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纸质图书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实体书店越来越冷清,纸书的首印数越来越少。与十余年前图书业的空前繁荣相对应的是,人们的阅读兴趣被数字化浪潮席卷,纸质书业下降趋势明显,引来许多出版业内人士预言纸质图书将在未来若干年内消亡。笔者认为,纸质图书在数字时代并不会消亡,而将会走一条回归之路,回归到知识与传承的本源上去。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纸质图书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实体书店越来越冷清,纸书的首印数越来越少.与十余年前图书业的空前繁荣相对应的是,人们的阅读兴趣被数字化浪潮席卷,纸质书业下降趋势明显,引来许多出版业内人士预言纸质图书将在未来若干年内消亡.笔者认为,纸质图书在数字时代并不会消亡,而将会走一条回归之路,回归到知识与传承的本源上去. 笔者认为,纸质图书的发展着重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调整出版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们有太多的理由相信,2013年将被称为出版贸易的新时代;那时,相对于今天消费者还在向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核心理念,数字化对于出版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2013年是伴随着2012年圣诞节电子书的疯狂下载热潮和纸质图书销售的下滑开始的.然而,和之前的许多预测不一样的地方是,数字出版物销售数字的上涨支撑着整个出版市场变得更大,而不是蚕食传统纸书市场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4.
论全媒体出版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中文在线凭借电影《非诚勿扰》的影响力,将冯小刚的长篇小说《非诚勿扰》以全媒体方式出版。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图书的全媒体出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出版已由原来单一纸质图书出版延伸至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等,如《非诚勿扰》采用传统图书、互联网、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四种形式同步出版,其中长江文艺出版社负责传统纸书出版,中文在线获得该书数字出版独家授权,并与汉王、移动梦网等共同实现多渠道的同步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越来越大,作为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如何在与时俱进中坚守自身的优势,在向数字出版转型中进行另类突围?本文认为,在数字时代,纸质图书依然具备电子书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通过开发线装书、笔记书等数字出版无法取代的产品而实现另类突围。  相似文献   

6.
尚军 《出版广角》2015,(13):76-7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其中,纸质图书中使用二维码已成为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新媒体延伸的一条重要通道,成为传统出版与新媒体数字出版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在全国医学专业出版领域首次尝试将二维码应用在医学专业图书中,是国内第一家将二维码与医学纸书进行融合出版的企业.本文从二维码的优点、弊端和应用手段等方面对医学类纸书出版中图书使用二维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对同行业在数字出版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建忠 《出版参考》2006,(4X):37-37
《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出版公司认为现在书业再也没有什么书比硬皮版文学小说难卖了,所以许多出版公司改出纸皮版原创小说。即使是连评论界都赞扬的小说,只要是硬皮书,书架生命就很短,而且有1/2~3/4到书店的图书,未售出就会退回给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8.
眼下,低碳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低碳式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人们的青睐。而就图书出版行业来说,就纸质图书而言,日益增长的纸价也让广大的出版机构感到了压力。纸价上涨的原因不难理解,这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归根结底也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在此我们不再多说。而从图书自身的另外一个现象出发,我们也应该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9.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3,(21):6
龚曙光:传统出版依然有发展空间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我坚信数字出版一定会替代纸质出版的功能,但也应看到,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纸质出版依然呈现为一种主流形态。即使在今天,在数字化挑战的前提下,传统出版业也依然没有穷尽自己  相似文献   

10.
李婷婷 《出版参考》2010,(16):I0006-I0006
眼下,“低碳”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低碳式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人们的青睐。而就图书出版行业来说,就纸质图书而言,日益增长的纸价也让广大的出版机构感到了压力。纸价上涨的原因不难理解,这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归根结底也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在此我们不再多说。而从图书自身的另外一个现象出发,我们也应该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走出去建构起的出版文化形象是中国形象中的关键构成,图书是中国形象传播的重要媒介。无论是纸质图书,亦或是电子图书,均是文化的重要承载,也是文化软实力的表征之一。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早已不是一种预言,而是很多人的真实体验。多种载体呈现形式的图书作为数字  相似文献   

12.
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冤家,还是可以和平相处、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MPR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纸质出版实现了与数字出版的结合,既能保持人们千百年来的阅读习惯,也使纸质图书有了数字多媒体图文声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随着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电子产品的推陈出新,传统的纸质出版也必将受到数字出版的强烈冲击.人们更喜欢在电脑前工作、学习,足不出户,就可以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购买到所需要的图书内容或者浏览在线资源、阅读电子图书.事实也证明,2009年,全球最大的网上图书零售商亚马逊电子书的销量首次超越了纸质图书的销量;同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799.4亿元,总体经济规模超过图书出版. 关于数字出版,目前似乎还没有权威、准确、公认的定义.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1.数字出版,是出版资源全生命周期信息交换的过程;是利用网络进行在线或者离线数字写作内容的采集和管理的过程;是把内容中的各种知识析离共享管理的过程;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全媒体组织输出的过程;是在线信息网络化服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使出版进入了新的时代,随着网络书、电子书、手机书、digibook等新型出版物诞生,传统出版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纸质图书的市场逐步萎缩,寻求传统出版与新兴技术结合成为传统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MPR图书带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MPR图书是2008年研发成功的新型出版物种,是图书出版领域的数字出版创新项目。该项目把读者阅读纸质书的传统习惯与用电子产品学习的模式进行整合,开发出纸质数码有声读物——可看可听的图书。为了MPR图书项目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出版者协会成立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出版与科技的不断融合,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现阶段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是促进转型进程的关键.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实现纸质图书的立体化阅读可以作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纸数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实现立体阅读、书网互动,将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延伸阅读.数字出版相对于纸质图书而言,为图书内容提供了新的载体,为传统出版丰富了出版手段,为编辑实现策划数字产品提供可能,为实现“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的现代出版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平 《出版科学》2010,18(4):48-53
纸质出版业自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障碍和严重挑战。伫立于十字路口的纸质出版业迅速变得如纸一般地单薄脆弱,在无色的数字风暴中飘摇动荡。就像当年电脑照排对铅字排版的无情冲击一样,所谓数字化出版对纸质出版也同样露出冷酷无情的表情。捅破这层纸有多难?  相似文献   

18.
刘倩 《新闻前哨》2009,(5):97-98
根据数字出版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西方十几年数字出版的经验,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亡的,更多的是数字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的互相融合和此消彼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图书出版者不能不关注数字出版,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进入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我党在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文化,不仅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弘扬及传承党的红色文化,发挥图书出版的育人价值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图书出版,就如何通过红色文化发挥图书出版的育人功能、红色图书蕴含的内在价值功能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发挥红色图书出版的育人功能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一、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 1.资金问题 数字出版与纸介质图书出版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运作体系.目前,数字出版在业内还没有形成一条较完整的产业链,比较健全的数字出版平台也未形成,许多图书出版社还处在观望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