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河南电台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打造春运"信息库",做实春运报道;题材多元化,做活春运报道;多手段并用,做新春运报道。作者认为,做好春运报道最重要的原则是深入贯彻"走转改"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要以选题落实"三贴近",以制度保证"三贴近",以用稿引导"三贴近"。  相似文献   

2.
杨进 《青年记者》2012,(21):48-49
广州作为全国春运的主战场,每年春运报道都是年底羊城媒体的“重头戏”,竞争白热化,报道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笔者通过近年来广州春运形势的转变和广州日报近年来报道方式、重点等的转变,分析其探寻的一条与同城媒体不同的春运报道“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3.
刘莹 《中国广播》2013,(4):28-30
本文认为,广播媒体要做好春运报道,需要实现理念上的五个转变:由提供公共出行信息向提供个性化出行信息转变;由固定的大时段"我说你听"的播报形态向让听众成为信息发布者转变;以"大交通"概念向全国的交通信息网络版图转变;记者用脚步"丈量"春运,让"春运报道"的人文视角发生转变;强调春运途中的"紧急救援",让春运内涵的多元化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4.
丁超 《东南传播》2018,(7):149-151
春运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每年都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一直是讨论与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2013至2017年铁路春运报道进行分析,以从报道数量、版面呈现、报道主题、报道篇幅、报道倾向五个方面来探析《人民日报》如何构建铁路春运的话题以及其报道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春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大事,每到农历新年前后,大小媒体都会把目光投向春运,但往往有落不到实处的尴尬.今年春运开始后,宁波东南商报在积极报道有关部门千方百计解决买票难的同时,独辟蹊径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春运换票台",对传统的春运报道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6.
尽管交通广播不像新闻广播一样具备强有力的记者、编辑队伍,但也可以螺蛳壳里做道场,集中优势、有的放矢,在不断变化中寻求突破和提升,让春运报道更接地气、更加实用,更好地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春运被称为中国式人口迁徙。每年春运都是媒体关注报道的焦点,今年春运如何创新?随着京广高铁、汉宜铁路、武汉地铁陆续开通,火车站少了拥挤,多了从容,湖北成为"亿人过境"交通枢纽。"亿人过境",是社会现象,更是经济事件。我们的思考是,结合时代背景,抓住春运的新变化、新气息,让经济报道接地气,深入新闻一线,见人、见事、见思考,回应群众关切。关注春运中的人,反映个人脚步与时代节拍春运1月26日启动后,湖北日报"经济纵横"版于1月27日、2月4日、2月5日,推出了《春运启程,陪你回家》、《回家路上,感谢有你》、《候车  相似文献   

8.
春运23     
骆文  姚航 《报林求索》2012,(1):34-35
1989年春节前夕,"民工潮"的爆发让媒体首次把镜头对准了熙熙攘攘的春运火车站,年年上演的"春运大戏"由此展开。23年后的2012年春运,高铁、网上订票等新名词的出现让回家路上的风景日新月异,"回家大军"的新主力也正在逐渐登场……  相似文献   

9.
春运报道是一种周期性常规报道,由于沿袭多年逐渐形成较固定的模式,一方面,春运报道因其便于准备、容易采写、见报率高,可以说是个"美差";另一方面,由于同题性强,受众司空见惯,无形中也成了"苦差".春运报道要想有所突破和创新绝非易事.与往年相比,2010年春运报道既有继承也有拓展,值得研究梳理.  相似文献   

10.
马烨 《中国广播》2013,(4):18-21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春运特别节目《温暖回家路》已创办了四年时间,获得了很高的品牌美誉度。本文认为,《温暖回家路》取得成功有四个原因:以当年春运新热点为主要新闻点展开报道;将直播间设到各交通枢纽城市火车站;通过直播活动进行品牌宣传;全天节目围绕春运立体展开,服务与公益倡导同步进行。作者最后为广播电台做好春运报道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璐 《新闻世界》2014,(12):133-135
作为关照中国社会的一面“魔镜”,春运无疑已经映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困惑,也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重点。本文结合媒介内容的框架分析常用的取向——“框架清单(liscs of frames)”方法,对《人民日报》(2009——2013年)关于铁路春运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探究该报在铁路春运报道中的框架是什么、如何建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2.
梁柱  李明 《中国广播》2013,(4):34-36
本文介绍了广东电台2013年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即打造新的交通信息平台,依托此平台,开设春运特别报道栏目;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手机QQ等新媒体手段配合广播,进行立体宣传;推出以"温暖春运"为主题的线下活动等。  相似文献   

13.
春运报道在中国媒体人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每年春运期间,除了回家的人,最忙碌的就是这些出现在车站、机场、月台的媒体人的身影.近年来,全国各地交通广播依托自身收听率、社会影响力、传播公信力,在春运报道中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宣传作用.而如何更有效的挖掘媒体潜力,发挥指引性,通过节目和互动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春运资讯和服务,将单纯的媒体职能转变、延伸、融合,却值得我们好好地思考一番.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四川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在2013年春运报道的实践,阐述了广播在春运报道中的独特优势:广播传播的伴随性适应了春运客流主体的移动性,广播传播的及时性契合了春运信息的多变性,广播传播的隐秘性迎合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广播传播的互动性满足了春运服务的贴近性和针对性。作者认为,广播要做好春运报道需要从五方面着手:要明确自身在春运报道中的角色和作用;要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要提前做好应急报道预案;要以情示人、以情动人;要善于运用新媒体。  相似文献   

15.
马烨 《中国广播》2013,(4):17-21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春运特别节目《温暖回家路》已创办了四年时间,获得了很高的品牌美誉度。本文认为,《温暖回家路》取得成功有四个原因:以当年春运新热点为主要新闻点展开报道;将直播间设到各交通枢纽城市火车站;通过直播活动进行品牌宣传;全天节目围绕春运立体展开,服务与公益倡导同步进行。作者最后为广播电台做好春运报道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曲转 《新闻世界》2011,(4):132-133
每年的春运,总会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政府在采取不同措施解决春运问题时,媒体同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南方周末》为例,分析春运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7.
自1月23日春运全面启动以来,深圳商报在做好省两会报道和"解放思想"报道的同时,把春运报道作为采编工作的重点之一。2月3日起,春运特别报道转为"抗灾救灾"特别报道,先后有8个采访部门、45名记者全力投入到抗灾救灾最前线,总编室等4个  相似文献   

18.
春节回家过年与亲人团圆,这是中国老百姓辛苦工作一年后最大的愿望,然而一年一度的春运买票难周而复始成为急着回家人们的心头之痛.每当此时,春运工作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春运开始后,<东南商报>除了积极报道党委、政府千方百计解决买票难等新闻外,独辟蹊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春运换票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9):20-22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在新闻业务上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报道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是传媒新闻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栏目中推出"据说春运"专题报道为例,总结了该报道在运用大数据上的经验,以期为同类媒体和报道提供借鉴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曾佳梅 《新闻三昧》2007,(12):24-25
春运是铁路每年工作的重要开端,同样,春运报道也是铁路企业报每年的重要开篇。如何开好篇,需要总结,需要借鉴,需要思考,更需要在这三者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来创新。笔者通过分析《广州铁道》报2003年至2007年间的春运报道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