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收养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养-事实收养。事实收养的存在,对于实施《收养法》,保护未成年人及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极为不利的,本文通过阐述《收养法》的完善过程,对烟台地区事实收养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事实收养的弊端,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代收养法趋同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法律对收养的实质要件、形式要件以及收养效力的规定千差万别。但是,不同国家的收养法的分歧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一方面,现代国际社会的收养法逐渐从简单收养、完全收养并存的格局转向以完全收养为主的立法取向;另一方面,各国收养法逐渐摒弃将收养视为纯契约行为的当事人放任主义,改采强化收养的行政或司法程序的国家监督主义。保护儿童利益的原则在现代国际社会的收养法律制度的改革中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这些不只是表明了各国国内收养立法的趋同化取向,而且也表明了国际社会有关收养问题统一立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收养立法的完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收养法》虽然经过修改,但还不尽完善,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规范的问题。放宽收养条件,完善收养程序,增设收养撤销制度,细化权利救济措施,加大对违反《收养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儿童利益牵涉到每一个家庭,收养是一种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建立一种拟制血亲关系,被收养人成了他人家庭的成员之一。我国《收养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收养制度,但在实践中由于收养管理行政化和儿童福利院的强制垄断收养,导致拐卖儿童、收养黑市等社会问题的频频发生。纵观古代,收养自由化,反而在收养问题上没有出现上述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改变当前的收养制度,如何借鉴古代的自由收养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后,导致大量孤儿产生,更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收养体制来保护这类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涉外收养已成为现代国际社会十分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在各国收养法中,有关收养的效力及其解除的规定都有所不同。本文蒋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对涉外收养的效力及其解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蒋新苗博士的《国际收养法律制度研究》通过对国际收养法律制度进行全景式的历史与现实考察,揭示了国际收养法律制度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趋向,并就中国与国际收养法统一化运动的互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涉外收养法律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收养制度由于收养关系建立的随意性、收养效果的不稳定性等弊端 ,不能充分体现收养制度的本来目的。建立我国特别收养制度很有必要 ,主要应解决如下问题 :限制特别收养关系主体范围 ,严肃特别收养关系成立的形式 ,强化特别收养关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国收养法律制度不一致,造成了国际收养的诸多不便和障碍,现实要求消除这方面的法律差别和冲突,统一国际收养法,形成一种在国际范围内统一适用的内容上一致的国际收养法律制度。在国际收养法统一化运动中,以区域性国际收养法的统一为先导,其中美洲地区的统一国际收养法运动最先启动,随后欧洲地区的统一国际收养法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收养法的统一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一、美洲地区早期与国际收养有关的公约(一)1928年的怖斯塔曼特法典》尽管早在1924年的第四届泛美会议上就提出应在各国国内收养立法中注重保…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施行8年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规定已不适应收养关系的发展。为此,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11月4日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对原收养法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收养制度。收养法这次修改有5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古代亚述奴孜地区土地所有权和收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奴孜地区原始收养文件的研究,可以看出其收养制度不同于现代通常意义上的收养,它们大多与土地所有权有着直接的联系.具体而言这些收养分为三种类型赠送土地所有权的收养、购买土地所有权的收养和涉及兵役份地条款的收养.这三种类型收养的发生与发展都主要以获得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尤其是后两者,更是体现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收养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养制度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法律制度,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新中国的收养制度经历了1949年至60年代中期的萌芽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建立阶段、90年代的完善阶段,从新旧两个社会收养制度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收养制度的特点是:收养主要是非亲属间的收养、收养是为了养子女的利益和养父母的利益、收养不存在等级界限的现象,收养是为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今社会离婚率的升高,重组家庭这个新的家庭模式也在不断地增多,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也逐渐成为婚姻纠纷中的一大难题。而收养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由于我国存在的单一收养模式——完全收养,并不能满足再婚家庭各当事人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寻求另一种模式来适应继父母收养继子女这种不同于一般收养的特殊收养。在国外有着悠久历史的不完全收养制度,显然更适合这种特殊的收养。因此我国在继父母收养继子女的立法上增设不完全收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奴孜地区原始收养文件的研究,可以看出其收养制度不同于现代通常意义上的收养,它们大多与土地所有权有着直接的联系。具体而言这些收养分为三种类型:赠送土地所有权的收养、购买土地所有权的收养和涉及兵役份地条款的收养。这三种类型收养的发生与发展都主要以获得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尤其是后两者,更是体现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涉外收养发展十分迅速,如何切实保障被收养儿童利益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涉外收养实质要件的探讨"作为上海市"涉外收养法律问题研究"的分项目,通过对我国与各国法律规定的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涉外收养实质审查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拟解决方案,以期对我国今后涉外收养的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涉外收养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在描述大学生群体和他们的家人群体对涉外收养的主要观念、原因和对被收养未来生活预测的基础上,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公众对涉外收养态度的分布,并对中国公众对涉外收养的看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中法两国立法在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形式要件、收养效力、收养解除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建议完善我国收养法,改单一的行政程序为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并行,增设试养期,拓宽收养渠道。  相似文献   

17.
收养家庭亲子依恋关系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非常关注的话题。文章介绍了亲子依恋关系的丧失与收养过程中的重建、影响依恋重建的因素及依恋重建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以期对中国收养家庭的亲子依恋重建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见诸媒体的灾难不断,灾后收养儿童成为心理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收养家庭依恋关系的重建问题。本文阐述了依恋关系的理论以及研究现状,分析了西方收养家庭依恋关系的研究成果,以期对灾后收养儿童的依恋关系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国际收养法的统一化历程中,有关的国际组织,既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包括非政府间或民间国际组织,均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工作,构成了国际收养法统一化运动的主体性推动力,激发和增强了国际收养法的区域性的统一化以及世界规模的统一化的力度和广度。我国作为“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成员国,应积极融入国际收养法的统一化运动,更好地维护跨国收养中的儿童权益。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收养制度对内效力不明确,现有立法在平衡收养人与生父母权益方面存在重大缺陷,这一制度缺陷无法面对我国每年大量儿童遗失的同时又有大量儿童被收养的现实困境。构建收养身份占有时效制度具有可行性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