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楠 《新闻传播》2002,(11):10-13
当前一个普遍的观点是:网络新闻传播实现了传者与受者的平等,受众是主动的信息使用者,网络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作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就目前情况看,网络媒体传播并没有消释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网络媒体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仍是被动的;他们尽管可以通过多媒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网络媒体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网络媒体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  王伟 《新闻前哨》2005,(5):71-71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上的不断成熟、网站传播内容的丰富多样化以及传播速度的快捷与实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受众开始转向各种互联网站寻找新闻信息。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逐渐形成鼎足之势。网络新闻受众和其他传媒受众一样,是一种受众追求自己的各种心理满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闻编辑与受众需求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渐渐成为部分受众的首要选择,网络媒体的重要程度在逐步增加.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为受众服务,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网络新闻编辑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好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如何把握好对受众需求的"迎合"和"引导"是网络新闻编辑亟待解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崭新的深度报道理念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必将成就网络媒体报道自成一家的风格,深度报道特有的观察视角以及使命感和责任感,符合网络新闻受众群体的需求品位,容易赢得网络受众的青睐,网络媒体能够提供有独特视角的深度报道,使受众从中认识到事件本身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5.
王婕琛 《新闻世界》2012,(9):118-119
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新闻媒体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本文从强化网络新闻专题新闻性、滚动性、互动性和新颖性等角度,探讨了如何适应网络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创新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制作,扩大网络新闻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第五部分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每个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是大量的“选稿、改稿、制作标题、编排稿件、组织版面、设计网页、多媒体制作”等具体的编辑业务。而这部分业务与受众的关系最为密切,直接影响着受众接受信息的有效度。本部分将着重论述这一内容。在论述中,将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比、网络媒体编辑中现存的一些问题、网络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7.
宁耕 《新闻知识》2002,(9):46-47
互联网似乎就等同于国际化,联上互联网,你就走向国际化了。是这样的么? 尽管网络新闻记者和编辑频繁地谈论“为全球的受众而写作”这个话题,但是在实践中,他们的大多数做法看起来并不是为实现“为全球的受众而写作”这样一个目标而做出的努力。这种实用主义对理论的胜利是能被理解的,毕竟,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非网络媒体,它们中的绝大多数真正关注的焦点并不是那些国际性的事务。并且,任何一家新媒体都不打算改变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8.
徐栩 《新闻世界》2013,(6):16-18
为了夺取网民眼球,“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新闻标题日益泛滥,屡屡引发受众误读,已成社会公害。探求根源,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自律意识缺乏是主因。只有网络媒体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完善网络新闻发稿制度,加强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才能标本兼治,净化滋生网络新闻标题乱象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新闻价值观就是关于新闻的那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来说,网络新闻价值观就是办网络媒体要向受众传播什么新闻以及如何传播新闻.对于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而言,新闻价值观意味着"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重要的新闻以及对重要的新闻如何处理"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媒体走向深入发展.尚需在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方面进一步开拓.必须超越当前热衷于追求技术优势而忽视内容的深度开发的状态.必须重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深层次需求。深度报道被认为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报道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报道形式.已成为新闻媒体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在下一轮的发展中.网络深度报道作为网络新闻内容的深度加工方式.必将成为网络媒体取胜的关键砝码.  相似文献   

11.
顾宁 《记者摇篮》2006,(2):21-23
网络媒体的特性决定网络新闻导语写作的特性。网络新闻写作当中,层次化写作形式从客观上强化了新闻导语在新闻报道写作中的地位。在论述了层次化写作如何强化了新闻导语的重要性之后,从4个方面结合例文论述如何写好网络新闻导语:1、精心构思,了解网络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2、灵活写作,建立在新闻写作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3、明确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的阅读欲望。4、追求“爆料”,切记要遵守新闻写作真实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迅猛发展,各种虚假新闻被网络媒体大量传播,误导了受众,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因此,规范网络新闻市场、维护网络新闻真实性成为网络媒体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虚假新闻的表现着手,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0年来的网络新闻传播使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变化,也为网络新闻传媒提出了新课题———网络新闻写作的规律是什么?怎样给网络媒体写新闻?网页以什么样的编排方式推介给读者,使读者愿意并易于接受所需要的新闻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约请从事网络媒体研究工作多年的高钢教授撰文,以期引起在网络媒体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同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进一步改进网络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的到来,新闻消费也成为一种特有的消费生活方式。随着网络持续快速的发展,网络新闻的普及,网络媒体站到了主流媒体行列,网络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消费的主流。在对网络新闻论述的基础上,从受众的寻找、选择、使用、评价以及角色表现几个方面阐述网络媒体时代新闻消费行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的到来,新闻消费也成为一种特有的消费生活方式。随着网络持续快速的发展,网络新闻的普及,网络媒体站到了主流媒体行列,网络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消费的主流。在对网络新闻论述的基础上,从受众的寻找、选择、使用、评价以及角色表现几个方面阐述网络媒体时代新闻消费行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佘文斌 《今传媒》2007,(8):8-20
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媒体走向深入发展,尚需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改变当前热衷于追求技术优势而忽视内容的深度开发的状态,重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深层次需求.深度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在下一轮的发展中,网络深度报道作为网络新闻内容的深度加工方式,必将成为网络媒体取胜的关键砝码.  相似文献   

17.
在旧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模式所代替的今天,网络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信息的自由和方便。这也为网络编辑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对网络新闻编辑而言提供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处理,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才是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8.
第22届(2004年度)湖北新闻奖的网络新闻作品评选,在举国上下强化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于3月26日进行。评奖会上,评委专家们对各单位送评的29件网络新闻作品逐一进行了阅读,并按程序评出了12件获奖作品。湖北日报社宋汉炎总编、武汉大学李卓钧教授等人的发言,认为本届网络新闻获奖作品,在发挥网络媒体优势、与受众沟通互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均有了全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9.
庄琨 《新闻传播》2005,(12):68-68
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编辑相比,网络新闻编辑还具有自己的特色,它要求编辑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受众的多元要求,用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进行网络新闻的编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发展,网络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单一的新闻消息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当有重大新闻发生时,受众希望对信息的前因后果有更深入的了解,传统媒体采用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报道等形式来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在网络媒体中,则出现了网络新闻专题这一形式.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络新闻传播中一种特有的形式,在新闻网站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作为一种深度报道形式的网络新闻专题也成为了各大新闻网站树立报道特色,加强品牌竞争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因此,对网络新闻专题及其如何策划制作应该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意在以此为主题对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特点及其策划做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