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的《春蚕》和叶紫的《丰收》是现代文学史两篇著名短篇小说,并因写“丰收成灾”这一畸形现象,深刻揭示旧中国农民日益贫困,乃至破产的社会根源而受到当时文坛的关注和赞誉。本文通过对两篇小说的比较,旨在更为深刻地了解这两部作品,学习和把握两位作家的不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刘萍 《儿童音乐》2015,(2):73-81
教学模式:本课设计渗透新课标的精神,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参与音乐活动和探索音乐知识为手段,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本课目标要求,我主要采用情境—陶冶式的情感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努力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音乐实践活动穿插于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和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欢乐的氛围中找到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1.观察秋天农庄中丰收的瓜果,认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5.
《春蚕》、《丰收》和《多收了三五斗》都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农村出现的“丰收成灾”这一现实的作品。三部作品都对导致“丰收成灾”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各自的追寻。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剖析,对它们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个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表达了对三位作家的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学校要举行文艺晚会了,班上同学都十分高兴。原来,文娱干事王国丰告诉我,班上决定来一个《丰收舞》,参加演出。怪不得一到课余,教室简直成了音乐厅了:吹呀,拉呀,唱呀,跳呀,个个兴高采烈。看着同学们这样快乐地排练着文娱节目,顿时,我感到周身就象通过了一股幸福的暖流,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原先缺乏集体主义观点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这个班级,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教学目标:l.认知目标:(1)巩固前面所学的有关位置、方位等知识。(2)进一步了解有关几、第几的知识。(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教会他们善于和别人交流。教学设想:1.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创设一个小动物们在果园里劳动的童话世界,使数学问题情境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2.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分析两篇小说在"因果报应"、道德标准、艺术表现手法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反映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不同的文化标准。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清初社会的形象史。它从吏治、科举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出清初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10.
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我国的蒲松龄、曹雪芹,这些文学巨匠曾塑造出一系列悍妇形象。悍妇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和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出现,体现出各自的特征和社会、文化内涵。作家主观上赋予悍妇以贬责色彩,但悍妇形象客观上却表现了妇女对男权中心社会某些价值观念的反抗。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巩固前面所学的有关位置、方位等知识.(2)进一步了解有关几、第几的知识.(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重音记号,并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用跳跃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地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劳动丰收带来快乐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同的审美标准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审美的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母系氏族的结束,父系氏族的建立,女性由“统治者”地位逐渐沦落为男人的附属品,相对应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女性的人体美、品德美、装饰美、性情美等方面来对比观照《诗经》、《楚辞》中的女性形象,清晰的了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下女性的审美特点以及审美意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社会》是一门新创设的综合文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叙述了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从社会学的视角吸收史地学科和其他有关我国国情方面的必要的知识内容,它改变了中学历史地理学科内容过细过专的状况,突破了中学历史地理学科的专业界限和知识体系,它和现有的历史地理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中学《社会》学科的知识面广。 中学《社会》和中学《历史》这两门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中学《社会》与历史学科明显不同的是涉及的面广,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大。以中学《社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概述《嘉莉妹妹》和《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别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即美国农村的年轻女孩和中国社会的三个小人物为改变社会地位、追求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的经历加以分析,并从自然主义角度,浅析这两部作品中不同基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主人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玉堂春》与《春香传》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但由于中朝两国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和共同的社会历史状况,使两部小说具有共同的题材模式和基本主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细微的差异,从而体现出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任何社会在其运转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社会关系失调,以及由于社会关系失调,而引起社会全体或社会一部分人的生活受到困扰和难以正常进行的社会问题。不过,不同社会制度的社会问题,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社会制度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具有各该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边城》与《祝福》中社会环境迥然不同,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作家的创作动机不同:二是作家创作个性不同:三是两地环境受到的文化的熏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封神演义》与《伊利亚特》是两部迥迥异的作品,其中也存在着类同性——描写人类战争时有神的参与并由神来决定胜负,这种类同又主要来源于两者有近似的宗教信仰背景即多神信仰系统。但这种类同仍然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社会阶段的不同,主要还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之下,他们的政治思想在很多地方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君主论》和《韩非子》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二者之间在"性恶论""实力论""统治权术"等方面有着诸多相同点,同时由于其社会历史背景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不同,二者的政治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