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康熙刻本《南山集偶钞》文字可靠。中华书局版《戴名世集》所据之本,有“二十二篇为精钞配补者”。笔者以安徽省博物馆藏足本《南山集偶钞》对《戴名世集》有关篇章进行了初步校勘——价值有三:校正衍脱、校出讹误、减少校记。  相似文献   

2.
编校一家,自古如是。刘向《孙卿书录》:“所校雠中孙卿书(即《荀子》),凡三百二十二篇。”《宋史·郑樵传》:“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说的都是编辑既编且校,亦编亦校,自编自校的事。后来,编校虽随社会之进步,出版生产力之发展而分家而各立门户,却仍然是“同...  相似文献   

3.
本书名为《人物小记》,系"清园丛书"之一种,收录著名学者、思想家王元化先生自选作品20篇。这些文章有的是读书札记,有的是纪念文字,有的是论著序跋,大多与读者熟悉的人物有关,如《谈鲁迅小集》《谈胡适小集》《记熊十力小集》《记顾准》《记王瑶》《记孙冶方》《读〈毛选〉记》等。当我们读到那些由记人叙事连缀起来的历史片段,变成一幅幅活动的影像,其景其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4.
金城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外交趣话》一书,错误百出。笔者在震惊之余感到十分痛心。一本书得以出版,要求作者具备较高的学识修养,同时更要求编校者的严格把关。而《外交趣话》,不论是作者还是编校者都远远没有达到要求。首先,张冠李戴的现象不少,这里不仅有作者自身的原因,编校的敷衍塞责也难辞其咎。在《人物篇》中作者就将驻苏联大使馆武官边章五写成“边章武”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记》是收录在《陶渊明集》中的一篇散文,但它也同时被作为一篇小说收录在《搜神后记》里。我们应当继续将之当作散文来看,尽管这种文体是在后世的解读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梵呗三释     
释“契”自《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支谦“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始,梵呗即称“契”。此处“契”字何义?或解释为“犹部或篇”(如《汉语大词典》),或解释为“章”(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这种解释在语意语法上固然不错,但考察“契”字的词义,除了佛教史籍在谈到“梵呗”时用“契”作量词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尚没有相似的用例。《汉语大字典》未收量词的义项似乎不无道理。契字的本义可能是“刻”;又释为券证、文书,此后又有引申义“要约”“相合”等。虽然“文书”之义可能派生出“篇”“章”的量词之义,但缺乏其他…  相似文献   

7.
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典籍,由于文字多是用梵文写成的,在我国古代有“梵本”、“梵夹”之称。从语言学角度看,一事物有两个名称是历史上常有的现象,但从图书史角度来说则颇不寻常。古代佛教文化活动曾在中国版本学、图书学上有着突出贡献,这其中就能昭示一二。 一、梵本 六朝时期汉文佛教著述里,“梵本”一词已经大量出现。在僧祐(445—518)《出三藏记集》中,“梵本”出现多达八十余处。如卷十三《安玄传》:“沙门维祗难者……赍《昙钵经》梵本来至武昌。”《祐录》(学人对《三藏记集》简称)卷六至卷十二共辑录了一百二十篇翻译佛经的序、记,这些序记一般是译经人在译事完毕所作的,其中一些写作年代在两晋,里面也往往有“梵本”之名,可见,“梵本”早在两晋就已是一个常见的名词,它直接  相似文献   

8.
唐初萧瑀所撰志怪集《金刚般若经灵验记》亡佚已久,据孟献忠《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可补遗十五则,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萧书专记《金刚经》灵验故事,诚为“释氏辅教书”余绪,此书为研究唐初佛教信仰提供重要资料,亦是研习唐代小说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集.  相似文献   

9.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先后从宋人周紫芝的文集《太仓(禾弟)米集》(下简称《集》)中发现了一篇《尚书六部架阁(记)》,从清人张英等辑《渊鉴类函》(下简称《类函》)中发现了一篇节录的宋人李大异《六部架阁库题名记》,从宋人潜说友纂《成淳临安志》(下简称《志》)中发现了包括上述两篇文献在内的宋代档案学文献共四篇,其另两篇是:綦更生撰《三省枢密院架阁库题名记》,陈晦撰《六部架阁库续题名记》。本文先将有关六部架阁库的三篇题记介绍于此,以飨读者。关于三省枢密院架阁库的一篇,拟另撰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濮端华 《军事记者》2001,(10):27-27
近日再次捧读《燕山夜话》,又有许多新的受益。读到其中一篇《新的“三上章”》,联想到当前的新闻队伍,感到颇有必要在记中尤其是中青年记中提倡做“三上记”。  相似文献   

12.
还要更认真一些──《大学出版》两篇有关高校出版社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文章读后杨家宽《大学出版)}连续发表了两篇有关高校出版社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文章。其中的一篇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图书质量检查综述》,另一篇为《第二届高校出版社学术著作评奖参评图书...  相似文献   

13.
10月23日,中国期刊协会揭晓了首期“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合格期刊名录,我市《农家科技》、《应用数学和力学》、《重庆工商大学学报》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四大期刊成为首批进入“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的合格期刊。  相似文献   

14.
《全元文》据《江苏金石志》收有一位作者名“柳贸”,小传云:“至治年间任将仕郎、国子博士。”(第46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页265)名下收文一篇《常州路重建城隍神庙记》,篇首原有“将仕郎国子博士柳贸撰”十字(录文略去),篇末署“至治二年六月廿八日记”,此盖小传所本。而该书所收柳贯《常州路城隍神新庙记》(简称《新庙记》),末亦署“至治二年六月廿八日将仕郎国子博士柳贯记”(第25册,凤凰出版社,2001年,页231)。二文撰写时间全同,只文字略有讹衍,则必有一篇为误收。  相似文献   

15.
万历刊本“三刻五种传奇”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四十年代,郑振铎自陶氏处得署名“李卓吾先生批评”字样的“传奇五种”,其中《浣纱记》卷首附《三刻五种传奇总评》,自是始知有“三刻五种传奇”之说.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后又有《琵琶记》、《幽闺记》、《玉合记》、《红拂记》四种,是为“初刻”五部;此后三四年内又相继刊刻《荆钗记》、《明珠记》、《玉玦记》、《绣襦记》、《玉簪记》五部,和《浣纱记》、《金印记》、《香囊记》、《锦笺记》、《鸣凤记》五部,是为“二刻”和“三刻”.“初刻”五部时,书坊也许并无刊刻十五部规划,因销路好,才继有“二刻”与“三刻”,合计十部此谓广义上的“三刻五种传奇”.所含十五部传奇皆非李贽亲批,伪托者可能为叶昼一人所为.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集》上下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资助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吴振清、徐勇、王家祥编校整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该书封面勒口处的“内容提要”中说:“本集收录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黄遵宪的全部诗、文。此系国内首次结集。  相似文献   

17.
题文要相符     
《新闻界》1996,(6)
题文要相符读完《啃“硬果子”乐在其中》这篇报道后,再反过来重新看标题,恐怕任何一位读者都会茫然:叶聪究竟是什么人7这篇报道最明显的毛病就是:题文不符。标题是《啃“硬果子”乐在其中──记今晚指挥马勒作品的叶聪》,愿意读这篇报道的读者当然就想从中了解叶聪...  相似文献   

18.
《四川日报》今年五、六月先后刊登的《“济世观音”破产记》及其续篇《“济世观音”出世记》,引起了读者对农民企业家素质的热烈议论。该报举办的“‘济世观音’破产的思考”讨论专栏,前后共发表10期、30多篇评说“济世观音”破产的文章。经济界有识之士呼吁政府和有关方面,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要重视提高农民企业家的素质,“不能袖手一旁,任其在商品经济的大海洋中自生自灭”。这两篇通讯,在不久前浙江日报举办的一次新闻  相似文献   

19.
张注洪 《历史档案》2003,(4):129-131
近日,俞信芳著《张寿镛先生传》一书,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史料丰富,论述切当,学术性较强,很值得一读。 该书共分六章,计20余万言。从“家史”开始,继而为“从政”、“创办光华大学”、“编刊《四明丛书》”、“学术思想”、“恩泽”等部分。后附《约园佚文辑存》(13篇)、《后记》等,书前刊有多幅图片,该书的优点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6月4日至14日,《河南日报》在一版显位置推出系列报道“麦收时节乡村行”,共刊发《“俺觉得种地有奔头了”》、《滞洪区里笑声朗》、《黄泛区农场土地热》、《卖粮记》等9篇稿件,其中8篇以生动鲜活的“现场短新闻”反映了降低农业税税率、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后农民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他们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多种粮食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