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微课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方式。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模型,提出高校大学生微课使用行为模型;应用SPSS16.0软件,使用因子分析方法,验证模型成立;探讨了大学生中性别、理工科和非理工科、本科生高低年级对使用微课行为的差异,并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学生对微课使用行为存在差异;建议减少微课的预期阻碍,让微课走近学生;同时迎合学生需求设计微课视频。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烟台黄金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抖音用户观看抖音短视频时长,浏览内容类别,互动方式和使用场景。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析大学生喜爱抖音短视频的心理原因,得出大学生群体使用短视频的行为习惯和对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父母冲突和青少年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关系,以及父母低头行为和抑郁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CPIC)、短视频过度使用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健康抑郁问卷(PHQ-9)对113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问题性短视频使用;(2)父母低头行为和抑郁在父母冲突和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关系中发挥单独的中介作用;(3)父母低头行为和抑郁在父母冲突和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关系及中介作用机制,为引导青少年科学地、健康地使用短视频应用程序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4.
聚焦中华和合文化国际传播的用户内容感知与情感体验,为建立与海外用户可沟通的“和合”话语体系提供优化策略。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利用Nvivo12Plus对YouTube滇西小哥短视频的2500条评论,6万余字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4个核心范畴,10个父系节点和25个子系节点。从传播效果评价的信息传递层次、情感层次、行为层次、知识理解层次,提炼文化内容感知、文化情感态度、行为影响趋向、跨文化沟通障碍为核心范畴分析中华和合文化短视频国际传播效果。通过分析发现:在用户文化内容感知上,海外用户通过和合文化的物质符号、行为规则、精神价值感知了解和合文化;在文化情感态度上,对短视频传达的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呈现出正向感情色彩和情感信息;在行为影响趋向上表现出持续关注行为、文化体验向往以及文化交往行为;在跨文化沟通障碍上,也面临着语言障碍和文化误解的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5.
曹静 《林区教学》2023,(2):19-22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而大学生作为短视频用户的主力军,必然会为短视频应用贡献大部分使用时长及频率。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发展能否紧跟时代步伐,能否适应大学生的新需求,是关系其教育作用能否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分析短视频的现状和特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其合理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既贴合时代发展特点,又能契合大学生当下关注的热点,对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网络远程教学平台中成人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等问题,此次研究利用SPSS25.0软件对西北大学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探索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成人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行为方面有所差异;成人学习者学习行为特征(包括视频学习时长、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之间呈现弱相关性;综合成绩与作业成绩、考试成绩之间呈现强相关性.最后,针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教学反思,并给出了提升成人学习者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行为及其特征,采用《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初二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初二学生基本都有上网经历,平均每周上网4次左右,上网时长大多3小时;上网地点集中在家里;上网行为以聊天和游戏为主;上网目的以娱乐和交友为主;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7%,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从家庭层面提出关注初中生网络使用习惯、针对不同性别开展教育、加强家庭网络监控、预防网络成瘾倾向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提示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较2021年12月又提升1个小时。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明显,达9.6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1.5%。新晋网民对短视频App的使用率高达53.2%,远超过其他网络视听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9,(3):59-64
文章从北京市和山东省抽取783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从视力、呼吸频率、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四个方面探究每周使用网络学习环境时长对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协方差分析,文章发现:中小学生每周使用网络学习环境时长对视力有显著影响,但对呼吸频率、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无显著影响——不同性别、学段的中小学生受每周使用网络学习环境时长影响程度的对比结果也基本与此相符;稍有不同的是,每周使用网络学习环境时长显著影响女生/小学生的左、右眼视力和男生/初中生的左眼视力,并显著影响初中生的体重指数;中小学生每天使用网络学习环境的时长应控制在1.5小时以下。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与行为及网络依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综合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294名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心理与行为特征及网络依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不同的上网动机与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呈显著正相关;除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外,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也显著影响着对网络依赖的程度。本研究的发现可以用来引导大学生用户科学地使用互联网,避免互联网使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