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题目耐人寻味--在整篇小说中,居然从未出现过"玫瑰花"一词.这一题目在文本中实为表达福克纳主观感情的媒介,表面上客观地陈述了爱米丽的故事,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待爱米丽悲惨一生的同情,同时对所有被南方传统文化所奴役的女性的悲惨生活表现了人道主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历史文化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福克纳借助爱米丽·格里尔森经典形象戏剧性的转变,一方面表达了对南方传统文明有着极其深厚的情感和眷恋,同时也揭露了南方传统文化中的黑暗、蒙昧与残忍及其对人性的扭典的一面.从而使受众在叹息中品味爱米莉形象转变中蕴藏着的深层寓意,即对男权与父权的批判以及对南方文明的眷恋与深思.  相似文献   

3.
<欲望号街车>生动描写了女主人公布兰奇的悲剧一生,然而她的一生似乎都是由她去世的丈夫--爱伦主宰的.爱伦在<欲>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布兰奇一生几乎所有行为和追求都源于对爱伦的爱.本文试用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的时间理论阐述爱伦在<欲望号街车>中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该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彷徨在南方旧传统和北方新文化之间,逐渐迷失了自我。为了找寻自我,爱米丽试图摆脱"他者"的身份,冲破传统文化、权力和制度的规训,却以失败而告终,最终成为社会更新换代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成因,论证了爱米丽的去世是“倒下的南方贵族纪念碑”的这一深远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作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出发 ,分析其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主要人物爱米丽及镇上人们身上所体现的传统与希望这一矛盾与斗争 ,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7.
《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中的娜西萨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这两位福克纳笔下的名门望族女性人物。她们同为南方旧传统的受害者,既有着对南方旧传统的自然眷恋,又对它进行了沉着冷静的反叛;而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时,通过不同的文章结构,渲染出了不同的铺垫气氛,从而烘托出了人物形象各自的特别之处。通过这两位人物,作者描述的是美国南方地方的一段历史,反映的却是他对大千世界新旧思想交替的倾心关注,展现了他博大的、不朽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田纳西·威廉姆斯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反映美国南方风情的一系列巨作而著名。《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便是一位在美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文化下长大的“南方淑女”。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南方旧传统中形成.在面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时,她无所适从,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9.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爱米丽从一个大家闺秀逐渐变为大逆不道的叛逆者,正是由于传统的父权制、清教思想等对妇女身心的压制,才导致了爱米丽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寓意丰富,发人深省,作者隐而未明的内容值得研究。文章试从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人物所在的南方环境、家长制度的压抑等角度来探讨小说主角爱米丽的人生悲剧,以对爱米丽内心世界的剖析,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探讨其人生悲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