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认为,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转型的双重推动令中国广播影视业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传媒迎来融合时代,传统广播影视正向着更为包容的视听传媒华丽转身。面向未来,人类文化将进入视听时代。文中在对视听传媒的概念进行定义与辨析的基础上指出,视听传媒方向的转型标志着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格局以及新的价值选择实现格局和监管模式。应以此为契机,在概念转型之外推进价值转型、传播模式转型和产业赢利模式转型,整合各类服务主体、传输网络、内容资源和服务平台,实施"视听无处不在"计划,建设"视听中国"。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文化发展历程的推进,一个文化的泛视听化、融合化、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视听文化时代已经到来。视听文化以传统广播影视为依托,以视听新媒体为先导,以大数据、大网络、大传播为技术支撑和总体架构,以人性化为价值轴心,日益成为现代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建设"视听中国",走出中华文化复兴的视听之路,关键在于融合与转型:处理好阅读和视听、大众化与精英化、视听泛在和媒介素养,以及人性化与异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广电产业与新闻出版、电信等相关行业以及发达国家广电行业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大量数据,审视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战略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发展需解决的四个突出问题:培育合格市场主体问题、重构视听产业链问题、健全市场体系问题及统一视听监管体系问题等,力图从战略层面破解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瓶颈,寻求中国特色广电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电视业向现代视听传媒的转型吕岩梅、刘旸在《此涨彼涨融合共进——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业未来发展新探》一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在媒体生态圈的主导地位依然存在,但是由于互联网新媒体带来的生存危机,使电视业在迎接机遇的同时遭受挑战。传统广播影视正在向现代视听传媒转型,广播电视的未来是构建现代视听传媒。现代视听传媒不再局限于传统思维定势对电视的界定,而是统合传统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统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统合中央级媒体与地方媒体、统合国有媒体机构与商业视听  相似文献   

5.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3,35(2)
庞井君的《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思考》对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和战略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力图从战略层面破解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瓶颈,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培育合格市场主体问题、重构视听产业链问题、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问题和建设现代视听监管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视听新媒体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广播电视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晶。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2013,(7):32
由传统广播影视与互联网等新兴传播载体融合发展而来的新兴产业——视听新媒体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多元化、人性化正在成为这一产业在全球的时代主题,在应用上不断形成具有集聚和联动效应的竞争合作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只有专业广播影视机构才能提供的视听节目服务,因为具备良好的信息承载集纳功能,成为新老媒体、服务运营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12,(3):6-6
《视听界》荣获中国广播影视期刊奖十佳栏目奖2011年度中国广播影视期刊奖日前在湖南长沙评出,《视听界》主打栏目“封面话题”荣获首届中国广播影视期刊十佳栏目奖第二名。另外,  相似文献   

9.
李晓彦 《东南传播》2018,(5):137-139
在传统影视传媒教育中,《视听语言》作为高校影视传媒专业的主干课程,往往以理论教授为主,实践和理论是脱节的.本文以"微短片创作"这一时代热潮为依托,探讨了《视听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在影视创作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14,(5):25-25
以广播影视为代表的“视听”文化已经成为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形式,成为健康多元的现代文化的积极力量。为提升中国广播影视的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与柬埔寨广播影视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当地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与柬埔寨通信传媒集团经友好协商,于2014年3月1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柬埔寨通信广播影视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由传统影视广播与拥有人性化互动思维的新兴载体融合发展而来的视听数字媒体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平台化、移动化、社交化已经成为视听数字媒体在当今社会的一个发展主题。界面设计因具有承载内容、引导用户等功能而成为视听数字媒体实现平台化、移动化、社交化的重要途径,而受到各大视听数字媒体企业的追捧。本文从用户目标、承载终端等方面来分析视听数字媒体用户界面设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以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给广播影视等传媒带来巨大的影响,传媒和科技都呈几何级数发展速度变化与增长。年龄稍长的人,可能都经历了电视的视图从黑白到彩色,广电技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节目从单调到越来越丰富的过程。如今广播影视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已经成  相似文献   

13.
10月10日在首届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发表题为《坚定自信谱写新时代网络视听发展新篇章》的主题演讲,通过解读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归纳出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四大亮点与两大趋势。本刊专门撷取演讲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末以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给广播影视等传媒带来巨大的影响,传媒和科技都呈几何级数发展速度变化与增长。年龄稍长的人,可能都经历了电视的视图从黑白到彩色,广电技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节目从单调到越来越丰富的过程。如今广播影视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已经成  相似文献   

15.
<正>以"融合智能网络畅享数字生活"为主题的CCBN2015,将携前沿的行业发展风向、权威的高端政策解析、丰富的产品技术门类、先进的运营发展理念、多元的视听信息业态,于2015年3月26-28日重装亮相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CCBN2015在以往的深入贯彻及诠释中国广电最新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充分展示我国广播影视在高质量视听内容、聚合化内容生产、宽带化  相似文献   

16.
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是数字时代视听文化生态最重要的形塑动力:其一方面推动了视听符号、文本和项目在当代媒介环境下的极大增殖,推动了媒介文化的视听化转向;另一方面也赋予视听内容新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带来了整个视听文化基调的转变。文章基于技术可供性的理论视角,探讨流媒体化作为一般性进程对当代视听文化的影响。研究认为,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促使用户形成了个人化、圈层化、情感化的媒介经验,进而不断培育着一种注重参与性、体验性和交互性的数字视听文化;源于传统影视商业和接受机制的观念,传统影视在流媒体时代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采用一种既开放又尊重经验的研究策略。流媒体技术的普及持续推进当代媒介生态的感官转向,未来媒介与人的关系将首要由人借由视听文化体验所获得的感官愉悦界定,而流媒体视听文化不过是当代人类信息文明向内坍缩的又一症候,需要以更具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与成熟,各种新闻传媒从中央到地方,从报刊杂志纸媒到电视视听传媒,再到电脑手机网络电信互动传媒的惨烈竞争挤压,广播音频传媒可谓是蹒跚前行。广播传媒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能否在提高广播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开源节流,辟途寻径,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好地生存发展,就成为广播从业者们探寻思考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也非常的快。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新技术与新科技越来越多。新技术有新科技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新技术与新科技的应用要求人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将多种的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并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基于此,传统广播需要与视听新媒体相互融合才能够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传统广播与视听新媒体融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以多媒体全媒体为发展方向,加速广播影视技术升级和战略转型。"为了加快发展新兴媒体,拓展广播影视宣传新阵地,总局要求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技术融合,推动主流媒体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着力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着力推动台网互动、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抢占舆论引导新阵地,努力形成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网络视听新媒体统一、协调、  相似文献   

20.
<正>以广播影视为代表的"视听"文化已经成为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形式,成为健康多元的现代文化的积极力量。为提升中国广播影视的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与柬埔寨广播影视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当地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与柬埔寨通信传媒集团经友好协商,于2014年3月1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柬埔寨通信广播影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