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傅登顺 《江西教育》2010,(12):22-23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很少有教师对单元教学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维护,忽视单元教学成了教学的惯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很少有教师对单元教学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维护,忽视单元教学成了教学的惯性行为.为何会出现这种有据不依、有规不循、有意识无行动的尴尬局面呢?关键是教师对语文教学这一本质特性认识不透彻,导致教学行为不能持之以恒的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黄光硕先生在《中学语文教材改 革探索》中谈到:“所谓单元教学,就 是教师以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通过一两篇课文的讲读带动单元 中其他课文的自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单元把阅读训练,作文训练,听说训练,语文知识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以便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阐明了单元教学的目的在于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首位;也说明了单元教学的最基本的方式。 单元教学优于单篇教学,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几篇教材的共性出发(兼顾个性),目标明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绝大部分的教师采用单篇讲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每一篇课文,无论是公认的经典美文,还是读写方面的"样本",或者是引起议题、介绍资料的"用件",都一篇篇地"赏析",基本上忽略了单元编排的特点,也不去挖掘如此编排背后的语文教学价值。语文学习内容显得比较零碎和散乱,不断在平面上重复,很大程度上拆散和肢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七册开始,就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了各组的读写单元主题。每一组的各类课文都是以同一单元主题为线索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都由基本问题开始,过渡到单元问题,最后到内容问题(各篇课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对单元的主题、内容、目标、  相似文献   

6.
语文单元教学是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作为一个教学整体 ,它不仅重视单篇课文内容的研究 ,也重视各篇之间外部联系的研究 ,因而比单篇教学省时间、效率高 ,有很大的优势。单元教学中的几篇课文 ,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 ,组成一个教学系统单位 ,便于求同存异 ,突出各个知识点 ,利于理出共同规律。因此首先得制定一个总目标———即单元教学目标。一、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大纲和单元教学总的要求下具体化、对象化 ,使单元内各篇课文在讲读课的启动下 ,既有目标一致的共性 ,又有每课一得的个性 ,改变单篇教学中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切豆腐”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先分段,再分析,逐字逐句理解含义。莫说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也弄得支离破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记生字生词段落大意、背句子含义中心思想当做了学习重点,哪里还顾得上文章的意境究竟有多美?哪里还管他同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语文的美被“肢解”了,语文学习应有的兴趣变成了乏味。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单元内联系都比较密切。第三单元的内容皆为科技知识类,课文有《只有一个地球》、《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宇宙生命之谜》。第四单元的内容皆为革命题材类。课文有《我的战友邱少云》、《争画》、《一夜的工作》、古诗《长征》。这两个单元我均尝试了单元教学法,感觉单元教学法有不少好处,具有四大优势,值得推广。一、单元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单元教学时,先让学生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单元内所有课文,然后出示精心选…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缺少一定的单元意识。在教学时,往往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这样的教学虽然也能提高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却不能够更好、更高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结合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的教学,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单元意识。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分别是《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下面以《音乐  相似文献   

10.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11.
刘孟青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3):73-74,88
谈语文单元教学刘孟青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是采用单元编排的,编者把几篇文章编在一起,总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把体裁相同或相近的几篇课文组成单元;把课文和语文知识组成单元;运用比较的方法组成单元;按年代、表现手法的异同,按风格、思想内容的相同组成单元等...  相似文献   

12.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有三篇是教读课文,因此"教读"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特色。教学中,教师要解读好每一篇课文,读懂编者的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尤其要注意表格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采取兼顾和侧重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文本,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单元目标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设计的演变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内容。它要求教师以单元主题为依据,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以及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把握,找准单元教学重点,统筹安排,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4.
所谓单元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几篇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现行小语教材主要是以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每册一般为八个单元.单元教学能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更换,解决教学时间少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整体构建语文技能,使得知识与知识、能力与能力之间有机联系,避免零零碎碎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对课文单篇讲解,不考虑一个单元内的几篇不同的课文有哪些联系,忽视了编书者如此安排的良苦用心,使之失去了应有的教学价值。教师必须重视单元整体教学,并加以熟练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接受成系统的语文知识。作者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进行讲述,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学一线的同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从每个单元的第一篇讲到这单元的最后一篇,而小学高段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注重单元内各篇课文的联系。在整体目标的指引下,单元内各个模块有不同的分工,分别达到不同的价值效果。它就使单元整合教学的效果远远大于传统的语文学习,且能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高段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介绍了策略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新课程实验以来,以“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已经成为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一个新取向。这种围绕某一主题组织相关内容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这种设计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着眼于  相似文献   

18.
导语是一篇课文教学起始时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正如好文章要有好的开头一样,一堂好课也要有一个好的导语。导语设计得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考虑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案时,无不精心地研究如何引入新课,琢磨怎样把一篇课文的导语设计好。笔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语文教学,一般按照教材安排的单元顺序和课文顺序一课一课上下来,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将教师组成一个课题组,研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的实验。调整单元教学次序,照顾多数学生的想法,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许燕 《语文天地》2014,(12):19-20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又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课文里的。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今天学哪一篇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事实上都是未定的,教师在备课之前是不明确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可以称作"语文教学内容的未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