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制度。课题组对河北省邯郸、保定、唐山等地区部分农村村民自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着村民自治权与国家基层政权之间的矛盾,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不顺畅,村民自治权异化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河北邯郸武安市农村“一制三化”的成功经验,认为完善选举制度,理顺两委关系,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是农村实现直接民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进程来看,我国村民自治经历了由"大民主"向"制度民主"演进的阶段,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扮演了重要角色。法律在完成重大修订后,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参与范围,进一步规范了村级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但基层民主建设毕竟是长期和系统的工程,我国村民自治之路仍存在村民参与内在动力不足、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等问题,需要在主体定位、宏观政策、民主程序、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形成路径合力,以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只有法律保障了村民自治权,村民自治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要使村民自治中的权利得到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笔者认为应重点从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村民自治扩展深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村民自治的发展和运行质量的未来展望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和现实、历史发展和国家政治发展、国外经验三个角度分析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总体上,从短期来看,村民自治制度发展方向将是实现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乡村有效治理";从长期来看,自治层次和领域会逐步扩大和提升,但村民自治所蕴含的民主价值理念和价值实现方式不会改变,城市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的差异将不再明显,最终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国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经历的20多年中的确对农村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本身制度设计的根本动机和目的以及在国家现代化的历史长河中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来看,其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冲突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要出现的,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冲突产生的根源,从而更加实际地去化解这种冲突。文章试图从村民自治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从国家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质及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权在农村基层的作用来分析冲突的表现以及冲突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是宪政制度的创新与民主政治的进步。村民自治是法治之下的由村民组成的“村共同体”之治,强调村民自治主体的宏观性、概括性与相对性。,村民自治的主体是集体行使自治权的全体村民,村民自治的性质是具有特定内涵的“基层自治”。基层自治的特殊性是自治主体在法律不禁止的情况下充分实现自己的权利,是在国家权力之外法律之下的权利自治。村民自治既不同于国家主权之下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也不同于同一社会制度下国家权力有限让渡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是与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制度。村民自治制度30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但在该制度的现实运行中,原有制度惯性的影响是村民自治制度健康持续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村民自治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一、村民自治的发展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二、村民自治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村民自治30多年的实践表明农村村民自治是符合国情的基层民主制度,但实践中已日益突显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民主选举之后如何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可以称为是“后选举治理”问题。本文拟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角度出发.纵览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历程,分析目前农村村民自治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诸如村务行政化趋向、宗派化问题和载体缺失问题,以求尝试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形式。在村民自治中存在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矛盾。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本质是伦理道德思想,他把人看作是道德的存在而非政治的存在,这必然与村民自治产生冲突。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全新的深刻的基层民主制度在农村得到了普遍实行。目前,我国的村民自治已进入了全面实施和深入发展的时期,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不可避免地逐渐浮现,影响着我国农村民主化进程。具体表现在无“钱”治、无“人”治、无“权”治和无“法”治等方面。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还是受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为了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应该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强化资源分配功能;培育农村利益集团,加快组织化建设;完善农村民主制度,实现依法自治;提高农村文化素质。发展合格自治主体。  相似文献   

12.
从福建晋江一次村委选举纠纷入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蕴含其中的法律问题,揭示了目前妨碍我国实行村民自治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乡镇政府的非法介入。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我国对村委会选举和村民自治予以司法救济的制度层面缺失,论述了构建村民自治司法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初步提出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司法救济制度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是民主国家,整个国家的主导制度是间接民主,但其中也有直接民主的因素和成分.村民自治就是一种在农村基层社区实施的直接民主,这一基层直接民主通过村民会议、村代表会议、村选举委员会、村级直选等形式来表现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是,村级直接民主的践行中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农村村级妇代会组织与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低落,与农村一些村妇代会组织虚置或组织作用弱化有直接关联。在一些地方,农村妇女以及村妇代会在乡村公共权利结构中的状况基本上可用“无权无势“来概括。由于社会资源的相对匮乏,妇女的组织优势在农村村委会选举和村理中难以发挥作用,妇代会自身组织乏力使妇女在选举中难以形成合力,以表达妇女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参与意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妇女参入村民自治状况调查材料的分析,发现,农村妇女的参政热情和政治信任感是吸引农村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良好基础,但农村妇女的政治效能感差、权力意识淡薄。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有赖于村委会选举的逐步规范,同时还相当程度地取决于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推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村民自治制度过于倚重表决民主,使得它在收获一定政治合法性的同时,逐渐暴露出合法性建设不足的制度困境.发展协商民主可以把民主的公正性与效率性、民主的充分性与权威性、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消除臣民意识,复兴公民精神;强化公共决策的合理性,提升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候选人规定高于一般选举人的资格条件,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宪法所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分离、相统一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县乡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举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并不违宪。在法规中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举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不仅不与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原则相矛盾,而且是使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县乡人大与村委会不同,对县乡人大代表候选人和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要求也应不同。现行省级法规大多只是从积极的肯定的方面规定了村委会成员的资格条件,指标不具体,缺乏硬约束,无法或不太好进行资格审查,应着重从消极的否定的方面规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限制性资格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等村级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口大部分是农民,农村的基层自治组织有84万之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作用十分重要。村民委员会等村级基层组织人员却常因一些职务犯罪,极大的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这种情况往往得不到司法机关的重视,究其原因,立法上的不明确性是一个重要原因。新刑法典对此类犯罪行为没有明确规定为独立罪名,仅仅在2000年以立法解释的形式将其附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来解决,这显然是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政治形式在我国农村的施行,临沂市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参政热情和参与意识已有普遍的提高。但调查中发现,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依然较低,参与基层民主的状况堪忧。要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水平,需要党和政府在实践中注意引导,创造出有利于农村妇女参政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缺乏民主素养和民主传统的国家,如何加快政治文明建设,突破口的寻找、民主建设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村民自治的实践及其成效已显示出其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