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如何准确地使用同期声,是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重要一环,现场同期声是构成现场感,参与性,亲切感和真实性的要素,可以起到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提供信息的作用,同期声使观众不仅能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真正发挥电视新闻的视听兼睾怕画并茂的独家优势,没有同期声的电视新闻是遗憾的新闻,但是,同期声运用不当或不成功则会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多种媒体形式高度发展的今天,“声音”媒介兴起并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媒介消费产品,其中,又以“听书”为代表。文章对11位长期听书的年轻用户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追踪、观察他们的听书行为,来探讨年轻人在使用声音媒介时的情感建构,陪伴感、沉浸感与抚慰感是他们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他们通过听书来搭建个人的精神空间,通过情感的区隔与联结,以避免生活中可能面对的交流困难与情感匮乏,从而获得安全感。  相似文献   

3.
语言用声能力是现代人进行有效沟通所不可或缺的能力,它要求个人动态有声的控制声音。用声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会受到很多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样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培养和充实。播音主持发声教学法作为专业的培养手段和提高语言用声能力的方法,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播音主持发音教学法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影响播音主持发音教学的因素,并探讨了在这一教学法中唤醒和充实语言用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有效开展教学交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从"身正"为教学交往创造诚信的基础、语言魅力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平等真诚为学生参与教学交往积累了情感积淀、尊重和理解架起教学交往的平台几方面分析了健全的教师人格对于教学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单玉荣 《海外英语》2012,(1):217-218
声音在杜拉斯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杜拉斯作品中声音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文主要从作品结构、创作技巧和手法、叙事、精神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于杜拉斯作品中声音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Mainstream education promotes a narrow conception of listening, centred on the recept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human meanings. As such, it is ill‐equipped to hear how sound propagates affects, generates atmospheres, shapes environments and enacts power. Yet these aspects of sound are vital to how education functions. We therefore argue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expand listening in education, and suggest that listening walks could provide a pedagogy for this purpose. Using interview data in which early years practitioners reflect on a listening walk, we show how the method can: (i) produce heightened multisensory experiences of spaces; (ii) generate forms of difficulty and discomfort that produce new learning; and (iii) influence practice, particularly practitioners’ ability to empathise with young children. Listening walks function by disrupting everyday sensory habits, provoking listeners to listen anew to their own listening, in an open‐ended way that is not tied to predetermined learning outcomes. The method therefore has wider pedagogic potential for rethinking education and childhood beyond rationality, representation and meaning.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困扰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有59.8%的学生在师生交往中感到有中等以上程度的困扰,其中情感距离上的困扰最为突出。这对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如何真正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韩国语语流中音节之间的送气音与紧音的变音现象似乎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研究不够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探究。韩国语语流中音节之间的送气音与紧音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元音结尾的音节因为受后面送气音或紧音为首发音音节的影响,自然而然地添加韵尾;二是后面的元音音节因为受前音节的送气音或紧音韵尾的影响而产生连音变音现象。音节之间的送气音与紧音犹如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桥梁,使发音音节形成比较稳定的发音单位。如果把音节之间的送气音长度分为三等分,那么在前音节韵尾发音长度为一等分,在后音节的首发音发音长度为二等分;如果把音节之间的紧音长度分成二等分,那么前音节的韵尾发音长度和后音节首发音发音长度各为一等分。当然,声音的长短轻重因人而异,但这种分析方法基本上符合现实生活中一般韩国人的发音习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词,是一种声音艺术。从其创作到接受,无不诉诸我们的听觉意识。词中包含有许多声音意象(简称"声像"),对词之情感、意境、风格及文化表达有着重要作用。其中鼓声,作为乐器"声像"之代表,在宋词中频繁出现、形态各异,有着独特的情感表现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即机杼声、叹息声和虫鸣声。但大量例证证明,将"唧唧"解为机杼声太僵硬,缺乏美感;解为叹息声太直白,不合情境;解为虫鸣声则最为恰当,既生动贴切,又具有起兴、烘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发音、听话—看话、拼音等与语音有关的项目在聋校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 ,经过这些语音教学 ,聋生实际获得了怎样的口语能力却是令人怀疑的。聋生通过学习能够以口语与人交际的极为少见。不过 ,聋校的语音教学对于书面语言和手语的运用还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聋校语音教学的目的调整为促进书面语言和手语的运用 ,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余华的先锋作品包罗了丰富的声音,其中值得关注的声音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小说人物直接发出的对白声、由叙述者描述的喊叫声以及因为暴力行为而产生的"暴力之声"。这三种声音在余华的先锋小说中分别起到了解构人物形象、重造时空和修饰语言的作用,推动了余华的先锋小说冲破叙事成规,因此对声音的摹写是余华在小说中运用先锋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errog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visual and sound installation that juxtaposes contemporary material with historical artefacts regarding academic work to offer an aesthetic mode of interruption in explorations of academic voice in university histories and in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Drawing upon Foucauldian histories of the present (particularly genealogy), this installation combines text, images and sound to take audiences on an emotive journey of the university. As historical research increasingly takes on an aesthetic and sensual turn, moving beyond content and context to consider other forms of representation, the article draws on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s of art and the semiotics involved when we engage with art to explore the emotional dimensions of academic work. Art in story and story in art methodologies are used to situate attempts at engaging in aural and visual ways of knowing time and place to (re)consider academics’ silenced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narratives.  相似文献   

14.
一些大学生把爆粗口当作个人情绪的宣泄方式和朋辈间的沟通方式.出现粗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变化带来的心理不适应和大众传媒的误导.应通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采取正确的情感宣泄方式并在青年学生中倡导良好的人际沟通方式来抵消爆粗口这一不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声音是一种无固定语义却可以传递交际信息的声音,在外语课堂上起着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充分利用非语言声音和有声语言进行交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非语言声音在外语课堂上的交际功能,以及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对教师加紧学习和研究非语言声音并运用在课堂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但通过调查,发现在朗读或说话时,音变的正确率很低。提高语气词“啊”变读的正确率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有所提示;将“啊”的音变结果用相应的文字书写出来;逐步渗透音变知识;加强口语教学,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形声字“声符”表意的悖逆现象是指有的同形“声符”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表面上似乎大异其趣,而实际上它们的意义之间却有着各种逆向的关联。主要有形声字“声符”所表示的意义同充当该“声符”字的意义的悖逆和形声字“声符”同形,所表的意义两两相悖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变声期常给合唱训练带来一些困惑,因此有人主张禁声或认为不能歌唱,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没有科学依据的做法。我们就此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的方法,使孩子们能在美妙的歌声中愉快地渡过变声期,以利于广大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9.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相互沟通,还是大庭广众的专项交流,都希望有一副好嗓子。而好的嗓音,不仅需要对发声原理和声音的运行有清楚的认识,更需要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开发出先进的发声方法。这是音乐艺术研究和追求的目标,是我们需要努力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乾嘉学者的“因声求义”动摇不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论断;《荀子.正名》提出的“约定俗成”也无法佐证索绪尔的论断。无论是对索绪尔观点进行证实还是证伪,我们都不能只站在极其接近却又并非语言符号本质的层面上,而应该直接切入到语言形式与概念意义结合的那个间隙之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