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依靠外源性的资源输入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但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对乡村劳动力的虹吸,留守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呈现老龄化、妇女化、原子化特征,部分农民的素质结构制约了他们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主体,这就需要培育一批能够将原子化农民组织起来与市场经济对接的内生性新主体,而再造于农村、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的青壮年高素质农民就是这类新主体的理想群体.职业理念新、职业素质高、职业情怀深、经营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高素质农民具备乡村振兴对人才的场域、经营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能够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产业振兴的先行者、文化振兴的传承者、生态振兴的维护者、组织振兴的参与者角色.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可持续发展之间息息相关。数字乡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特征是该群体能够成为数字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掌握数字技术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但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策的局限性、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都给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政策体系,并和数字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以开放教育为主导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组织生活是党支部建设中最为基础的工作,是党支部对党员实施教育、管理和监督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组织生活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当前,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对党支部通过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带动支部整体工作有效推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要注重主体性凸显、生活化介入、问题化设计、民主性彰显、主流化引导、能力化提升、服务性体现、学习型创建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姬雄华  王巍 《成人教育》2022,(12):34-41
随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农民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融合发展的主力军,农民培训作为促进农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提升农民素养和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而培训课程是实现农民培训目标的核心要素。依据农民个人需求层次目标、发展目标等,将农民群体划分为保守安稳型、自给生存型、效益追求型和经济发展型。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从农民价值感知层、知识基础层、能力聚合层、思维支持层构建“农民四维能力模型”,按照课程体系构建逻辑,创新性地设计出系统化的农民培训“5+X”课程体系。同时,为保障农民培训课程体系的实施,应采取打造课程资源库、构建微课知识地图、建设实践平台和建立社会支持政策制度体系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9,(5):52-61
城乡二元化导致了农民去组织化现状,而乡村振兴不但不能缺失农民的主体性,反而更需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Y市为研究区,通过田野调查,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的综合考量,构建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衡量体系,结果发现该市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基层政治组织党建和素质偏低造成了组织进程中的"有心无力",市场化和社会化造成农村的文化真空,影响了经济组织的真正合作导致合作社规模小、竞争力差以及"空壳化",难以长远发展。因此,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兼顾这三个方面组织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面对乡村振兴的新要求新任务,要实现乡风文明的要求,就要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向乡村振兴过渡中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时代性,也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在现实中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对推进和谐乡村建设不利、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对德治参与乡村治理不利。通过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提升农民思想教育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进一步解决这些挑战,以期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农民权益的维护离不开农民自身的努力,即通过组织起来,有效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风险。一方面,农民组织化有助于农民权益的维护;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农民权益的实现。因此,必须通过坚持政府的适度引导、强化农民组织的自身建设、整合民间自组织资源、提升农民政治参与与自组织化意识等途径,实现农民组织化的健康发展,以有效维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8.
陶静 《文教资料》2009,(7):66-68
传统的农民群体中涌现出一类新农民,他们代表了农村受众群体新的信息、文化需求,对编辑工作提出了全新课题,同时也是对农报纸发展的新机遇.本文对"新农民"进行了界定,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新农民外延,概括了新农民群体整体特征,对新农民群体发展趋势下的农报纸编辑工作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把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为社区教育的重要使命.南京社区教育紧扣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建设,依托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以基地创建为契机,实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项目申报为抓手,提升社区教育中心为农业服务能力.通过加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提升社区教育的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实现南京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对提升党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丰富组织生活内容、选好配强队伍、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和强化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来构建组织生活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但就目前来看,现代化发展的薄弱区域集中于农村,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首先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而乡村振兴也需要多方面振兴,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振兴。在我国最多的人口是农民群体,为了更好适应和满足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大量高素质农民队伍,即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2.
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员交流经验、提高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对基层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教工党员组织生活创新模式十分必要,网络已经成为有效开展党组织生活的新载体,能最广泛地调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生活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党领导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早抓小抓实,找准切入点.党的组织生活就是最有力最得力的切入点.党的组织生活质量高低决定着党的肌体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决定着地方政治生态是否优良,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地生根.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党的组织生活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从人的维度、制度的维度、组织的维度和时代环境维度究此发生的根源和机理,不断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等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系农民、教育农民的方式,冬学在不同时期对农民和乡村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提升了农民素质,强化了乡村治理和国家与民族认同,并在功能定位、动员方法以及教育形式上形成了一些探索,成为中国共产党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借鉴冬学历史经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充分发展高水平农民教育,以农民教育凝聚思想,激发乡村治理主体性;以教育增强农民行动能力,提升乡村治理参与水平;同时贴近农民生活实际,改进教育实效,从而实现以农民教育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已经成为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基本能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文章梳理了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查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河北农民的数字素养现状,结合高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从培育内容和培育对象方面提出了河北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在新的发展阶段,在继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同时,要尊重和维护承载地域乡土文化的农村空间,要建立健全农村自治制度和行为规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引领乡村文明风尚,为农民建设美好生活家园、构建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任务的开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高素质农民这一群体进入了学界视野,有关高素质农民学习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但已有成果多偏重于高素质农民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问题,更能拓宽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研究却相对匮乏。基于案例分析法与研究的相关性原则,对2020年央视网《超级新农人》栏目中部分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的实然样态可划分为前瞻性预测与审思、可操作性转化与实践、反思性总结与提升三个阶段。为切实推进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进程,未来希冀通过增强与巩固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的内生与外生动力,并提供技术支持,提升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乡村代课教师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随着国家“清退政策”以及“严禁长期使用代课人员”规定的实行,乡村代课教师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但由于编制约束、乡村学校对教师的客观需求以及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壮大而产生的毕业生供给增多等原因,产生了乡村新代课教师群体。在政策背景下,乡村新代课教师正面临着报酬待遇权益、社会保障权益、进修培训权益和科学研究权益挑战等问题。在对乡村新代课教师的权益挑战进行法律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影响乡村新代课教师权益实现的因素包括权益保障机制的缺失、政府管理失灵以及个人维权意识淡薄。据此,为了实现对乡村新代课教师权益的保护,应当健全乡村新代课教师权益保障机制、构建乡村新代课教师管理机制、提升个人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乡村学校的教学改进,是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乡村学校教学改进以教学活动的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课程内容为切入点,以体验—转化—实践作为教学改进的主要路径。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学改进,需要聚焦于课堂教学,建立可持续的组织化学习机制与可操作的内生型教学改进方式。新课改背景下乡村学校的教学改进,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择宜素养。  相似文献   

20.
精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既可以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础,又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阳江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了解阳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基于调查研究法,在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阳江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着培育组织体系不健全、培育资源分散、培育目标不明确、培育内容不实等困境.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阳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明确培育对象和内容,确定培育任务,创新培训手段,提升培育能力,健全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