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适应产生式学习是一种能够使学生获得产生式的学习。在问题解决系统中。产生式被表示为“条件——动作”对(在自然语言表述中,“条件——动作”对常用“如果……那么”来表示),即指导人们思维以及行动的规则。一旦人获得产生式规划,他就能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自适应产生式学习对人类学习活动的科学发现。是对人类学习本原过程的尊重。这种学习方式。回归了人类学习的本原过程。因而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专家系统中知识表示的产生式规则的前后件之间存在着的启发式信息就是刻划清楚后的充分条件关系。而正统数理逻辑的纯真值函数关系蕴涵关系不是充分条件关系,形形色色的模态逻辑的模态算子实际上是特殊的一元真值函数关系,不是充分条件关系。制约逻辑的制约关系、必然关系是刻划清楚后的充分条件关系,是真正的逻辑的二元关系,可由之导出的“可能”、“偶然”、“彻底地偶然”关系也是真正的逻辑关系,满足启发式信息。制约逻辑克服了正统数理逻辑和形形色色的模态逻辑的诸多缺陷,在知识表示中不会产生语义畸变现象,表达能力强而且丰富。  相似文献   

3.
在SARS来袭的日子里,这种适宜长距离、迅捷的信息交流工具“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开始在上海流行开来,而且成了人们避免人群高密度聚集、降低商务成本的新式“武器”。一场特殊的远程博士论文答辩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天津分会场的特殊学生张俊芳通过“空中交流”,最终以全票通过了他的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获评优等。尝到甜头的校方则表示,以后也许这不再是一种应急手段,而是一种“潮流”。在后SARS时代,这场远程答辩按计划进行,在上海的主会场里,来自复旦和华东师大的四位专家正襟危坐,而超大屏幕上是四十七岁的学生张…  相似文献   

4.
试论隐喻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思维的贫困”产生了“根隐喻”,但“根隐喻”的隐喻性只是在人们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被认识。同时,隐喻又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的认知功能直接影响着句子的组合关系,可以改变句子原有的语义规则。  相似文献   

5.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大自然里、社会生活中,颜色无处不在。现代抽象派艺术的奠基人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在所著的《论艺术的精神》(“On theSpiritual in Art”)中指出:“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可见颜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语言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胡文仲,1995)。“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通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赵贤州,1992)。在英汉文化交际中同样存在着这种“差异”,而这种“差异”同样也表现在颜色词的运用中,即便是对同一颜色词的理解与运用也会有所不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颜色的词汇不断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因此,了解英汉文化,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是有效交际和顺利交际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这种相应的学识和素养...  相似文献   

6.
常规关系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话语含义,还能使人们理解和把握各个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类行为或事物的运作规律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反馈.小说的理解和欣赏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读者对小说的解读基于常规关系.读者除了借助背景知识中的固有常规关系理解小说之外,随着读者与作家、作品的不断互动,读者还会建立临时常规关系来解读作品.这部小说结尾违反了固有常规关系却遵循了临时常规关系,便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效果,这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7.
七、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上一节,我们将一个蕴函式复合命题,通过对其真值表的剖析,派生出它的逆、否、逆否命题(也称为原命题的共轭命题),其中两组是两两等价的,大家知道,“若…,则….”是数学中最常用的逻辑表示式之一,本讲座就是以这种表示式为骨架,反复阐述  相似文献   

8.
“写”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与“读”一样,“写”也是通过文字传达信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写的心理活动过程来看,它与“说”相似,二者都是在规则支配下创造性地使用所学语言材料的过程;表达者必须首先有传达信息或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心理倾向,然后再根据一定规则将信息编码,产生有意义的句子和语段。因此,情景(包括外在客观的或内在想象的)是表达的外在诱发源,而表达者已有的知识体验则为表达提供背景知识,同时意念则成了表达的参照与内驱力,它可以在情景的映照下激活表达者大脑中储存的“Schem e”,然后再凭借词语对语…  相似文献   

9.
在已有的各种推理方法中,所使用的产生式规则表示形式都不统一,其中含有的信息量也不一样,有的少,有的多,各有侧重 点,但都不全面,因而不能把它们作为模糊知识的统一表示形式.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推理模型本身不完备.本文描述的通用模糊规 则,是建立在通用不确定模型和模糊集合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统一表示形式,也是通用模糊推理算法的基础.这种方法采用可 能性分布理论来表示知识的模糊性,对一般规则表示进行全面的模糊化,全面考虑了知识的模糊性.它含有推理所需的丰富信息, 能用于表达各种情况的模糊性,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已有的规则形式,如确定性知识的规则表示等,只是这种通用形式在忽略部分 模糊性情况下的特例.这种表示方法在飞机总体外形设计模糊专家系统(ACDS-FES)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邹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2,16(2):121-122,124
人类的学习不可能脱离过去的经验 ,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每当学习者进行新的学习时 ,都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与先前所学的知识、技能相联系 ,而后继的学习也不可避免地对以前的学习结果产生某些影响。因而 ,心理学家提出迁移这一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 ,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反之 ,则称“消极迁移”或“负迁移”。物理知识的迁移 ,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将概括性的知识具体化 ,缩简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 ,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概念、原理、规则乃至方法、态度 ,通过认识的重…  相似文献   

11.
浅谈英语“启发式”教学法王丹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英语故然如此。虽然每个人根据个人学习英语的需要而有所侧重,但最终目的都是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具备这种交际能力。而英语教师则要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即《大纲》中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2.
第一册二五游褒禅山记三、从读过的课文中找出单纯判断和表示因果关系的“……者……也”式判断句来。〔说明〕文言中判断句的形式有好几种:“……者,……也”是典型的一种格式。这种句式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单纯判断,一是表示因果关系判断。前一种,例如: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育正由那种只注重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向注重实际社会适应能力的“素质教育”转轨。作为学校的实验教学人员,笔者深切认为:抓好实验教学,能促进这一教育转轨。一、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传统的教学课,无论是“注人式”还是“启发式”,老师始终是主体,学生则是客体。这种教学,学生缺乏主动性,容易产生被动、压抑的感觉,从而产生“为老师学习”的错误思想和厌学情绪。即使自觉性强的学生能学好课本知识,能应付考试,但往往是考后就忘”,“再考需再学”。而“实…  相似文献   

14.
1.基本区别三者都可表示“除外”,但besides表示一种累加关系,意指“除了什么之外,还有……”;而except和but则表示一种排除关系,意指“除了什么之外,不再有……”。如:  相似文献   

15.
专家系统中产生式规则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专家系统的知识开始,分析了产生式规则的表示方法、产生式规则的优缺点等,提出了专家系统中产生式规则的一致性检查方法以及产生式规则的存储方式,为相关专家系统应用产生式规则表示知识的知识库组织、管理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成功地运用好启发式教学,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是教学的关键。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之见解。启发式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产生联想,推动思维,促进迁移的必要条件。启发式教学是孔子之首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的真谛是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功地运用好启发式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例如:利用情景启发,抓住关键环节,不断…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感情、交换信息的交流工具.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指人们依照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只要……就”和“只有……才”是两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却不尽相同。一、表示的条件意义不同“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如:“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啊!”(孙梨《荷花淀》)但不着慌,人也未必会放枪;枪法准也有可能不会放枪。所以“只要……就”强调的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必要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  相似文献   

19.
启发式教学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式教学包括两种形式,一个是中国式的“启发式”,另一个是西方式的启发式——“产婆术”。它们产生于古代的两位思想巨人,一个是中国的孔子,一个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二者虽然叫法不同,但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启发诱导,开启智慧。但是启发式教学还能适应现代的教学吗?笔者曾就此问题对中小学进行了调研,发现教学完全还是以教师“讲”为主,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只是“满堂灌”中加了一些提问罢了,它与古代的“启发式”教学具有天壤之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启发式”教学进行深刻的考证。《论语》是孔子和学生的言行录。在《论语·述而》中,孔…  相似文献   

20.
复句中的关联词,连接各分句,表示某种逻辑关系。关联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表达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表达特定的语义。由于对关联词的搭配及其意义了解不够,常常会造成使用上的混乱,从而产生病句,引起误解。现将几组容易混淆的关联词分述于下,以便辨别。一、“不管……也……”和“尽管……还……”“不管…也…”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分句表示无条件,“也…”表示由此而产生的结果。“尽管…也…”表示转折关系,前一分句和后一分句意思不一致。这两组关联词如果混淆了,就会出现病句。如:1、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