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专家档案:成步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子研发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Si基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的外延生长及相关光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技术的研究。在硅基异质结构材料外延设备、材料生长动力学、硅基光电子学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半导体薄层、超薄层异质外延技术如分子束外延、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淀积等得到了巨大发展,用这种技术生长的AlGaAs/GaAs,InGaAsP/InP材料和异质结构已成功地制备出了高性能的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引起了世界上物理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们的极大兴趣。本文将简要地综述近几年来半导体材料异质外延技术的新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发展做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ZnO作为一种典型的n型半导体材料,由于其载流子迁移率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各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材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ZnO的异质结构材料在气敏特性研究方面研究广泛,性能非常突出。本工作旨在利用二维电化学原位组装方法,构建基于氧化锌-石墨烯的特殊纳微有序阵列材料,此材料具有清晰的异质界面有利于提高材料气体检测性能,为基于ZnO的异质结构的气敏传感材料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细致的研究ZnO基半导体异质结构纳米材料的实用价值,采用实验方式制作功效不同的ZnO异质结构纳米材料,并对该材料的可控合成过程及光电学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化学溶液法制备尺寸可控的ZnO纳米球团聚体,以间接法提取高纯度ZnO粉体作为制作复合颜料的基体;其次,在ZnO粉体中加入适量的纳米SiO_2颗粒,构成二者混合粉体,高温下用纳米SiO_2颗粒对混合粉体进行良好包裹并充分发生固相反应;最后形成ZnO基异质结构纳米材料Zn_2SiO_4,并对该异质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过程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温度下ZnO基半导体异质结构纳米材料对太阳辐射吸收率不同,且当Zn_2SiO_4含量增加的时,该纳米材料对应的光学性能随着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光催化剂有很多种制备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磁控溅射法、溶胶-凝胶法和电沉积法。单一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其性能。本文研究了利用肖特基势垒和异质结结构对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6):798-798
中科院半导体所李京波研究员、李树深院士和夏建白院士的研究团队与其合作者,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二维MoS2/MoSe2异质结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相似文献   

7.
谢希德小传     
《今日科苑》2017,(3):38-39
谢希德是我国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她在表面和界而物理以及量子器件和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培养出数位当今中国该领域的领军人才,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8.
世明 《世界发明》1997,(3):9-10
在蓝光区及近紫外光区方面,半导体发光体及监测器具有良好的前景。特别是蓝光发光体(发光二极管及徽光二极管)的广泛应用十分引人注目:极高密度磁光存储器、彩色显示器、数字成像、高清晰度激光打印机、全息照相存储器、极高容量通信系统、光学计算机及专用医疗和军事系统。应用范围不胜枚举,而强济潜力也实在巨大。位于法国东南部索菲亚安提菠利斯的异质外延研究及应用中心(CRHEA)正在对硒锌及氮化镓异质结构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科学研究,航空航天,激光显示,工业,表面处理,医疗应用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高电光转换效率,高输出功率,体积小巧的半导体激光器,期望长寿命和高可靠性。半导体激光器堆栈的水平阵列广泛用于工业中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应用。在连续操作中,五个激光棒的HA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00W。激光装置的窄光谱和精确中心波长的光谱是泵浦应用中泵浦晶体的高吸收效率所需的。然而,由于焊接在散热器或冷却板上之前和之后的波长变化,多个半导体激光器叠层的光谱控制是困难的。通常光谱分布受半导体激光器的键合质量冷却板上的热分布,不同层的应力以及激光芯片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在焊接前难以预测和控制。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堆栈开发中,频谱的精确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半导体照明已成为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人工光源,节能效益显著.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是半导体照明的"核芯",实现超高能效发光器件是国内外半导体照明研发和产业界追求的目标,对掌握半导体照明科技制高点和产业主导权意义重大.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超高能效半导体光源核心材料及器件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YFB0403100)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牵头的项目团队依据半导体照明光源全技术链展开,系统突破材料、芯片、封装与光谱技术,在掌握载流子复合规律基础上建立高效器件模型,通过高质量外延材料提升内量子效率,通过芯片和封装设计提升光提取效率,通过光谱匹配实现高效白光器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超晶格是当代固体物理学的新生长点和重要前沿领域。它是以具有各种人工剪裁能带结构的半导体低维电子系统(二维、一维和零维)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涉及半导体物理、材料和器件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的研究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基金项目,它以探索、开发新一代固态电子、光电子器件作为研究工作的着眼点,以生长超薄、陡变和大面积均匀的超晶格、多层异质结等低维量子结构的分子束外延(MBE)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淀积(MOCVD)等超薄层材料生长手段为技术基础,着重开展半导体超晶格低维系统与普通三维固体不同的新物理现象和效应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方面的基础研究,研究和探索新一代超晶格量子器件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结构。本项目的总体设想是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具有国内第一流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对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物理和器件进行综合性基础研究的科研实体,经过“七五”和“八五”期间的工作,应当将我国在该领域内的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推进到国际先进行列,并且在某些专题研究方面应当做出具有特色的,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张韵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8):1095-1098
“镓体系”半导体材料具有高效光电转换效率和光谱覆盖广的突出优点,是助力实现光电子信息产业突破的关键基础材料。为抢占“镓体系”半导体科技制高点,文章在分析“镓体系”半导体科技的战略意义、重大需求和国内外发展态势基础上,从建制化科研组织、基础研究、自主可控的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我国发展“镓体系”半导体科技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半导体晶片切割胶带为半导体晶片切割工艺中使用的关键辅助材料,通过对涉及半导体晶片切割胶带结构改进的全球专利申请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得出半导体晶片切割胶带结构改进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当前的研发热点,以期为研发人员对半导体晶片切割胶带的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光电子器件与传统微电子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芯片的集成是未来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现有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得益于CMOS技术高集成度、低成本的优势,但主要采用硅材料制成,受限于硅材料本身的光电性质。硅基光电异质集成技术在利用CMOS晶圆制造优势的同时可兼容更多性能优异的光电异质材料,是未来光电集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该方向世界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形势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基础,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蕴藏的重要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对异质外延关系为OsSi2(101)//Si(111),取向关系为OsSi2[010]//Si011的OsSi2平衡体系及附近各点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1.005nm≤a≤1.030时,且带隙值随着晶格常数a取值的增大而减小。当a取值为10.20时,体系处于稳定状态,此时OsSi2是具有带隙值为0.628eV的间接带隙半导体。  相似文献   

16.
<正>由多段异质材料纳米线与纳米管联结组成的纳米结构,是纳米光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单元;同时,这种结构在条形编码、光学读出、生物、催化、自组装和磁操纵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近,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孟国文小组在"多段异质纳米线与纳米管组成的分支结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单层石墨烯(2×2)/氮化镓(3~1/2×3~1/2)的异质结构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界面处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表面的功函数以及石墨烯诱导的电荷密度的变化。计算表明,当单层石墨烯附在氮化镓表面时,其结合力为范德瓦尔斯力,体系表现出半导体特性,石墨烯在K点附近的狄拉克锥结构不再存在,并形成大小为0.12eV的带隙。表面的功函数为5.26eV,电子不容易脱离体系表面。计算结果为石墨烯作为氮化镓材料的吸附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针对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电性能研究,提出的观点。在二维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行业起到基础性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使用光学对比度发现了单层ReSe_2的光学对比度为6.46%。通过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来  相似文献   

19.
阳长征 《现代情报》2019,39(10):46-57
[目的/意义]为了探索危机事件中网络空间场域情境对舆情偏差的影响机制,对网络空间中不同情境进行分类和定级,实现网络舆情的差异化监控与治理,并从场域情境视角强化正面舆论的传播效果。[方法/过程]以情景关联、议题交互及结构异质为自变量,舆情偏差为因变量,认同聚敛与情感耦合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并借助AMO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其研究发现:1)网络空间中,情景关联、议题交互及结构异质分别通过认知聚敛及结构异质的中介作用,对舆情偏差产生显著影响;情景关联为正向影响,议题交互及结构异质为负向影响;2)其中,结构异质对舆情偏差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议题交互,最小为情景关联;3)场域情境对舆情偏差的影响效应,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组间及组内显著性差异。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价值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一、阿尔费洛夫的科学生涯  200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出乎意料地授予了久违的俄罗斯人,他就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约飞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朱利斯·阿尔费洛夫(ZHORESALFEROV)院士。与他同时分享这一奖项的还有美国人克勒默和基尔比。该奖今年授予他们是为了表彰在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当代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获奖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诺贝尔奖已经多年与俄罗斯人无缘了,因阿尔费洛夫在半导体异质结构研究方面所进行的开创性工作,使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