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棋史话     
围棋是什么时候产生的?通常的说法是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尧舜禹时代.据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称:"尧造围棋,而丹朱善围棋."《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百科全书》也采用这种说法.不过,关于尧或舜发明围棋的说法毕竟属于远古时期的传说,其可靠性还有待考古发掘工作的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2.
舞狮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民族体育运动形式,又名为"耍狮子"、"狮舞"、"弄狮".自我国古代舞师运动成型以后,舞狮作为一种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狮子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动物.根据有关中国狮子的最早记载,狮子是西域敬献给汉朝的贡品.狮子作为一种动物,其狰狞凶猛的形象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中国人接受,但是舞狮运动却在民间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3.
春节趣谈     
"年"的起源与"春节"的由来 "年"是历法中的一个时间单位."日"、"月"、"年"是组成历法的三要素. 远古时期,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们首先根据太阳出没规律产生了"日"的时间概念.至农耕和畜牧业产生以后,人们经过长期观察,逐步掌握了月亮圆缺的规律,于是他们以"日"这个时同单位来计算月亮变化的周期,进而产生了"月"的时间概念.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人们需要掌握较为准确的农时和季节的交化,于是就产生了原始的"年"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白天没做亏心事,夜里不怕鬼敲门."这是人所皆知的俗语,因为这本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道理.但是,这种"常理"、"常识"只适用于寻常年代,而不适用于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5.
"队舞"是宋代宫廷歌舞形式之一,属于一种表演性的群舞。宋代队舞是在唐代宫廷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队舞有别于唐代宫廷舞。本文主要谈论宋代时期宫廷食飨歌舞形式"队舞"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如今,数字出版愈发花枝招展.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数字出版成为新的亮点. 不幸的是,处于数字出版舞台中心的多数是技术服务商、信息服务运营商,盛大文学、同方知网、北大方正、中文在线、汉王科技……他们才是数字出版之花的"花瓣",而出版社还只是其中的"绿叶"而已."我们都知道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出版社的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7.
书籍的版式设计是一本书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最终的评判标准是其是否具有美感,诸多构成因素的组合是否合理. 早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卫城和巴特农神庙的设计师就开始运用"黄金分割比例",皮特·蒙德里安等人为代表的"立体格调派"、勒·科布歇创立的"模数"等等比例美学理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似文献   

8.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在远古时期曾有极高的地位。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炎帝都与"羊"有着"血缘关系",流淌了5000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几乎到处都可以找到"羊的基因"……中华人文始祖与羊"血脉"相承中国人一向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其实这一说法是后来的事情,在"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没有出现之前,"羊"曾是不少部落的图腾。  相似文献   

9.
五禽戏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吕氏春秋》上所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的理论与《淮南子》中的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结合传统中医学的治病与养生原理所编成的一套运动健身体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比较同一座城市两桩新闻中的同和异.公元前328年,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人的本质而存在的."可见,人人都在受社会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的影响,并且无时无刻地影响着社会和他人.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胡旋舞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粟特民族,即汉文史籍所称的"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等昭五九姓",以善于商业活动而著称,同时他们还"好歌舞于道".在与中原进行商业贸易的时候,粟特人将本民族的乐舞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进而胡舞胡乐在大唐帝国风靡一时.唐代诗人元稹在<法曲>中对于这一情景有所描述:"自从胡骑起烟空,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转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人王建<凉州行>中也反映了唐代西域乐舞风行的情况:"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成为汉代舞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亮点",且对后世舞蹈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在宫廷和民间均广为流行,在服饰、音乐、舞蹈动作方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该时期人们的内心真挚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2010,(3):147-151,159-160
"舞火狗"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特有的一种文化遗产,是一种融祭祀、仪式、节庆和歌舞为一体的民族民俗活动,具有祭祀性、仪式性、节庆性和歌舞性等特征。"舞火狗"对蓝田瑶族人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既是蓝田瑶族人自我认同、自我传承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基因,又是蓝田瑶族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自我发展的特色资源。认识蓝田瑶族"舞火狗"文化类征与保护价值,是科学保护蓝田瑶族"舞火狗"的基本前提。蓝田瑶族"舞火狗"的保护,必须在蓝田瑶族人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孙阳  谢勇 《兰台世界》2015,(6):126-127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养生健身方法,通过人体的自我调息,使全身的经脉和气息畅达,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魄的效果。华佗"五禽戏"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反映人们了对养生的重视程度,也成了古代人参与养生的重要印证。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说过:"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由此可见,娱乐是人的天性.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晚会时期、娱乐时期、竞猜时期、真人秀时期、后选秀时期5个阶段,电视荧屏呈现给我们的娱乐节目转型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是毋容置疑的.从框架理论出发,节目理念和形态的框架转型是由社会和大众文化框架以及受众个体框架的转型所共同促成的.  相似文献   

16.
纵观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远古乐舞时期、钟鼓之乐时期、歌舞伎乐与文人音乐时期和市民音乐勃兴时期。从公元前6000年至夏朝为远古乐舞时期,该时期以音乐节奏为主,歌舞乐三位一体。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21年前后为钟鼓之乐时期,出现了专业的乐师和音乐教育。公元前475年前后至公元960年前后即秦汉到隋唐五代为歌舞伎乐与文士音乐时期,这期间,乐府"兴盛于秦,鼎盛  相似文献   

17.
此文新证之义有二,一是北宋"龟头舞亭"碑刻证据的新发现;二是对宋金元"舞亭"类建筑形制演进形态及功能的重新厘定。宋金元时期神庙"舞亭类"建筑主要有"初始型舞亭"形制演进和"露台型舞亭"形制演进两种模式。其中"露台型舞亭"形制演进模式变化略小;"初始型舞亭"形制演进模式经历了"初始型舞亭""发展型舞亭""标准型舞亭"三种演进形态。各形态舞亭之功能亦各有侧重,"露台型舞亭""标准型舞亭",演出乐舞和戏曲是其主要功能;"初始型舞亭""发展型舞亭",其主要功能当为雩祭时进行舞雩的场所,展演杂剧的功能退居其次。且基本判定阳城县马寨村长兴岭汤王行庙中北宋"龟头舞亭"当为"初始型舞亭"形制布局。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的藤甲舞起源于三国时期藤甲兵的防身装备,距今有两千年之久。藤甲舞表演形式独特,舞蹈与历史、生活相结合,是最具民族性的舞蹈之一,因其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被誉为舞蹈世界中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玉舞人"组佩是汉代玉器中独特的门类,盛行于西汉早、中期,佩带者都是女性贵族。目前全国经考古发掘的"玉舞人"组佩墓葬有20余座,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西、北京、广州、江苏等地,但可复原的组佩并不多。徐州西汉楚国王室墓中发现有7处陪葬"玉舞人"组佩,可复原的组佩有7组,是出土"玉舞人"组佩最多的地区。徐州出土的"玉舞人"组佩皆出自西汉楚国刘氏宗室的女性高级贵族墓葬中,不仅玉质精良、样式独特、雕刻精美,而且有明确的考古信息。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玉组佩的发展演变、汉代的组佩制度、"玉舞人"组佩的编排方式以及佩带者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0.
"室内家具"是人类生活所使用的一系列器具,是建筑和人之间的连接点.因此它的宗旨是以满足人类基本活动为目的."室内家具装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承载部分.古代家具陈设的发展受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民族特性、风俗习惯、地域差异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装饰风格.本文旨在对明清时期的家具装饰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好地在当代室内陈设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共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