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培养的回顾与分析,指出当代竞技体育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揭示其培养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牟其林 《大观周刊》2010,(41):147-147,141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传授运动技能、技术为主,一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主,因而形成了“技能教学思想”与“体质教学思想”的对峙,继而又出现了“竞技体育”、“主动体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思想应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大学体育课应从传授竞技技术向健身活动和发展身体素质的方向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12,(30):1-1
在上个世纪东西方冷战依然存在的那个年代,“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或许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必须指出的是,将体育——这里主要是指将竞技体育等同于“战争”,不啻是对体育与竞技体育本质属性的歪曲。为什么?因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体育更多承载的是强身健体和增强一个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功能;而在今天,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其健身与“政治”功能之外,其经济功能与娱乐功能日渐看涨,比如说美国职业篮球,就很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宋涛  吴振杰 《大观周刊》2011,(41):195-195
本文以高校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作为本次研究的出发点,探讨高校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相互影响的途径。文章以高校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相互影响作为促进两者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且为促进两者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罗晋 《记者摇篮》2009,(2):12-13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我国竞技体育创造了新的辉煌。与此同时,我国媒体的体育报道可以说达到了,“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高度。在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及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所做的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工作总结中明确提也:“奥运会赛时的新闻宣传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对竞技体育更加关注。过去若干年,体育媒体对竞技体育的大力宣传。“更高、更快、更强”似乎全然成为体育的代名词,而大量偏重于赛事,赛程,赛果的报道,也让大众自然而然地认为追求体育的理想境界,就是要向最高层次的奥林匹克精神看齐。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逐渐全面认识,以及被称为“健康革命”的群众体育热潮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的体育工作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超常发展体育工作作为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着力提高“三个素质”,努力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取得了长足发展。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法制建设等工  相似文献   

8.
张旭敏 《新闻爱好者》2008,(11):144-145
“体育”是“舶来语”,可它在中国却源远流长。先人在劳动和战斗间隙将体育独立出来,使其作为一种文化被赋予游戏、竞技、强身和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于芳  张婷 《大观周刊》2011,(22):69-69
新世纪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和体育科学的日益繁荣.特别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迫切需要体育各学科之间交叉、融会、综合发展。而“体育文学”的研究恰恰是一种综合性的考察与新的学科交叉点.一个既是“体育”的组成成分.又可以纳人“文学”领域有相对独立的“体育文学”领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被不断的赋予崭新的意义.从而成为人类重新认识“体育”与“文学”过程中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冀宏 《大观周刊》2012,(12):216-216
由于“教学”与“训练”两词均有多层含义,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概念加以限定。“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都是培养人的手段,都是培养体育人材,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是两者的最大共同点。但无论哪种表达方式,都给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加入了限定语,本质上体育教学属于学校体育范畴;运动训练定义中增加了“在教练员指导下,提高运动员”等内涵,本质上运动训练属于竞技体育范围内,这也就决定了两者本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李四新 《新闻前哨》2000,(10):39-40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历来被看作报纸“边角余料”的体育事业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产业。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这就为媒体的体育报道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于是一大批以“体育商城”、“体育市场”、“体坛纵横”、“体育波”、“竞技舞台”、“角逐场”等命名的体育周刊兴办起来了。虽然不单独发售,但已逐渐成为各报割舍不掉的“尾巴”,不少读者甚至就是冲着这条“尾巴”来订阅购买这份报纸的。 编辑体育周刊遇到的最大困惑在于:在处理综述性分析性的深度稿件的同时,如何强化时效性?从笔者的实践来看,这种矛盾并非不…  相似文献   

12.
王瑛  冉强辉  陈更亮 《编辑学报》2015,27(3):287-289
对国内唯一一本为广大体育教练员服务的体育科技期刊——《中国体育教练员》杂志的特色化发展之路进行分析发现:明确刊物的读者、作者和内容定位是基础,打造《专家论坛》《张博士心理咨询室》等特色栏目是关键,聚焦“竞技体育热点”“优秀教练员”“科学训练知识与方法”等报道重点是核心.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奥运增光计划”和“全民健身”的体育方针政策,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量的不断提升和广场、公园、专业健身场所健身人群的不断增加,这些数据和现象都表明我国无论是在竞技体育还是在全民健身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论是对国家政府和社会个体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马安泉 《青年记者》2006,(16):44-44
近十余年来,我国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空间,以惊人速度迅猛“膨胀”。但是,对体育新闻的宣传报道,呈现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两极分化;而由此偏差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则给体育新闻工作者以深刻的教训。媒体应关注大众健身从体育运动的功能来看,它是由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组成。前者  相似文献   

15.
邵锦梅 《青年记者》2017,(20):46-47
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女排梦”报道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重新登上了世界排球的巅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性时刻,本文将《人民日报》头版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简称为“女排梦”报道.① “女排梦”报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表现竞技体育特有的图片报道形式,因为竞技体育是展示运动员身体美的比赛形式,视频、图片等报道形式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为题,对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进行了图片报道,配以简单的消息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图文点透了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在当今,体育竞技是和平时期的“世界大战”。的确,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体育竞技中的健力美、竞技美、悲壮美,对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愈来愈表示出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热情。作为肩负大众传播媒体中介入的体育新闻记者,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及时、准确、深刻地反映赛场内外的这些新闻人物和事件,使不能亲眼目睹竞技现场的读者、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体育职业化日益深入,竞技体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竞技体育的巨大影响力,进行竞技体育新闻报道时,应根据其特点,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竞技体育新闻报道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与如何规避.  相似文献   

18.
郑夺 《传媒》2024,(6):21-22+24
<正>电子竞技是新兴的竞技体育和娱乐文化,受到广大年轻群体追捧,已成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的社会文化现象,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从奥林匹克电竞周、到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项目,再到国际奥委会成立电子竞技委员会,无不证明电子竞技是一项积极向上且受到国际组织高度认可的运动,但是仍有一些声音对电子竞技的本质和其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根本原因在于,电子竞技以其独特的竞技方式挑战了传统体育的竞技模式。笔者通过对比传统体育与电子竞技的异同,提出“电子竞技是科学技术介入体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更是体育形态发展新突破”的观点,以期促成学界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9.
孟文辉 《图书馆学刊》2010,32(10):83-8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建构竞技体育信息服务模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体育院校图书馆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内涵;论述了建构体育院校图书馆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必须重视和解决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勇 《大观周刊》2011,(9):118-118
少年儿童运动训练的家庭辅导条件,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将来从事终身体育,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国家为了促使少年儿童从小掌握运动训练的方法,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往往采取“陪练制”:即除体育专业的教师授课之外,再请一位熟悉运动训练专业的教练员进行定期家庭辅导,每日陪孩子进行几个小时的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