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权具有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和宪法权利的多重属性。全球气候变化侵害了人权,引起了国际人权诉讼。我们应当从权利学与经济学的双重视角考察气候变化与人权的国际保护之间的关联性。人权的核心功能是要矫正资源分配权的失衡现象,从而维持国家公权力与个人私权利的大致平衡。以人权保护的需求为原动力,以人权的矫正功能为手段将有助于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诉权理解为一般的法律权利,已不足以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以及现有公民基本权利的真正实现,要求确认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作为宪法权利的诉权,主要包括诉讼程序发动权和诉讼裁判获得权两个方面的内容。解决我国公民诉权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尽快通过宪法确认诉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建构专门化宪法诉讼机构。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是指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现代各国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在充分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同时,也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修改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正是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及人权保护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了对被害人的法律保护。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诉讼权利.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法律对沉默权态度并不明确,使其至今未能走到法律的前台.基于沉默权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方面的重要性,通过沉默权的价值功能、确立沉默权的重要意义和确立沉默权的基本原则,提出立法建议.为最终完善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公平的目的起到程序上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无障碍通行权利是身心障碍者的基本权利和实现其其他权利的前提性权利。《"残疾人"权利公约》的人权保障模式为我国身心障碍者无障碍通行权利的法律保护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指导。必须从改变"残疾人"为"身心障碍者"的观念革新做起,通过政府主导、身心障碍者参与以及权利救济的立法完善等途径实现无障碍通行权利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体育权利是实现人们身心健康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根据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 残疾人保护法,以及各国立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实 际,就保护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权利的问题,提出立法建议:建立特殊群体体育权保护法;完 善体育权保护法律条文;制定配套相关法规;强化法律实施监督;加强普法教育活动.以进 一步规范和完善大学生特殊群体体育权法律制度,确保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权利能得以充 分实现,使其获得身心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刑事侦查阶段律师诉讼地位和职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介入侦查阶段,是控辩平衡的诉讼结构要求,是实现人权保障的诉讼价值目标要求。从法律上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及相应的诉讼权利,不仅有其现实的意义,更有其理论基础,同时符合国际刑事辩护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对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保护少数人权利是我国法律、人权保护、维护文化多元性的要求,存在着少数人界定、民主性、价值、立法取向的悖论。解决少数人权利立法保护问题,要准确界定少数人群体及个人,民主立法中保护少数人权利的立法主体,确定少数人权利保护立法的法律价值,立法程序应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民主协商。  相似文献   

9.
法治社会是文明社会的必经阶段。人权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集体的权利。人权是法律的泉源,法律是保护人权的有力武器。法律与人权的关系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综合内涵的深层次体现。一个国家的法律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它的人权状况。  相似文献   

10.
从人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首先通过对照国际上重要人权立法文献,论证了中国的重要法律文献中有关宗教信仰的条文符合国际公认的人权要求。其次介绍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现状,认为中国确实保障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实现了对此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人权保障体系的关键和核心是人权的司法保障,这是公民法律权利得以最终实现的最有效的手段。我国人权司法保障体制经过多年建设,不断地走向健全和完善。但是,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仍有一些司法人员存在重打击、轻保护的理念,导致了数起刑事冤假错案的发生,破坏了司法的公平正义,对公民的人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防止和依法纠正冤假错案,是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提升公信力的迫切要求。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制度,加快推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让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坚持证据裁判规则,完善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切实保障律师辩护权利,依法保障案件当事人应有的各项权利,确保人权在司法领域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保留原则是宪法人权保障的内在的含义,是对权力的制约和对权利的保护。行政许可法规范权力的行使,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保障权利的实现。法律保留和依法行政在本质、目的、范围和实现途径上是一致的,坚持法律保留原则的行政许可法,才是依法行政,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3.
潘丽丽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1):18-21,3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提升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并赋予其在各个诉讼阶段广泛的诉讼权利,但是,关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在立法和司法层次上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为了顺应世界人权保障的潮流,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应该对此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从人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首先通过对照国际上重要人权立法文献,论证了中国的重要法律文献中有关宗教信仰的条文符合国际公认的人权要求。其次介绍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现状,认为中国确实保障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实现了对此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论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辖权异议是我国民事诉讼管辖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法律对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尚无明确规定,导致理论界和实践中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指出,应当确立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第三人在一定情形下的管辖权异议主体地位,以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和实体权利的保护,实现诉讼公正和效率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冯殿美  侯艳芳 《红领巾》2005,(1):81-83,132
人权视野下的罪犯权利保护呼唤刑事执行权的规范运行.以刑事执行权的性质定位为出发点,在权力、权利的矛盾综合体中,为达到刑事执行权与罪犯诉权的平衡,应引入法律监督权以实现权力与权力、权力与权利的相对对等状态,并应在制度建设方面对个体诉权的保障以及法律监督权的完善进行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7.
诉权的权源并不是现有的诉讼法或实体法,而是由人权派生出来的一种自然权利,是启动和延续诉讼的权利,并且贯穿诉讼始终随着诉讼程序的推进而不断的变化,诉权是一种一元的动态权利,在随着诉讼程序进行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着其保障主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保障人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权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现象。为此,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转变诉讼观念,提高侦查人员的素质;强化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强化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的权利;加强权力制约,实行侦查监督。  相似文献   

19.
沉默权是一种在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重要诉讼权利.这种诉讼权利从十七世纪产生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实施依法治国伟大方略的今天,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确立沉默权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此发表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权利的国际保护相对于普遍人权保护而言,进程相对缓慢,但是它一直都是国际人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遍性人权保护的国际文件和国际公约中涉及到的一些保护少数人权利的条款措辞比较模糊,多为原则性、宣言性的规定。大量有关少数人权利保护的专门性国际文件是通过联大决议的形式做出的,但联合国大会所作决议除涉及内部事项外都没有法律约束力。尽管如此,这种努力有助于提请各国对本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少数人群体的权利应予以关注并加强保护。其他一些专门领域的国际公约中一些涉及保护土著居民等少数人群体的条款,可以为这类群体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