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我们素质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指导学生读好书,读受益终身的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阅读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是全体国民的事,它应成为我们国民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杨慧灵 《教学随笔》2016,(4):120-121
在日新月异的E时代,儿童文学阅读还是被挤在一个非常逼仄的角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笔者用自己的阅读、实践与思考点亮一盏盏灯。教师先做读书人,打造师生共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我读故事给你听"——阅读是件快乐的事;(2)"今天,你读书了吗"——阅读像呼吸那么自然;(3)"我们一起来聊聊"——步入阅读吧学园。师生共读,亲近文学,守护童年。  相似文献   

3.
新闻速读     
<正>1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而一成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三分之一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屏时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这是一个图书品种多样的时代,然而,在五花  相似文献   

4.
网络"死活读不下去的图书"调查统计结果令人瞠目:《红楼梦》高居榜首,另外三大名著也悉数上榜,这既是国人目前的阅读现状,更折射出语文教育的尴尬。现在的语文教育几乎完全为了应试,绝大多数学生中学毕业,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除了课本与教辅,几乎没有读过几本书,这直接导致整个国民的阅读率下降。语文教育要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阅读名著是提高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语文教育落实名著阅读的策略是教师要带头读名著,要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要在课堂上领着学生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上。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几年,江苏省教育局高度重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工程的推广,并在全省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保证了课外阅读工程的有效推进。阅读是件美妙的事,它能为我们带来欢乐、新的视野、新的想法、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要引领学生读课外书,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染。如何调  相似文献   

6.
正国民阅读,是否需要国家立法?国家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将会给全民阅读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我们不能过于夸大阅读立法的功效,因为阅读是每个人的自由,读不读书,读什么书,读多少书,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自主选择。但我们应当相信,阅读立法必然会给全民"悦读"产生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熟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多读不是盲目地机械重复.多读不能孤立地进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读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读书,使“读”和“思”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今国民阅读现状,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以"读书"为话题的课前演讲活动,举行读书交流会,评选"读书之星",组织读书演讲比赛,举办"读书"主题手抄报展览,师生共读一本好书等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这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上好语文课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让学生脱离"阅读贫困"的尴尬状态,是小学语文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得以进行的前提,课外阅读的关键是学生乐于读。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10.
开展校本阅读教育课程切实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学生个体而言,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本表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语文教育角度讲,阅读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提升国民语文素质与修养的重任,还是传承与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讲,语文教学都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规范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不仅要求从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而且规定要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幸福指数"这样的字眼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之上,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人的发展问题上。怎样才能使一个人健康、幸福的成长,并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公民?我想:阅读是必须的。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这种好习惯受益终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的伴随,整个国民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提高了,那么国民的素质和幸福指数也就会跟着提高。针对我们国家全民阅读匮乏的现状,在2012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在此呼吁全社会的公民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后就能够感知丰富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从而提高读书能力,语文素质也能够相应提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阔读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而听说读写中最最重要的则是读,当然这个读不是指简单的读文章,而是指一种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应该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强调阅读教学要符合认知规律、重视学生主体的今天 ,我们重温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育思想 ,用以指导中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什么是自己阅读 ?用叶圣陶的话来说就是 ,“不待老师教 ,自己能阅读。”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 ,如何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呢 ?我以为 :一、指导学生善读指导中学生学会自己阅读 ,多读是前提 ,善读是关键。因为一来读物本身的质量有高下 ,二来因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确不容耗费 ,所以指导学生善读 ,首先“非拣选不可。拣选那正确的 ,当前合用的书来读”(叶圣陶语 )。关…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而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使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的阅读充满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6.
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写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内化,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抓准读写结合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练笔训练,才能使阅读和写作这两件对等而又不相干的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专递     
据新华网2004年12月12日报道,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完成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发现,5年来,我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2003年比1999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调查统计,我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专家从统计数据得出一个结论:生活节奏紧张是阅读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阅读率下降意味着什么?作为教师,坚持读书是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可教师为何也读书少了?教师又该读什么,怎么读?与国民阅读率下降相反的是,国民的功利性阅读比率由2001年的12.5%跃为2003年的20.3%,两年增长了近8个百分点。面对现状,我们到底该何…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每个人精神生命成长的需要。然而今天,国民阅读率却正在日益下降。作为未来国民的学生,作为肩负起培养未来国民重任的教师,学校应该灵活开设阅读课,淡化阅读的功利性,促使师生在快乐阅读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一年来,我们在小学一年级一个普通班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试验。我们体会到,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集中一段时间解决识字问题以后,应该认真考虑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课文和阅读课外读物的能力,听话、说话、写话的能力。在讲读课里,我们认为,讲是为着读,讲的着重点还是在读;不能单纯地认为,讲是教师的事,读是学生的事。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思  相似文献   

20.
朱伟 《考试周刊》2010,(41):57-5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朴归真,让琅琅的书声回到教室。近年来.社会发展呼唤着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高效地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语文教学重要方面的阅读教学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经过反思与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