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盖帽是中锋在篮球比赛中进行防守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对于完成个人防守和提高全队防守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比赛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盖帽的三种基本方式,详细分析了中锋在分别防守对方中锋、前锋、后卫进攻时的盖帽技术和策略,从身体素质、盖帽意识、防守技术、规则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锋球员盖帽技术能力的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2.
姚明征战NBA三个赛季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姚明参加NBA比赛前三个赛季的身体指标、技术统计、中锋排序和发挥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三年来姚明的体重不断增加.已达到NBA优秀中锋的标准;主要技术统计不断上升,但在NBA优秀中锋中的排名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各场次出场时间、得分数和篮板球数较之前两个赛季更为稳定,已成为球队中的核心球员。同时又可看出.姚明的个人体能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赛场经验仍显不足,致使上场时间偏少,犯规、失误指标偏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11-2012赛季CBA比赛中外援与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论:不同位置上的外籍球员的竞技水平(效率)均远高于国内球员,其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从引进不同位置的外援个人效率来看,前锋能力最强,中锋次之,后卫相对较弱;外援在得分、投篮、篮板球等技术指标上优势明显.建议适当限制外援,给本土球员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加强国内球员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对抗能力;充分利用外援技术优势,引领国内球员的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借鉴"位置模糊"的概念特征理论,结合不同位置球员竞技表现对比和竞技能力评价与建模,通过篮球运动"位置模糊"与传统位置球员在身体形态、活动区域、技术动作、战术配合及训练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对2013-2014年NBA现役447名不同位置球员攻防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篮球运动"位置模糊"训练理念影响下衍生的新位置球员,即中锋/前锋、前锋/后卫与传统位置球员在身体形态、部分竞技表现指标(篮板、封盖等)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竞技表现更优。建议业界人士在训练工作与临场指挥中不断思考与实践,构建中国篮球本土训练理论体系以整体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5.
运用RSR秩和比、正态分布原理等统计学方法对2009-2012赛季共97名CBA外籍球员的基本情况和比赛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籍球员平均身高较高、克托莱指数较大,但年龄偏大;以美国球员为主、流动性大,前锋球员远多于后卫及中锋球员.外籍球员中拥有比赛单项能力突出的A等级球员,但为数不多,各单项约4-8人不等,以C、D等级球员为主;比赛综合能力无特别突出的A等级球员,B等级球员各位置仅6-9人,以C等级球员为主.  相似文献   

6.
对中锋进攻端的外线进攻和组织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现代篮球中锋外线化是篮球技战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进攻中有它独特的作用;当前中锋队员不仅要具备很强内线进攻能力,而且还需具有良好的外线进攻和组织能力;其进攻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运球、传球与投篮方面;其组织能力主要是通过助攻形式与进攻篮板球的争夺后及时组织二次进攻所实现.并根据球队特点与战术要求对中锋外线打法讲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NBA优秀中锋运动寿命的年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NBA优秀中锋运动员转为职业球员的年龄、最佳竞技能力形成阶段年龄、最佳竞技能力稳定和保持阶段年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影响运动寿命的因素进行探讨,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篮球前—中锋具有前锋和中锋的双重特点,在比赛中具有很强的得分能力。通过对第21届奥运会篮球比赛有关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前──—中锋在快攻、阵地进攻的内、外线的作用与特点,并提出对前──中锋的培养、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9.
现代篮球运动中,中锋在比赛中攻防位置上的与众不同和特殊职责,使其成为一个球队的中坚力量、核心人物和组织战术的枢纽。针对中锋在比赛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职责,采用献综述法、调查法、录像观察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现代优秀男篮中锋进攻特点加以研究,从中揭示现代优秀男篮中锋在比赛中的进攻特点,找出我国优秀男篮与世界优秀男篮中锋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今后男篮中锋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篮球中锋队员的接球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篮球中锋的接球技术是中锋最重要的进攻技术,它不仅是中锋投篮和助攻的前提条件,还是中锋个人攻击能力的综合体现。中锋的接球是以“抢位”为核心、攻击为目的的强对抗组合技术。它是由抢位接球、接球抢位和控球抢位三部分组成的。该技术的运用体现在队员抢位的对抗性、接球的攻击性和控球的应变性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2015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八强队伍中不同位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特征为研究对象.结果为:中国队三个位置上的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年龄与身高优势;在进攻能力方面,韩国的中锋、中国与黎巴嫩的前锋,日本、卡塔尔、菲律宾的后卫分别代表三个位置上较强的得分能力;在防守能力方面,韩国与印度的中锋、黎巴嫩与中国的前锋防守篮板较强,卡塔尔与菲律宾的后卫抢断能力最好;在代表综合能力效率值较高的50名队员中,韩国队与伊朗队分别占有9名与8名,位居第一、二位,而且每个位置球员数量分布较合理,中国虽有8名,但主要集中在前锋位置,后卫与中锋偏少.提出了加强中国队中锋与后卫位置球员攻、防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提高中国队各个位置运动员拼抢意识、重点关注韩国与伊朗队伍发展的建议,为中国篮球持续树立亚洲的霸主地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支篮球队中锋的实力与水平,是其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笔者试图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来揭示优秀女篮中锋在比赛中处于不同进攻场区(包括强弱侧)时,其阵地进攻的方式及运用特点,为今后提高女篮中锋技术训练的实效性,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现代篮球中锋队员的培养和训练方法进行总结,旨在探索现代篮球中锋队员的培养思路。结果表明:现代篮球中锋在选材上要求更高,在进一步加强对篮球中锋队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其心理素质的训练力度。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要更加重视中锋队员技术和战术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均数与秩和比法对中美两国三大中锋参加的NBA2002~2003年常规赛81场比赛的个人技术统计数据和部分形态特征进行比较,揭示出中国优秀中锋与世界顶级中锋在形态和技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现代篮球中锋队员的主要技术动作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访问、观摩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篮球比赛录像,并进行技术统计,得出现代篮球中锋应具备的主要技术动作有脚步动作、抢位与接球、策应传球、投篮、抢篮板球、防有球和无球中锋7类技术。运用这些技术有共性和个性规律。共性规律是良好的观察判断、合理的运用假动作以及在对抗中主动用力和灵活变化,中锋各项技术运用有个性规律,必须全面掌握,才能做到熟练运用。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参加第14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对手8场比赛的进攻技术指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已具备世界优秀中锋球员;但中国队外围队员进攻能力与对手相比处于明显劣势,缺少场上组织核心;中国队战术缺乏理念,整体性差,打法单一,缺乏鲜明的特点;比赛中队员对抗能力差,破紧逼防守乏术,比赛作风不顽强等是中国队本届世锦赛失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中锋队员无球时活动的区域和特点及有球活动的方式和特点两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锋队员在半场进攻中活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从攻守视角对我国女篮中锋与世界女篮强队中锋技术运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篮中锋在投篮、篮板球、助攻、抢断、盖帽、犯规等指标上与世界优秀女篮中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参加第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竞赛对手6场比赛的进攻技术数据,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已具备世界优秀中锋球员;但中国队外围队员进攻能力与对手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进攻方面过分依赖内线,内线整体得分能力不及对手,三分命中率低下,缺少场上组织核心;中国队战术缺乏理念,整体性差,打法单一,缺乏鲜明的特点;比赛中队员攻击力量不均衡,失误较多,对抗能力差,破紧逼防守乏术,比赛作风不顽强等,是中国队本届世锦赛不能取得更好成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篮球比赛与训练的Player LoadTM及IMA进行分析,探讨Player LoadTM、IMA在监控篮球训练与比赛负荷中的应用。方法:在专项能力提高期以及京津冀男子篮球对抗赛期间,利用Catapult Minimax S4对河北青年男子篮球10名运动员进行外负荷监控,采用Player LoadTM及IMA的计算模式对训练及比赛负荷进行分析。结果:(1)篮球比赛中,第二节运动负荷最高,第三节最低;中锋纵跳较多,可达1.33次/min、而外线球员水平面运动较多;全队加/减速比值为1.45:1、左/右变向比值为1.15:1。(2)一周训练中,周二与周五运动负荷较高;相较于教学比赛及普通训练课,正式比赛持续时间短、强度高、负荷量低;外线球员比内线球员平均每节训练课负荷强度高1.4、负荷量多150;结论:(1)Player LoadTM及IMA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篮球运动员实际完成的运动负荷。(2)在比赛时,外线球员在水平面的运动较多,中锋的垂直纵跳较多;各位置球员加/减速、左/右变向的比例出现较大的不均衡。(3)训练与比赛实际负荷特征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