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立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关于周立波文学创作的论著不胜枚举,主要集中于探讨他的艺术技巧、风格流派、文学价值和文学意义等方面。对周立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1年到1957年的研究、1958年到1978年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所呈现的重要文学现象,自20年代以来,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从文学史研究的具体进展看,“革命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49年以前;1949年至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这三个阶段,因历时条件不同,研究的问题及重心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芯 《考试周刊》2009,(20):27-28
中国大陆地区的川端康成的研究和译介始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中国的川端康成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后期主要以社会批评学的角度分析川端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中国学者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这位作家并分析他的作品,并出版了研究川端康成的论著。  相似文献   

4.
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后期,圣经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一直是无人涉足的学术禁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复苏,逐渐取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从圣经文学综合评介、圣经文学专题论述、《圣经》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扼要总结了中国圣经文学研究20年来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一百年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学界对杨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杨慎的文学创作及其理论上。这一时期杨慎文学研究可以看做是明清时期杨慎文学研究的余绪,虽然有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但大都未能摆脱前人的藩篱。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界对杨慎的研究愈来愈全面。其中50—70年代杨慎研究相对沉寂,从70年代末开始杨慎研究逐渐得热起来,特别是80年代可以说是杨慎研究的一个高峰期,进入90年代以来杨慎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从生平与著述整理、哲学思想、文学创作及理论、古音学与修辞学等四个方面对20世纪杨慎研究加以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类发展史可以分为先秦萌芽期,汉魏六朝奠立期,隋元发展期,明清高潮期,近代集大成期。20世纪以来的文类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前40年的转型期,建国以后到70年代末的低谷期,80年代以来的爆发期。文类内涵、文类范畴系统、文类与文学性、文类越界等是今后文类研究值得重视和开拓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如果不是近代以来台湾、香港特殊的历史遭际,中国文学中大概不会产生以区域命名的台湾文学和香港文学;如果不是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海外华文文学大概不会如此汹涌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历史和现实的共同作用,营造了一个新的文学领域: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刘俊)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专门的研究机构遍布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8.
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 ,起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倡导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是广东、福建两地的学者。经过 2 0年的研究以及“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产生 ,大陆学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观念———要建立华文文学的整体观。也就是要从人类文化、世界文学的基点和总体背景上来考察整个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产生了丰富成果 ,在研究观念、方法、理论体系诸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内地对于香港文学的引进与介绍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几乎与台湾文学同时展开。然而将香港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学现象来整体研究 ,却比台湾文学至少要滞后数年。至 90年代末 ,关于香港文学的研究 ,以后来居上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考察这 2 0多年来内地学者及香港学者关于香港文学研究的历程可以让人看清香港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文学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文化大革命以前为哈萨克文学研究的萌芽期,文革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哈萨克文学研究的发展期,90年代至今为哈萨克文学研究的深入期。发展期与深入期均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尤其在深入期,文学史专著与研究论文都出现了可喜的势头,但仍存在作家文学研究不足、基础工作薄弱、理论建设贫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写作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30年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6年:基础写作学研究;1997—2008年:实用写作研究和专题研究。其发展历程呈现出鲜明的立体化建构与协调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吴娜  于作敏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05-108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与革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他一生的思想变化一直是史学界所关注研究的课题。主要就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史学界对陈独秀思想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清代文学研究的进展是明显的:它已由一种"义理、考据、文章"为内容的旧式"学问",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人文学科;由前科学状态走上了近代科学的轨道;由宗经、征圣的研究到科学的、理性的、人性的研究;由独尊某一种观念的研究到多元化的研究.通过对清末民初(1898~1928年)、三四十年代(1929~1949年)、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1950~1977年)、最后20年(1978~1998年)四个大的文学时段的研究,可以明了这一学术嬗变之轨迹,也可以认识近百年来清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学术盲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4.
津巴布韦文学作为非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绍纳语文学、恩德贝莱语文学和英语文学三部分组成。其中,津巴布韦英语文学的发展更为丰富多彩,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萌芽期,20世纪50-70年代的成熟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独立后的繁荣期三个阶段。津巴布韦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相对较少,以英语文学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后,中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空白,直至21世纪初才又重新有所发展。总体来说,中国对津巴布韦文学的译介存在译介数量少、译介缺失、作家及作品名翻译未形成统一标准、专门研究性论文缺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文革结束之前,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以及新千年以来的10年,进而对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作一详尽的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文革结束之前,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以及新千年以来的10年,进而对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作一详尽的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国内生态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诺教授对生态文学和生态文学研究的定位,在学界最具影响力。国外生态文学研究(生态批评),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生态文学研究是从国外传入的,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生态文学研究主要有跟踪式的评介、译介式的研究、回溯性的挖掘和理论体系的构建等四种方式。国内生态文学研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民国以来,学术界对捻军起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期间曾经有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两个高潮。之后,有对捻军基本史实进行研究到逐渐同社会史接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教育学作为“舶来品”降临到中国,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1976年后才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拟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教育学研究的热点进行分析,从对热点的形成、转化及其原因等的分析来看教育学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曾卓是较有影响的“七月派”诗人,其文学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曾卓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众多研究文章从多层面关注了曾卓诗歌,对曾卓诗歌进行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