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要大胆打破横亘于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藩篱,通过生活中的"趣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善于优化教学形式和要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生命体验,促成学习兴趣的自我生成,进而实现构建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以创设、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石登光 《成才之路》2011,(25):34-3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能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怎样才能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4.
杨晓蓉 《考试周刊》2011,(37):42-43
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要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新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真正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教学要让生活融入课堂,让教学回归生活。将课堂的教学融入生活的因素,在生活中进行语言文字实践,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学习,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课堂上采用"观察、想象、表达"的方式,再现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生活中加强"说话、习作、实践"的训练,进行语文实践,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丰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6.
课堂氛围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形成并处于主导地位的课堂气氛和情调。语文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创设愉快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课堂。师生互动的、和谐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把生活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看似无生命的教材,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它变得鲜活,让它与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7.
江天民 《考试周刊》2014,(12):42-43
新课改倡导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创建有效的"生活课堂"。本文分析了如何创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已经开始从字词的学习扩展到对于文章的理解,从简单的语言学习,上升到一种语言素养的培养。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将以构建生活化课堂模式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探讨。一.语文课堂中构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87):55-57
活力课堂是学生所期盼的,也是学生所向往的。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分别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氛围""精心创设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多元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活力""联系生活实际,走进语文世界""趣味课堂教学,突出课堂魅力""学生合作学习,增添课堂活力""实施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这七个方面入手,针对构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策略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结合教学实践与经验,提出"语文教学三堂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所讲的"三堂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节课,而是将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践、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三个部分,能够使学生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归纳到课堂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在尝试中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放语文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怎样构建语文教学活力课堂呢?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优化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义务教育对语文新课程的定义,语文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得知识。老师要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情和智的均衡发展,构建充满活力的"绿色"语文课堂。本文通过分析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的意义,探究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的措施,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即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因而教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理应是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备受学生青睐的课堂。教师应该努力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构建一个美好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把生活与语文学习水乳交融,让学生把语文课堂当成求知的乐土。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呢?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一、构建生活的课堂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对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主要分析"树立平等师生观念、情景教学生出新意、游戏课本有效结合以及科学评价促进学习"四种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力求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体现"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使学生生活具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充分说明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领域的开放性和学习目的的综合性。课标将"综合性学习"单列(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分段阐述),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而有力地摒弃了"课堂为中心、课文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端正了作文教学沿着"课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学科间沟通"的前进方向,为整合小学作文教学要素,建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一、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大作文"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一体化的大作文课堂1.整合习作素材,建立相对稳定的题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