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与方针,确定了中国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方针,可惜这条路线没能贯彻始终。八大路线的中断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理论准备不足,缺乏经验;八大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局限性及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与方针,确定了中国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方针,可惜这条路线没能贯彻始终。八大路线的中断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理论准备不足,缺乏经验;八大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局限性及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国际环境是一国制定其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中共八大前后,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苏共二十大及其反对个人崇拜的斗争,波匈事件及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的涌动,世界科技革命的兴起等等,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共八大确定了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方针,通过了把中国变为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纲领".但是这个纲领并没有坚持下去.以往的研究者从制度因素、一些偶发因素(如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反右斗争等)、主要领导人的领导责任(如毛泽东)等方面论述原因,本文试图从分析八届中央委员会成员构成(即年龄、知识结构、性格特征、个性心理),来探讨它与八大路线中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共八大确定了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方针,通过了把中国变为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纲领”。但是这个纲领并没有坚持下去。以往的研究从制度因素、一些偶发因素(如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反右斗争等)、主要领导人的领导责任(如毛泽东)等方面论述原因,本试图从分析八届中央委员会成员构成(即年龄、知识结构、性格特征、个性心理),来探讨它与八大路线中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苏共二十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至深且巨.从积极方面讲,中国共产党"以苏为戒",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从消极方面讲,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补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负面影响,大力为斯大林模式辩护,结果误入歧途.反思这段历史,对于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揭露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而是苏共高层领导集体认可的。1955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降低当年纪念斯大林诞辰活动的调门,成立了专门的波斯别洛夫小组负责审查大镇压时期的资料。1956年2月1日和9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两次开会讨论波斯别洛夫的报告,主席团成员对在代表大会上揭露斯大林没有分歧,分歧在于揭露的程度。但报告的正式文本在苏共二十大召开期间才形成,是波斯别洛夫的报告和赫鲁晓夫的文本综合而成的,苏共高层领导传看了这份报告,有些人还做了补充。2月25日晨,赫鲁晓夫作了这一报告,要求保密。事实上,苏共很快向党团员、干部、积极分子进行了传达,报告的内容被广泛知晓。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其影响体现在: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意味着滥杀无辜、破坏法制时代的结束;开启了改革的大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声。当然,赫鲁晓夫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苏共二十大提出的新看法,尤其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对美国共产党形成了强烈冲击,既推动了美共对历史错误的深刻反思,也加深了美共党内的意见分歧,激化了美共党内的派别斗争,促使美共的反思活动偏离了改变现状、寻求出路的既定轨道,加速了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衰落态势。由此可见,在美共的反思活动中,苏共作为外部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反思活动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谷曼 《天中学刊》2007,22(6):29-32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是对中苏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一次大会。大会从正反两方面削弱了苏联的软权力,使中国领导人把双方日益增多的政策分歧归因于彼此意识形态的差异,从而使双边关系从平稳发展逐步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10.
王太广  李唐 《天中学刊》2001,16(4):40-4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是与原苏共的影响分不开的。在我们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某些方面带有原苏联模式的痕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应该认真总结建党93年,执政长达7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为什么会丧失执政地位?其经验教训有哪些?我们党应该怎么办?这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苏共丧失政权和瓦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1.
王安浩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16-18,90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不仅对苏联共产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主要有: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反思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认识到个人突出和个人崇拜的危害,引出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为"文革"后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如何评价毛泽东提供了经验教训。消极影响是促使毛泽东形成防修反修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导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高度评价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五年来的工作,要求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成立到中共“一大”召开前的这段时间里,陈独秀以《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为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对各种假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论战,重视培养党的骨干力量,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具体指导中共“一大”党纲和章程的制定。尽管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他还是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一大”中央局的书记。  相似文献   

14.
苏共执政后,仍然沿用革命时期的"职业革命家集团"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盛行;监督机制弱化,权力失去制约;干部队伍近亲繁殖,德才不佳。这导致苏共精英集团思想僵化,不愿改革创新,缺乏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理论;丧失信仰,精神懈怠,能力弱化;生活奢侈,腐败盛行,脱离群众,失去先进性。正是苏共精英即"职业革命家集团"向既得利益集团的退化,最终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5.
政党现代化研究是近几年才引起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尚处于一个初步阶段。苏共亡党作为政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失败的范例,对于正在进行党的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有着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建党基地是指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秘密建党中创建与发展的依托基地。根据建党基地的影响大小,建党基地又分为具有全党意义的建党基地和地方性的建党基地。大别山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全党意义的重要建党基地,这一建党基地始于武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经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发展,形成鄂豫皖苏区根据地这一全党重要建党基地,经抗日战争时期的豫鄂边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别山根据地而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别山地区建党基地是经历了建党各阶段并在各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全国性建党基地。大别山地区建党基地具有建党时间早、党员人数多、党组织发展快、有根据地做依托等特点,为中国共产党建党提供了创造性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发展为全国性大党和夺取全国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鲜明地回答了在当今中国,我们党举升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会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命题;第一次系统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体现为"一个主题""五个创新"。会议深刻地总结了十六大以来5年的辉煌成就和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的辉煌业绩和历史经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十七大报告反复强调"一个始终不渝"和"四个坚定不移",是现阶段中国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关于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党自身的改革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向何处去的集中表达。党的十七大作为历史性的盛会已经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经历了一个从准备到建立的历史过程。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建立是组织上筹建党的开始,并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以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呈继续发展的态势,研究阵地不断壮大,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研究视域日趋多元,研究方法日益多样,研究水平明显提高。今后,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