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环钦州湾地区历史化具有鲜明的南方民族化特色和独特的人历史价值,发掘地方历史的丰富内涵,突出地方历史化特点,开辟地方史这一教学奇葩,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高师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环钦州湾地区历史化研究与地方史教学体系的建构主要从三个方面启动并在“中国通史”和“中国化概论”教学中展开。  相似文献   

2.
环钦州湾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钦州湾地区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须遵循以挖掘文化内涵为主脉,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开发、保护为主的原则,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建设具有鲜明的钦州湾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以实现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移民是生产技术和文化的载体。历代到钦州湾地区的移民以政府组织的政治性和军事性的移民为主 ,以自发的无序移民为辅 ,因经济原因而迁来的自由移民到明清之后逐步成为主流。移民的到来 ,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加快钦州湾区的开发、促进民族融合 ,使钦州湾地区逐步跟上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步伐 ,并形成了具有明显的广东民系特征同时带有壮族等民族色彩的居民格局 ,呈现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李健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108-108
<正>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提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的历史教学资源。初中历史教学开发和利用地方历史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历史史料,加强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学习历史。一、地方史资源的开发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连云港地方史资源众多,涉及面广,包括人文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很多内容,其中著名的西游记文化、镜花缘文化等历史资源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源。因此,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应坚持从本地历史资  相似文献   

5.
高校地方史教学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其学科思维、科研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建设。专门史式的地方史教学法是以多个专门史进行讲解的地方史教学法。它具有以下特点:突出地方特色,有的放矢;纵深式学习,培养研究思维。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结合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历史文化资源,就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作用、开展地方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试作探讨,以期能够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现《纲要》课的深度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移民是生产技术和化的载体。历史到钦州湾地区的移民以政府组织的政治怀和军事性的移民为主,以自发的无序移民为辅,因经济原因而迁来的自由移民到明清之后逐步成为主流。移民的到来,传播中原先进化、加快钦州湾区的开发、促进民族融合,使钦州湾地区逐步跟上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步伐,并形成了具有明显的广东民系特征同时带有壮族等民族色彩的居民格局,呈现多姿多彩的地方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建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接轨的教学和科研体系,是提高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水平和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钦州学院以挖掘特色历史文化底蕴为出发点,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课程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宣传,逐步建构接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发展的历史教学与科研体系。从提升科研层次,理顺课程体系及科研体系的相互关系出发,构建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把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作为教学与科研体系构建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推动高校地方史教育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传承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高度重视青海地方史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功能的发挥,正视青海高校地方史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方法逐步加强青海的地方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高度凝练和总结。钦州学院从广西北部湾地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出发,立足于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文化方面凸现特色,凝练了"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争创一流"的大学精神。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凝练富有钦州学院特色的大学精神,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塑造学院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1.
《沧州戴氏族人钩沉》一书是以《戴氏族谱》为蓝本,整理出的一部家族文化著述。其价值不仅在于点校功力,更在于其从移民史、遗传学及地方教育史、建筑史、学术史等方方面面诠释着家族在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巴蜀视野"提出的意义在于巴蜀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化身份",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差异"叙事的存在。"巴蜀视野"也展示出在区域立场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复杂性:第一,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共时的结构,而不是历时参与的过程;第二,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多层次的;第三,区域文化视野研究要解构中心,对文学史进行重新洗牌,但并不是走向无中心的反本质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3.
襄樊本土文化的称谓,一直未见比较恰当和较为统一的提法,散见于一些文章中的提法,有的失于宽泛,有的失于简约,或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荆襄”二字,是浓缩的襄樊编年史,是襄樊本土文化最鲜明的标志。因此“荆襄文化”应是襄樊本土文化的恰当称谓。  相似文献   

14.
庄锡华的《斜阳旧影》,是极富审美价值的历史文化散文集。它以选择对历史的诗意沉思的方式,以南京的地域文化的空灵与厚重,显现了理性与诗性相交融的魅力,标志了"文化散文"写作的新的突破,达到了以地域为题材的文化散文的新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5.
乡土文化是学校德育用之不竭的宝库。灿烂悠久的盐湖文化,为我院德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藏。我院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育人环境;汲取乡土文化精髓,充实德育教学内容;以乡土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宽德育途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吸收企业文化;结合专业,加强道德践履,固化道德品质;发扬蒲剧文化,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校园德育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史学界对云南土司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丽江木氏土司和元江傣族那氏土司的研究,而对蒙化彝族左氏土司研究甚少。蒙化土知府与丽江、元江土知府并称"云南三大土知府"。可见,蒙化左氏土官与丽江木氏土司、元江那氏土司一样曾对云南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依托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优势,桂林文学在新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桂林人写桂林,作品带有浓厚桂林风味的文学现象出现,是桂林作家本土意识加强、桂林本土文学繁荣的标志。本土文学为桂林文坛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形成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已成为21世纪桂林文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韩滔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7):108-113
"吃油茶"是黔北地区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生活习俗,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的产生、发展、存在形态以及长期存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原因和价值值得探究。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个性,油茶又蕴含了黔北独特的人文风情及文化心理,同时成为黔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人口迁徙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广填四川”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跨越多个朝代。本文选取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事件,对其迁徙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迁入地的经济、文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少林"研究的检讨和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南少林”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少疑惑,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于“南少林”的确定标准并不科学,证据也缺乏说服力。本文从阐述少林寺以及佛教禅宗的发展的历史,以及少林寺在佛教禅宗发展中的地位入手,说明历史上所谓的“南少林”问题的提出可能是由于禅林中自我标榜领袖地位的产物。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之前,可以断定历史上福建地区确实没有“少林寺”的存在。在检讨了这一研究过程之后,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出现地方利益的错误诱导和狭隘的地方情结给予批判,使之回归实事求是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