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化导入,要由以往单纯“语言而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向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本文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详细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的导入和渗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文化保存的手段.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得交际能力,从而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提高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就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文化知识的渗透.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就应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有意识、系统地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成为脱离文化背景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而应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知识,并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反映文化,文化通过语言得以表现.英语教学不仅是两种语言的对译,更是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授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接着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文化背景知识输入的有效途径.希望本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成功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跨文化的认知水平.因而,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应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解、学习英美文化的契机,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谈英语国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黎炯  王瑾红 《教育与职业》2006,(21):144-146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乳交融。文章阐述了英语国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在传授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该传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焦凯杰 《天中学刊》2000,15(4):107-109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经常会遇到各种交际障碍,文化是导致交际困难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而且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9.
王晓惠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8):37-38,77
跨文化交际作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更多地了解、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更多地渗透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文化知识,指导学生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对话的交际法则,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我国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而相对忽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而学生难以用英语成功交流信息。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方式,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学生对目的语民族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民俗习惯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有效地减轻交际时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我国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而相对忽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而学生难以用英语成功交流信息.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方式,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学生对目的语民族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民俗习惯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有效地减轻交际时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2.
周莹 《考试周刊》2011,(17):95-96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汉语与英语中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并使用英语与英语语言文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使其浸染以至于领会这种文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长廊     
张鲁静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30(9):45-48,F0003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了解,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给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文化教学方面的素材,引导小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我刊与《空中英语教室》合作,开辟了“文化长廊”栏目。该栏目的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1)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这部分内容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学习和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素材,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选用的材料均由《空中英语教室》提供。(2)文化知识教学活动示例。这部分内容旨在介绍文化知识教学的具体方法,指导教师向学生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而且从中学到一些英语知识,初步形成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欢迎广大读者对该栏目提出宝贵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我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强调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而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文化背景知识障碍,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背景知识介绍,正确处理背景知识和课堂教学关系,以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和交际能力,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化,要想真正掌语言,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除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必要的语音、语法知识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由不同社会因素造成的中文化差异常常是阻碍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麻烦。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做到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结合九年义务教育JEFC(Junior English for China)新教材涉及的文化介绍的课文,在日常交际方面教师应向学生强调的中西文化差异,以此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英语背景知识是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关键。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强调英语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加强英语背景知识教学。教学中把社会文化知识贯穿于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培养中,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培养社会文化能力为目的。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学会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培养了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芸 《教育与职业》2006,(15):175-177
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大学英语教育的两大功能——工具功能和整体培养功能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有关英语文化背景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顺利的交流和沟通。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共同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是外语教学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使用英语与英语语言文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理解不同,语言表述可能就会大相径廷。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使其浸染以至于领会这种文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方可谈自如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