔的情景中悄然走进了“草虫的村落”。  相似文献   

20.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第4课课文。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