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患者 ,男 6 8岁 ,体重 5 7kg,因壶腹 Ca、梗阻性黄疸入院。该患者活动后乏力、气短、心悸、胸痛 4年 ,胸骨左缘 4~ 5肋间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 °,两肺 (— ) ,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不肿。ECG示 ST—T改变 ,病理 Q波。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增厚达 1 6 mm,左室流出道变窄 ,二尖瓣轻度返流 ,主动脉瓣硬化。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伴轻度二尖瓣返流 ,主动脉瓣硬化。病人入室后测血压 1 3 5 /90 mm Hg,心率90 bpm,选 T9- 1 0 硬膜外穿刺置管 ,注入 2 %利多卡因5 ml,5分钟后追加 1 .5 %利多卡因 1 0 ml,阻滞平面为 T3- 1 2 ,静注芬…  相似文献   

2.
章先生一家最近情绪非常低落,因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章先生被查出得了心肌病。医生说,如果不治疗,他很可能活不过5年。心脏变大,功能受损心肌病足一种由于心脏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在临床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其中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医药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信息》2008,(8):10-14
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指标管;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的机制探讨;联合阻滞镇痛分娩的应用及其选择性偏倚研究;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进展;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附15例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苦参碱(Matrine,Mt.)对压力负荷性肥厚心肌TGF-β1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结扎,建立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实验分四组进行,即手术组、假手术组、手术苦参碱组、手术卡维地洛(Car.)组.术后5周,观察左心室重量与体重之比(LVW/BW)、用免疫组化法查TGF-β1、以及用RT-PCR法查TGF-β1.结果 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对照,LVW/BW增加;用免疫组化法查TGF-β1,蛋白表达增强;用RT-PCR法查TGF-β1,mRNA表达增强(P<0.05).手术用药组与手术组比较,LVW/BW减小;用免疫组化法查TGF-β1,蛋白表达减少;用RT-PCR法查TGF-β1,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 苦参碱具有减少压力负荷性心肌TGF-β1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楚绶 《科技通报》1989,5(3):53-54
室性并行心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临床上纠治比较困难。我院于1987年用小剂量茚丙胺先后成功地治疗4例,兹报告如下。一、病例及治疗方法 1.病例全部是男性住院病人,年龄:32—57岁,基本疾病为总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伴急性重新感染,冠心病和扩张型(充血型)心肌病。其中二例分别并存  相似文献   

6.
人体各项生理功能具有节律性导致药物动力学在各时间发生改变。药物动力学的改变与药物治疗有密切关系。本文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方面讨论药动学与用药的关系,得出药动学对增加药效,减少副作用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高海拔地区鼻内镜下吸切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电视监视系统下利用电动吸切器对肥厚增生的鼻甲进行吸切。结果术后患者全部有效,鼻塞明显减轻或消失。其中伴有头痛,鼻腔分泌物较多、鼻痒等症状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结论鼻内窥镜下利用电动吸切技术治疗肥厚性鼻炎,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出血少,尤其对下鼻甲后端肥大者切除较完整。能较好的保留鼻甲的原始形态,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钱礼 《科技通报》1989,5(6):8-12
一、门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改变肝脏有二支输入血管(肝A和门V)和一条血流出道(肝V),三者在肝窦汇合而相互影响。正常的门V压为15—20cmH_2O,窦内压为5—15cmH_2O。如果门V血的流入或流出发生障碍,均将引起门V压升高。由于肝A与门V之间在窦前有交通枝存在,门V压升高时  相似文献   

9.
宇飞 《西藏科技》2006,(9):6-8,2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达1%,并随着年龄而增加:房颤的临床危害小仅在于其发作时的临床症状(心悸、加重心功能不全)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影响,更严重的危害是可以引起心悸、血液动力学改变、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生活质量下降、血栓栓塞并发症等,是无可争议的中风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倍,湿著增加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多尺度特点,其中微观机制决定着微观结构并最终影响宏观功能。目前,心血管系统研究在各个尺度上均有一定进展,但各维度的整合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多组学技术、小动物模型构建技术、多尺度成像与功能检测技术以及计算机建模技术,将不同尺度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生理与病理特征。这种研究模式已在心肌钙信号、心脏与血管重塑、血流动力学、心脏动力学等研究中得到应用,为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并有望在分子到生理水平上实现对心血管系统的虚拟仿真,从而为特异性心血管疾病诊断、手术方案设计、非侵入性精准诊断、预测评估等提供新方法和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