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竞技性是体育的本质特性。高校竞技体育曾经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高校运动会都采取单一竞技体育的模式,参加运动会的学生不是体育特长生就是体质特棒生,参加比赛是为了拿名次,争荣誉。这样就使校运会这个本应由多数人参加的活动变成了少数人的活动,不符合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也失去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宗旨。所以高校运动会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最高目标,面向全校师生员工,这才符合高校运动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着重调查分析了阜阳师范学院运动会举办后对普通系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动机及规律的影响,旨在探索高校运动会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体育活动效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现象,2006年12月23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并宣布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许多地方学校也都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并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学校每年都要开展运动会。这些举措是素质教  相似文献   

4.
桑植县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体育工作先进县”.境内的洪家关更是以“尚武”出名,新中国第一任体育部长贺龙元帅就出生在这里。贺龙中学得天独厚,占尽地利、人和之便,早在70年代,学校体育代表队就曾五次代表湘西自治州参加省级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79年国家体委、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授予贺龙中学“全国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相似文献   

5.
李雪萍 《甘肃教育》2011,(17):10-11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生普遍喜欢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成长。在全面分析教育实践和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易于操作、实践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心理运动会。心理运动会具有活动性和辅导性,适合年龄特征,便于组织运作,设计与组织过程需要树立学生健康发展理念,科学设计活动流程,充分利用实施途径。心理运动会是一种融体育、健身、健心、教育融为一体的运动形式。通过中小学的积极实践,必将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青春、活力、健康的新赛事、新项目、新品牌。  相似文献   

8.
李海燕 《教师》2012,(17):25-2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k--2020年)》明确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2011年3月,“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然而,学校体育的开展一直受到“安全”这个紧箍咒的束缚,不可预测的体育意外伤害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手脚,让学校感到无所适从。有效避免和解决校园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阳新县教育局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着力推进体育艺术“2+1”工程(每个学生具备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通过举办中学生运动会和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校田径运动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与发展。田径运动会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现行田径运动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举办新的综合性学校运动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运动会,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更好地推动学校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和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泰州市姜堰区农村中小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泰州市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阳光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情况较为浅显,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情况较为乐观,但其个人自觉、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升学压力大、体育活动时间缺乏、体育场地、器材设备不足,教师的不足和家长的不支持等是影响中小学生主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促进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说醴陵四中是一所体育特色学校,一点也不过份。这所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近几年来捷报频传:先后被授予“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湖南省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重点学校”称号;去年代表株洲市参加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一举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近几年来,学校运动员参加各种比赛,获国家级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2枚,获省、市级金牌390多枚,向大专院校和省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43名……  相似文献   

13.
《长治学院学报》2006,23(4):F0002-F0002
体育系在院领的关心和指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近几年在教学、科研、群体工作等方面成绩斐然。数次获得“山西省普通高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2005年首次参加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勇夺运动技术技能类总成绩第二名;田径队连续二十年在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前三名。高水平篮球队、健美操队多次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获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11,(26):4-4
本刊讯近日,教育部下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通知强调,中小学校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凡没有认真执行本规定的,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15.
“本届运动会势必会撬动上海学校体育的内涵发展,推动上海学校体育水平站上新台阶。而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创新精神,将在本届运动会中得以充分体现。”“我们将首次开展‘阳光少年’‘活力园丁’两项非竞技类项目评选活动,制作‘我们一起来——少年团队成长季’节日,促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激发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6.
范定权 《快乐阅读》2011,(14):54-55
学校运动会往往是以田径项目为主而忽略了体育竞赛的多样化,只是少数学生在展现体育的魅力和满足表现欲,大多数学生成了体育竞赛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文章在对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内容、组织形式,评价等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从终身体育及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学校特色文化创建需要等方面阐述了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必要性,以此建构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基本目标与理念,形成增加集体项目、增设趣味项目、比赛结果与班级综合评比相结合、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比赛、让学生参与组织等具体的改革措施。这种改革对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态度、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欣赏能力都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为了全面改革现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引入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经实践证明快乐体育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种有益模式,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教育》2011,(10):31-35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从目前全国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情形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学校运动场地狭小、农村学校缺少运动器材,还有很多学校因缺乏体育教师连正常的体育课都开不齐,也有学校因害怕学生意外伤害而不敢组织体育活动等。而一些地区和学校,正在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许欣 《教师》2011,(33):8-8
为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边城,金秋送爽,艳阳高照。2006年9月18日至20日,黑河市教育局为推动中国“俄罗斯年”中俄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加强两岸人民之间的友谊,在中国边城黑河举行了中国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首届中小学生体育盛会。本届体育盛会由中国黑河市与俄布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论坛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两部分组成。9月18日下午,在黑河中学礼堂举行了中俄中小学体育教学论坛,黑河市教育局和俄布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参加了活动。论坛上,黑河市与俄布市体育教研员分别介绍了双方各自的体育教学基本情况;来自两岸的运动队教练员、体育教师就当前中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