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人转是诞生于东北的古老民间艺术。它的特点是:说、唱结合,伴有舞蹈的艺术形式。它扎根于东北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流行于黑土地,民间广为流传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奇妙说法。二人转艺术的危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使其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同时,二人转在大众传播传媒的压力下也被无奈的边缘化。本文力图从二人转的发展现状,传播效果和它的创新之路三个方面,试析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2.
东北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艺术的"土特产",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争艳、百花齐放的花园中一枝非常有特色而且很显眼的奇葩.东北二人转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艺术价值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但是,随着一些二人转艺人的不断努力,二人转文化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而观看二人转表演也成为了娱乐的重要方式.本文将重点从东北二人转的概念和表演特色、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东北二人转的音乐价值.  相似文献   

3.
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口头文学的精华.让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二人转走入师范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积极学习民间音乐.本文着重阐述了在第二课堂实施二人转教学的意义及具体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却日渐被艺术边缘化,并且出现了“一方面东北二人转红极一时,一方面又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越来越受到观众和社会的质疑“的奇怪现象。这种社会现状可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我们看待这种现象时所应持有的态度——理性看待、宽容对待、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5.
东北二人转在艺术特征上介于"戏"与"曲"之间,是一种相对稳定而独特的艺术形态。东北二人转没有发展为成熟的戏曲形态的原因,首先,东北地区的生态民俗环境是独特的,物质生产民俗限制了二人转的演出时间、演出场所,二人转艺人的演出未能职业化;其次,从艺人的角度来看,二人转艺人职业化的进程由于受制于经济条件和民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得非常缓慢。此外,影响二人转形态的还有两个非直接原因,那就是东北地区戏曲文化传统的缺失和与此相应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的深厚的叙事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北二人转艺术是一种二人搭档载歌载舞、"转进转出"、以东北方言声韵演唱短篇故事的表演艺术。二人转的表演类型以二人转(双玩艺儿)、单出头和拉场戏为主,无论何种类型的表演方式,"千军万马就咱俩"的表演特色始终是该项曲艺的精髓。本文解析了东北二人转的表演特色,包括演员如何"跳进跳出"的完成角色身份转换,并且通过唱说扮舞四项二人转基本功的锤炼,展现出这项东北民间文化类型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东北二人转小帽儿"实际上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东北民歌小调,是二人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月牙五更》等经典小帽儿曲目的分析,而将二人转小帽儿的作用、唱词风格、旋法曲调、节奏节拍、表演形式等进行阐述,意在引起更多读者对二人转小帽儿这种音乐形式的关注,进而有更多的爱好者来参与欣赏与研究,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东北民俗的文学化研究为切入口,通过分析东北民俗文学中的神话、民间文学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总结出"母性创世""女爱男"等独具东北文化特色的故事基础结构。东北二人转作为生长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模式必然受到东北民俗的影响,二人转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深受东北民俗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影响,最后以二人转《蓝桥》为例,深度分析了女主角蓝瑞莲的女性角色形象,印证了前文观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二人转”由来、特征的总结,提出给它正名为“东北二人戏”,并指出它今后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创作出更多的反映新生活内容的本子;二是要在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徐颖  冒石宏 《小学生》2007,(12):11-11
玩具介绍:舞台上的一种道具,一般在东北二人转中多有出现,用一个指头就可以让它飞转起来,多好玩!  相似文献   

11.
转注新论     
在深入考察众多学者对转注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造字的结果和转注的定义等方面来论证,认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转注既是造字法也是用字法。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春秋穀梁传》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荀子学习和教授《春秋左氏传》当在与赵孝成王议兵于赵之前。荀子一生思想的发展是有脉络可循的,他早年学习儒家的传统思想,偏重于古代礼乐制度;中年居于稷下学宫开始创立新说,主张法后王;晚年见秦政之暴,弟子李斯相秦,荀子为之不食,荀子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荀子一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其学习和教授《春秋》三传的先后顺序有利于认识《春秋》三传思想的差异。荀卿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因家于兰陵,在“亲亲上恩”的文化大环境之下传授《春秋穀梁传》,使《春秋穀梁传》“亲亲上恩”的文化因素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将《史记》与《左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史记》在采用《左传》的材料时,显现出以下特点:表现出司马迁独特的思想《史记》立场;兼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处理;显现出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语言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14.
《鬼谷子》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纵横家理论著作,其“转圆”观体现了纵横家的计谋思想。“转”继承了老子“反动寂寥”的思想,讲求败中取胜、因势利导之顺因;“圆”讲求顺循之术与阴道阳取,代表了“转”的极致境界。“转圆”观体现了策士谋略讲求“实用”的精神实质,成为中国谋略学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15.
《易传》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天人合一、阴阳互补、阴阳基础上的人性善构成了《易传》的天人论、本体论和人性论,夯实了《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成人"专升本"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成人专升本教育招生计划的不断增加、招生政策的改革与调整,以及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当前成人专升本教育既面临着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要应对扩招后教育资源不足,原有专升本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前教学需要而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张蕊 《海外英语》2012,(9):244-246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人大多以圆形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观察和思考。十四行诗被称为西方的"格律诗",Sonnet75选自斯宾塞的著名十四行诗集《小爱神》;起承转合理论是中国古代圆形观在诗歌理论上的体现。文章拟使用主述位推进的方法分析斯宾塞第七十五首十四行诗中的起承转合,同时分析李商隐的五言律诗《落花》中的起承转合做对比;探究中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学者非常重视对《左传》的学习,总结《左传》特有的文法。方苞评点《左传》以义为经,以法为纬,注重对《左传》文章段落结构分析,这种独特评点方式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李文渊师事方苞,他对《左传》的评点在很多方面都与方苞一脉相承。当然李文渊的评点也有独特之处,他更加注重从篇法的角度梳理出《左传》在段落上的起承转合关系,他的《左传评》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分析也比方苞深入。  相似文献   

19.
辽宁地处祖国东北,冬季漫长而寒冷。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冬季体育教学成为高职院校一个薄弱环节。存在冬季体育课内容贫乏、形式单一,没有明显地域特点等问题。因此,提出几点冬季体育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小品这一媒体形式的发展,东北方言也随之红遍大江南北。近年东北方言的一些语音、语法现象渐渐进入普通话,而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东北方言语音的特殊性和词汇的生动性使其迅速流行起来,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