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日家族文化既存在亲缘关系,又走向了分流发展,其同中有异的文化形态影响到中日作家的家族书写.巴金的<家>和岛崎藤村的<家>是中日现代家族小说的典范性文本,对两部<家>进行比较,既能阐明中日家族小说文化蕴含的异同,又能揭示出中日家族叙事的各自风貌.两部小说所书写的"家"的悲剧、家长权威的放逐和传统婚姻的承受,亦呈现出不同的情形.中日两部<家>的家族叙事同曲异调,家族悲剧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在科举制度成为统治者选拔官吏的一种主流手段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宋代华阳王氏家族以累世科考成功而著称于世,号称"六世词科只一家",在科举对家族发展方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本文分析了王氏家族科举成功的表现及其原因,并通过这一个案对宋代科举与家族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密码     
一直以来,我总被这样的问题困扰:为什么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家族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而极少数家族却能够长期兴旺发达、充满生机。那么主宰家族兴衰的"家族密码"究竟是什么?我试图想找到一种答案!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安国楼 《寻根》2003,(6):122-129
在南方客家地区流行上千年的民谣中,有一句是:“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客家先民的主体最初是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南迁的,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家族,在相对恶劣、封闭的环境中长期居住和生活,其族群的聚合性没有因外来冲击而零离四散,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民系。由于是后来入居,所以,相对于土著而言,这些家族被称为“客家”。这一特殊民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素质和文化。而这种独特的素质和文化,正是根植于早先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重视家族教育,无疑是客家人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家教文…  相似文献   

6.
"宣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晚清以降,中国文化策略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价值上的合理迎拒和技术上的科学对置."三次文化宣言"于观念和实践上仍然以偏执步履踯躅于古今东西之间的中国文化困境下,承接近代以来文化策略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即作为文化策略"体"的价值取向的"为我"优先和发展本位与作为"用"的技术选择上"损益传统"和"折衷东西"的取向.  相似文献   

7.
19和20世纪,整个人类都被卷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从而揭开了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序幕。发轫于欧洲的现代文明日趋频繁的输出,构成了全球化的基础。这一进程是建立在肇始于希腊、罗马的西方文化形态基础之上的。远在古代的希腊,一种向外探求的、关注客体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手工业与商业文化源远流长。手工作坊与工场、店铺既是古代社会的工商业组织 ,也是近现代社会工商业组织的一部分 ,同新式工商业组织并行不悖。实质上 ,作坊、工场与店铺文化主要表现为传统工商业民俗 ,在宗法式、小农式与官僚式的古代社会 ,自然主要是家族文化、村落文化和衙门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而又根深蒂固的中国家族文化、乡村文化和衙门文化 ,凝结成了中国强烈的家族观念、乡土意识与等级心理 ,并渗透在各个社会组织之中 ,工商业组织亦不例外。传统手工业包括官府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种基本类型 ,大致经历了作坊、工场两个…  相似文献   

9.
王树振 《世界文化》2012,(12):43-45
巫术来源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史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模式,巫术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史前文明,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影,然而,这一幻影却在中世纪的猎巫运动中变成一场梦魇。那么,作为这场梦魇的主角,女巫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是如何诞生与嬗变的昵?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探寻那些女巫的前世今生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神话是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原始人类万物有灵观念下无意识的集体信仰,是原始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生活的结晶。可以说,神话就是原始时代的“人话”,体现着原始人类的文化精神。那么,神话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学,特别是与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就是说,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又是文学家族之源。而神话与小说的关系,正如鲁迅所说:“现代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这“一班研究文学史者”的看法,固然尚有争议,但探讨神话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李文放 《寻根》2007,(5):15-18
追根溯源乃人类之天性,中国古代各地普遍存在的堂号和堂联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堂号和堂联是中国家族文化中一种慎终追远、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宗亲色彩与精神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柴继光 《寻根》2008,(4):130-131
裴氏家族是三晋望族,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声势显赫的名门大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仕宦如林,英才辈出。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是裴氏家族的根基所在,裴氏家族众多有名的历史人物,都出生在这里,而他们在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之后,又大多带着荣耀或遗恨叶落归根,长眠于裴柏村东10里的凤凰原。  相似文献   

13.
张浚、张栻家族成员中至少有7位卜葬于四川绵竹.宋孝宗时张氏家族营造了以张栻祖父母张咸夫妇坟墓为中心的柏林陵园.这座陵园受到明清官府的着力保护,遗迹存留至今,蕴含着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四象”为古代墓室中常见的装饰手法,它是人类寄托亡灵于宇宙的象征。安丙家族墓地以精湛的石刻技法,镌刻出表现形式各异的“四象”浮雕,反映出南宋时期“四象”石刻艺术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继承和发展演变的历史概况,并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家族对于艺术的收藏和赞助从未缺席,尤其文艺复兴出现的那些伟大的艺术收藏和赞助家族,他们对艺术的贡献不仅只是赞助了艺术事业,培养了许多名垂青史的艺术家,更是影响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本刊遵循时代线索,分期聚焦历史不同时期占据重要地位的艺术收藏大家族,探秘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从事的艺术活动、伟大贡献,以期引发读者关于艺术赞助方式演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春景 《世界文化》2013,(11):10-12
尼赫鲁——甘地家族在现代印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传奇性的重要角色,被称为印度的第一政治家族,家族成员历任这个庞大国家的领袖,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与英迪拉.甘地如同闪耀的太阳和月亮,他们身边的亲人们则是反射着伟人光辉的星辰。这些星辰,有的并不甘于只做一面镜子,而是努力锻造着火热的内核,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自我的光彩。在尼赫鲁家族中,那些热爱写作的女人们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借用现代文化人类学的观点,一种民族艺术的成熟要求对人、社会、自然的阐释和描绘能用"本我族类的眼光"。而这种文化样式能在"他者的目光"中成为研究人类文化创造力的范本。CCTV制作展播的《中国油画人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民族文化承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自身,更表现于外界。如今,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在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一些学人在学术创新中因受现代西方的影响形成不少基调很高而实际空洞的理论。事实上,对西方文化的过分“崇敬”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接触、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受到某些对西方的误读而正在遭遇少有的冷遇。这种对西方不科学的借鉴,说到底,折射出来一种民族自卑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颇为有害,对西方文化及其学者而言亦未必是件幸事。正是文化底蕴的缺乏才形成了一系统列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的中心在于生命,西方文化的中心在于自然,故此,对于家族繁盛和人丁兴旺的兴趣,西方人在文化心理上比中国人弱一些.由于中国人没有西方人那种两歧式思维的文化传统,所以,政府有关节制生育的各种政策举措和文化努力不会导致不育行为的普遍出现和不育文化的兴盛.中和的思维方式和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人只能接受节育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之后,中国被迫纳入了全球化体系,而伴随着这一痛苦的社会现实,代之而来的是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双重嬗变.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就从"冲击—回应"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使"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天下"的观念实际上是与儒家的"道",亦即中国自身的主要传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出于某种原因,当近代中国人被迫求助于外国的"道"时,将国家置于文化亦即"天下"之上,也就成了他们的策略之一(《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页).即中国自身"天下共主"的文化心理认同被剧烈冲击,取而代之的是对西方世界的重新体认,然而这一过程却不是东西方之间的平等对话,而是伴随着西方殖民的强制渗透.中国知识分子再也不能用历史上"华夷"的观念看待这一次历史巨变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感在西方科技理性面前荡然无存,传统儒学构建的"道统"体系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