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各科目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作文了。随着今年高考的尘埃落定,全国及享有命题自主权的各省市高考作文试题纷纷揭开"盖头"。作为一个多年跟踪研究高考作文的人士,今年的作文题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套用央视经济频道的一句形象广告语,就是"更多精彩,更多选择"。一、高扬人文主旋律倡导人文精神;作为承载检阅学生在校12年人文素养的高考作文,理应在倡扬人文精神方面发挥鲜明的导向作用。浙江卷"人文素  相似文献   

2.
徐元 《学语文》2004,(4):19-20
今年的高考终于轰轰烈烈地落下了帷幕。向来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今年的作文题可谓是百花齐放,除了全国卷外,还有11个省市的单独命题。如上海的作文题(全国卷)是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辽宁是要求以“平凡与自豪”为话题做文章,浙江省是要求考生谈谈“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的话题,天津则要求以“材与非材”为话题……但细心一琢磨,眼花缭乱却终不能眼前一亮,命题虽多,方式却单一,话题作文几乎一统天下。这就免不了让人产生疑问:话题作文是否就是惟一的无可替代的题型?高考作文命题,似乎已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了?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国高考已尘埃落定,纵观今年作文试题,可以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今年作文命题革故鼎新,打破了连续三年“关系型”话题、“三自”方针、“故事”材料一统天下的格局,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生机,体现了人文性、整体性、广泛性、时代性、地域性、领悟性以及人性化、一体化、多元化、生活化、个性化、理性化等诸多特性。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文性与人性化的彰显。提高人文素养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制订的宗旨。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以“人文”为切入点,贯彻《课标》精神,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使作文试题更具人性化,更贴近考生心灵,使感情和理性得以彰显,人格精神和思维品质得以展现。如北京卷作文话题“北京的符号”不仅彰显北京文化,更能彰显中国文化甚或中华民族文化。生活在国家首都北京的考生,理所当然要表达对北京的感情和认识,体现人文情怀和人性光芒。全国卷Ⅱ以“中国人读书现象调查”为范围,全国卷Ⅲ以“书”为主题,安徽、四川、江苏卷以“读”、“问”、“人与路”为话题,湖南、辽宁、上海卷以“谈意气”、“肩膀”、“我想握住你的手”为...  相似文献   

4.
6月7日,国内约950万考生参加高考。7日上午考的是语文,作为一名与文字打交道的人,笔者自然格外关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随着各地高考作文题的渐次公开,一丝丝沉重不免涌来。且看今年的部分高考作文题:全国卷I: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北京卷:春夜细雨;湖南卷:诗意的生活;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江西卷:二选一  相似文献   

5.
郭世明 《教育》2008,(9):55-55
今年以当年大事件的话题作为高考作文题,超出了历年常规的高考命题思路,不过,“主旋律”题材的高考作文在今年应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总体看来,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还是丰富多彩的,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命题原则也与历年大同小异,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6.
“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与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段话是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的导引材料,它表明了人文素养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语文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那么评价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作文肩上。因此,作文除了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外,还应成为展示学生人文素养的平台。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已体现这种理念。  相似文献   

7.
高考作文题让人感觉越来越难出了,就像春节联欢晚会,众口难调。综观今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各大媒体及网站出现了大量的不和谐音符。不过冷静思考,依然感觉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尚有可圈可点、值得欣喜的气象。一、在关系型的话题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出题方式更具多元化特征除了全国卷一“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二“位置与价值”、全国卷三“忘记与铭记”等并列关系的话题外,还有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红”、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以及福建卷的“两幅图画的比较启示”、上海卷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出来之后,让普遍关注高考作文的人们感到诧异,在连年高考材料导向个性化、人性化以来,今年突然又让考生关注国家大事,难免让人感到有点意外.但是,研究题目以后,却不由不佩服命题专家们的深谋远虑与智慧.  相似文献   

9.
2006年,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进入第三年。面对渐行渐近的高考,人们自然有许多期待,特别是作文命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作为长期奋斗在高考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对2006年的作文命题有更多的期待。期待之一:继续体现思辩、文化、创新的理念占语文卷40%分量的作文题,理应在顾及国家、高校选拔人才功能的同时,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助推器,为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我期望2006年高考作文题,除继续体现《考纲》的要求外,仍应遵循新课标的理念,较好地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细细品味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的作文题,感到它们是貌异神似,各尽其妙。全国卷作文题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必须写“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的关系,避免了近年来话题作文仿作套作较多的弊端。这一作文题的命题思路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心灵的选择”到“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话题跟人的思想生活贴得更紧,跟人性靠得更紧。今年的话题涉及到人的情感与理性、思想、认知等的关系,启迪考生思考社会,思考生活,思考自我,便于…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命题最具自主性和丰富性的一年。全国12个地区异彩纷呈的高考作文题,顺应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特点,为我们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式地展示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特性和发展走向。这对于2005年全国全面进入新课程后的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透视各地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命题正呈现出关注社会生活、崇尚理性思考、呼唤人文个性三大走向。一、关注社会生活今年各地作文命题继续遵循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所悟有所感。综观12则高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与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段话是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的导引材料,它表明了人文素养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语文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那么评价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作文肩上。因此,作文除了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外,还应成为展示学生人文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高考尘埃落定。相比往年,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有一个突出特点: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感悟社会。例如: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是《坚强》,全国卷Ⅰ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浙江卷是《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从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开始到2022年终结,浙江卷作文题似乎画了一个圆圈。几代命题人从宏大的“人文素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启程,以“浙江青年‘成才’‘创新’”“对自我未来发展的启示”作结,传承了“浙江精神”,完成了年年有“创新”的历史使命,还不忘在最后一年把浙江卷作文命题的终点作为走向全国卷的起点,以“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作为写作要求,为走向与全国卷的接轨做了一个巧妙铺垫,可谓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5.
李志国 《现代语文》2010,(1):154-155
随着高考作文的日渐发展,命题形式也变得多样。近几年来,高考作文话题中,比喻型作文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如江苏卷的“风头、猪肚、豹尾”、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红”、广东卷的“雕刻心中的天使”、江西卷的“雨燕减肥”等。在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中,比喻型题目作文更是较为普遍。可以这样认为,比喻型作文是概念型、关系型、联想型等作文的延伸和刨新,是通过比喻表达的一种命题形式,其特点是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电视要肩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的责任(一)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许多人都在谈论“人文”“、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等等。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现在又出现了“人文奥运”的说法,就连2004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题也与“人文”有关。但究竟什么是“人文”?我们从“人文”一词的起源和内涵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自始至终含盖着“人”与“文”两个概念。在立论的意义上“,人”归…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一提到作文评分标准,全国基本上是“小学看初中,初中看高中,高中看高考,高考地方卷评分标准又向全国卷评分标准看齐”。可以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已经成了小、初、高各学段作文考核的一个导航图。一、商榷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标准 2002年之前的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共7个项目(2002年以后又增加一个“感情真挚”,至今成为8个项目),每个项目各分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命题变幻莫测.让考生很难“碰中”,但总有一些话题是常考内容,比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2009年高考辽宁卷、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均涉及“诚信”话题。而高考作文需要体现时代精神,于是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素材便成为考生的最爱,但这样难免会给阅卷老师千人一面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谈高考作文语言的不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作文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次重要展示。笔者通过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亲历“会诊”作文语言的病症,深感现状令人担忧。“公共话语”泛滥成灾,“语言贫血”症屡见不鲜,“话语复制”习以为常……鉴于高考考场作文语言表达的原生态,下面以2004年浙江省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的考场之作为例,谈谈高考作文语言的不足,进而反思平时语言教学的不足,分析原因且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生:5月初,您到我们学校来给今年应届考生讲高考作文,举例时就谈到了“路在脚下”的话题,今年江苏考题还真的是“人与路”,您是猜题的吗?孙:我没那本事。靠押宝式的猜题来写高考作文,也是没出息的。生:(举今年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北京的符号”为例)都说高考是一根“指挥棒”,从这些考题看,你觉得以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孙:我先谈谈对今年一些考题的看法。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其实是一以贯之地提倡学生作文“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今年的考题应该说是体现了这样的要求。拿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