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黑客精神及其文化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中的黑客不同于骇客,其精神气质有五个特点:关注“隐形世界”、感受到一种悸动、使命感、精英感、超越世俗伦理。黑客精神是西方文化中的精英主义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它孕育于西方文化中的希腊理性主义传统、酒神传统、希伯莱传统。与西方精英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缺少对背后隐形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2011年度十大教育热点之一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现象,这是对传统“知识改变命运”观念的挑战和颠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成为社会结构中重要的系统,文化资本在资本理论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但同时出身所带来的财富与地位对社会分层的稳固作用又十分巨大。本文从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寒门难出贵子”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校信息伦理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因此对我国高中和大学阶段信息伦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学生的信息伦理水平”和“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伦理教育现状”两个主题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了我国高中和大学的学生信息伦理水平亟待提高;学校在信息伦理教育实施过程中作为不积极;教师在信息伦理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之间存在“代际困难”等三个命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源于法国国家干预教育的传统,是法国近二百年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国家的发展在大学校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其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大学校实际上已成为现代法国社会中获得和再生产文化资本、进入精英集团的主要合法渠道之一.因此,与大学平行,大学校成为法国一种封闭性、精英性的高等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地区农村难以建立“专业发展学校”和“教师发展学校”,但可以通过县级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校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合作中,各责任主体应担当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学校通过规章与制度建设创建学习型学校,创建合作的教师文化,探寻联系校的运作模式,以加强学校的功能;教研机构及其教研员的责任是拓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和与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作用;教师责任就是形成对专业发展的正确认识,立足校本的主体性发展,生成实践知识与智慧.  相似文献   

6.
要探讨寒门是否能出贵子这样一个命题,我想先谈谈自己心目中"寒门"与"贵子"的定义。我认为,"寒门"是指贫寒微贱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而"贵子"是指社会的精英阶层。寒门是否能出贵子的问题,在我眼里,本质上是探讨当今社会是否有一个能够让出身微寒的年轻人通过自身努力进入精英阶层的通道。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说我认为这样的上升通道在当下的中国正变得越来越狭窄,通过知  相似文献   

7.
郭飒飒在《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5月第二期撰文,对儒家伦理是精英伦理还是大众伦理的问题进行讨论,吾淳先生指出:“当我们仔细考察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时候,就会发现儒家伦理有十分确定的适用性,它的主体定位是古代社会中‘士’以上阶层,或士大夫阶层,孔子与孟子等早期儒家创始性人物又将其叫做‘君子’。显然,这是一种精英定位。”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倦怠感通过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相关研究注重对外部影响因素的探讨,缺乏教师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基于1169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师内外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感在性别、学段、职称和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内部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负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外部从教动机正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社会情感能力在内部从教动机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革新教师引育理念、保留教师从教“初心”和提高社会情感能力,预防或缓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9.
在力争与律师、医生一样成为专业化职业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案例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技术性基础,但在目标、内容与实施方面缺少伦理性思考,其症结在于目标绩效导向的教育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取向的教师教育和存在偏见的社会认知。为实现伦理层面的案例教学,要对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机构进行基于合作与开放的文化革新。  相似文献   

10.
对于如何在“寒门贵子”个体的升迁与其阶层群体的社会流动之间建立联系,英国理查德·霍加特的“奖学金男孩”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域外的参照。在阶层旅行的过程中,“奖学金男孩”在文化上失去了平衡,在阶级归属上遭到了双重流放,成为“浮游无根”的一代。霍加特希望通过改变既有教育模式和标准,将“奖学金男孩”培养成具有阶级使命的“热忱的少数人”,并进一步启迪和教育大众,从而推进社会的民主与平等。霍加特的“奖学金男孩”研究,在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价值逻辑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与我国的底层文化资本理论既有呼应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能够为我国的“寒门贵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decline in the proportion of rural students at major universities has caused widespread social concern. Special enrollment programs in recent years have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somewhat. However, the situation at elite universities in China’s transition period is different than before. There are few studies address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rural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This study uses qualitative methods to research 32 case studies of rural undergraduates at four elit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Based on Bourdieu’s concepts of capital, field, and habitus, this study finds a mismatch between the habitus of respondents and that of elite universities, which leads to an awkward initial school experie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perating logic of the academic field, they are able to achieve an increase in cultural capital by virtue of their own efforts. This complex class experience also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identity through the individual’s response to their own emotions. This conflicted identity is expressed as feeling like either a “country bumpkin” in the big city or a “city person” from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着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承载着铸魂育人的初心使命,他们的价值观样态会对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大多数青年教师面临着职称普遍较低、收入普遍较少、负担普遍较重、思想普遍敏锐等较难改变的现实窘境,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遭遇疏离化的困境。依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高校青年教师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必定会影响他们输出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意识。为了让广大高校青年教师都能够“四心”从教,成为“四有”好老师,必须优化职称政策、强化待遇保障、完善社保体系、创新网管模式,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和前程之盼。  相似文献   

13.
农家子弟取得高学业成就、实现向上流动和阶层跨越的过程,也是在具有不同文化意涵和道德秩序的社会世界中穿行的旅程。研究以改革开放之后出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农家子弟的成长叙事为中心,深描他们穿梭于乡村与城市、植根于家庭经验之中的情感困扰,揭示跨越城乡边界的阶层旅行中内隐的道德风险。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不仅意指社会位置的变动,也伴随着对家人关系的冲击,包括“疏离”的隐痛、“孝顺”的难题以及“做自己”的矛盾。在跨越边界的流动过程中,农家子弟进行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生产:既有以取得高学业成就为中心的文化生产,也有以“过道德生活”为中心的文化生产。第一种文化生产中,他们的创造性突出体现在对一个道德世界的秉信,而第二种文化生产的发生恰恰需要打破这种单一秉信,融合差异性的道德秩序,重构富有自主性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高校新进教师的压力感来源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压力过载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以及旺盛感量表对218名高校新进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新进教师的压力源是事件负载,但个人易损性是预测其心理健康的有效指标;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Low application rates of state school students to elite universit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a factor in their limited participation in elite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state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guiding higher education (HE) choice. Drawing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six institutions, we identify differential practices that corroborate explanations of an ‘institutional habitus’ shaping students’ likely pathways to HE. However, we suggest that attention is paid to teacher habitus, demonstrating how teachers’ political and ethical dispositions as well as their social capital are potential factors shaping students’ decision‐making about HE, and elite university applications in particular.  相似文献   

16.
如何管理时间对于大学期间文化和社会资本的积累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一项持续多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精英高校的大学生在初入大学阶段时间使用方式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以及特定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对其时间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大学生在学习活动、娱乐活动、志愿活动和生命维持活动上的平均投入时间基本相似,但在创收活动、学生活动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平均投入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家庭背景及其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资本是重要的解释性因素。时间使用既是社会结构的产物,也塑造着社会结构,认识精英高校农村籍学生的时间使用风格对于理解他们适应精英高校环境的结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始于2015年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高校学科竞赛的主流赛事,参赛高校、提交作品与参赛学生人数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题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吸纳了信息技术、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基本实现了“互联网+”领域的全覆盖,参赛对象从创意组和实践组拓展到成长组与师生同创组;以“双一流”高校为代表的本科院校是入围总决赛参赛队伍的主力军,“互联网+”制造业已经成为大赛获奖集中领域;大赛金奖获奖区域特征和高校分布不平衡,省际获奖项目数量差距显著,集中于高水平大学。基于此,围绕强化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巩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立校外校内导师联合指导机制,展望大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微观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福建省13名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我国1950年以来农村幼儿园教师文化生活的追踪与梳理可以发现,个案教师的职前教育生活经历了从比较正规的简易师范到“一直劳动”的初级幼师、初中再到“文艺生活丰富多彩”的职高幼师、中大专幼师的变化,当前公办教师多为科班出身,民办教师多是跨行从业者。就教学生活来说,个案教师从来没有间断过“小学化”的分科教学,不过其活动组织在朝着更具整合性的方向发展,教学形式也更具童趣,尤其是公办教师的教学生活日渐多元化,“领域”“主题”“区域”三类活动并重。个案教师的职后培训最初主要是速成式的园本培训或社队培训,而后有了中等教师教育机构组织的“转正”“三科”“民师班”等培训,进入21世纪,国家各级教研机构与高等师范院校分工合作,提供了更为正规和系统化的职后培训,不过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参训级别差异也越来越大。个案教师的休闲文化生活经历了从集体加班备课、参加文艺宣传活动到个人“看书读报”再到“自娱自乐”的晚会以及以网络为载体的个性化文化娱乐的变化,同时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休闲活动也有了很大差异。就教师主观标准与感受来说,老教师始终以工作为重,年轻教师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民办教师的主观满意度高于公办教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生活变迁是国家相关政策、地方文化、教师个人交际圈与个体特质等因素多维互动的结果。今后应关注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整体人”的文化生活需要,缩小农村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文化生活差距,选拔和培养具有合适心理特质的农村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9.
The reinvigoration of popular nationalism in the USA and UK has largely been framed as counter to the cosmopolitan glob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ir elite universities over the past decade. Opposing these two sets of values may be too simplistic, however, given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ies long institutionalized between elite universities and the nation. This article endeavors to highlight these entanglements—which were present before the election of Donald Trump or the fateful vote for Brexit—by drawing on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personnel at four elite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hese two countries from 2013 to 2014. In particular,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way these individuals invoked symbolic boundaries drawn along national lines as common sense, natural, and enduring, seeing their universities as embodyi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s obliged to serve national interests. In providing ontological order to the world, the presence of this “banal” or “everyday” nationalism has arguably been central to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enact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se and other universities. These findings complicate discussions of elite universities as globalizing and unmooring from the nation-state framework, or otherwise working against the forces of nationalism. The article also raises new questions about divis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nstituents of today’s globalizing academy.  相似文献   

20.
“大学服务社会”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理念,更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灵魂所在。高校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通过社会活动、学科竞赛、实践调研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高校—师生—社会”等多方利益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共赢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以“中国社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课程以威斯康星思想为启示,构建出“纵向教学”与“横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实习鉴定考核模式进行了优化。课程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金石,并将项目策划全面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打造出高校社会实践课程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