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类何时采用文字记录代替结绳、串贝记事?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  相似文献   

2.
位于洪都拉斯西部的科藩遗址象形文字阶梯,是玛雅文字的一大宝库。在科藩遗址中,人们发现在许多石碑、石像上都刻有象形文字。最令人惊叹的是一座有63个石级的“象形文字阶梯”,它高约30米,宽约10米,上面刻有2500个象形文字,真可谓考古学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3.
神农氏族发源武陵地区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农代表着一个氏族,她源于距今9000年左右古武陵地区的农耕部落。古武陵地区有适宜上古人类居住的自然地理条件。有远至200万年前的建始人类遗址,近至7000-8000年前的洪江高庙文化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绵延不断。这一带是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之地,中国历法的起源之地、中国最早最大的部落遗址和城市遗址所在地,中草药药源地和中国最早文字发源地,这些依据表明,古武陵地区是我国上古时代神农氏族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最早的文字     
古文字学家普遍认定人类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可最近有人对此提出疑议,认为人类最早的文字不是象形文字,而是泥罐上的图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美国德州著名考古学家史迈特·贝塞特教授。贝塞特几年中在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土耳其、叙利亚等中东地区的116处发现了8000余枚小泥块,呈圆球形、环形、三角形或其它几何图形。这些泥块是用以记录和计算农作物的收成的。部落首领把它们藏在密封的泥罐里,并在泥罐外标上一些图案,说明罐内藏有多少枚什么形状的小泥块。由此,泥罐外的图案就成了人类文字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文字的国家。我国的象形文字比较及致少要早二千余年。殷墟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文字,我国文字已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从距今七八千年的甘肃大地湾刻划符号到距今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刻划符号,再到五六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等象形文字符号……,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中国文字是中华各民族的先民共同创造的,不应称作“汉字”。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美洲大陆最早的书写文字遗迹最近在墨西哥东南部被发现,时间为公元前650年,从而将美洲文字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50年。考古学界以前公认美洲最早的文字是萨巴特克人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创造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考古人员发现,新发现的文字应该属于奥尔梅克人,这些古印第安人的文明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500年达到鼎盛时期。这些书写文字还表明奥尔梅克人是中美洲首先将书写和历法系统化的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波尔表示,他们发现的是一个圆筒和刻有象形文字的石匾的碎片。据研究,这些东西是用来…  相似文献   

7.
殷商人的文字创造不会是无中生有,事实上,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已发现有多种刻画符号;稍后的柳湾遗址,彩绘符号达50多个,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古文字在古代文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史学家们认为,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像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和德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那样专门为动物学和植物学著书立说,但却广泛地与农学、医学和工程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其中重要的一点体现在造字方面。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的生物学知识,亦反映了对生物的分类和利用过程。下面笔者仅以汉字的形成与结构做一个粗浅的介绍。 1.象形文字方面 许多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通过了解象形文字可以窥见我国古代最早对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史学家们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曾刻在动物的龟甲上,故有甲骨文之称。从甲骨文的考察中发现,我国早在商朝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文字之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不单在古文字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解放以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是时代较晚的成熟而系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建国以来发现的早于殷墟甲骨  相似文献   

10.
汉字起源研究自战国始,但至今未能得出一令人信服或看法一致的结论,学界曾有多种推测,笔者结合文献及考古发现,认为在甲骨文这个成形文字前有一个很长的文字形成过程,诸如结绳记事、图画符号、八卦卦象文字、象形文字等等,本文试图从八卦卦象文字来探讨文字起源,看是否能给学界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日前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襄汾县境内首次发现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这一重大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的历史提前了近千年。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地区襄汾县的陶寺村 ,这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被称为“尧都”。古城的发现 ,使遗址完全体现出史学界公认的国家起源的三大标志———文字、金属器和城市。专家推测 ,中华文明的国家起源可能要比目前人们认可的夏代更早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历史传说有可能被考古证实为真正历史山西发现尧舜古城@程实  相似文献   

12.
文博信息     
五千年前的单元套房雕龙碑遗址位于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北,总面积为5万平方米,距今约6000至5000年,属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当地发现的大型、多间式古单元套房遗址现已发掘多处,最大的一套面积达170平方米,内有取暖、熟食、保存火种、卧室、堆放器物、牲畜间多种。同时还发现了一种类似水泥的地坪材料。专家称,这座套房整体设计巧妙,推拉式结构屋门更是独具匠心,是我国首次发现年代最早的具有推拉结构的房门。(《文汇报》1995年2月22日)  相似文献   

13.
有了文字,古代的历史就容易了解.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6000年左右历史了.而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文字也有许多,主要有三种:图画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文字笔划上粗下细象木头楔子的楔形文字或称箭头字(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3500年发明)和字母文字(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000多年发明).  相似文献   

14.
俞页 《教师博览》2013,(6):54-55
<正>我们普遍认为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或楔形文字,但据科学家考察的结果,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竟然是三维立体的!而且文字的起源并不像传统认为的那样是从图画开始的,而是从计算开始的!令人困惑的粘土小物体20世纪70年代,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贝赛特想考察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粘土的,于是她来到粘土板发源地——中东一带进行考察,她从一  相似文献   

15.
文字的创造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入文明的关键性步伐。汉字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文字之一,一直沿用至今。它基本上仍是象形文字,却不仅承载着五千多年的中华古代文明,还继续承载着信息化社会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6.
西山古城遗址是迄今发现已知时代最早、建筑技术最为先进的古城,对于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及城市起源有重要意义.西山古城遗址具有区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是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应用写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初,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结绳和绘画的方式记载共同劳动和生活的情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结绳和绘画的方式逐渐演化为绘画文字和象形文字而进入了甲骨文时代。但是这种象形文字被奴隶主所垄断。他们最早就是用这种文字来记录国家大事、传达命令的,应用文章即起源于这种记录。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已有记载关于军事、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距今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  相似文献   

19.
追溯文字的起源会有奇妙的发现,这样的发现让英语学习变得非常有趣。以字母S为例,它来自埃及象形文字中的眼镜蛇图案,象征着王权和神性。以字母S开头的许多单词具有相关的含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为我们研究英语、学习英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汉字──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北京实验大学刘和平人类最早的三种文字产生在世界的三个地区。公元前3000前,在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在现在的伊拉克幼发拉底河流域,产生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苏美尔文字。大约在公元前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