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数学理解层次的不同。数学实验将"做""学""思"合一,有效丰富并改进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发与实施数学实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为了聚焦内容理解,在新知探究、结论验证、规律探索时嵌入单项数学实验;为了促进整体理解,开展串联式与并联式的组块数学实验;为了丰富知识理解,实施多角度、多内容、多学科的融合数学实验。学生在数学操作、猜想、验证和交流等实验活动中,加深数学理解,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通过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等数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历时近10年,我们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认为数学也可以"做"实验。数学实验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看演示"为"动手操作",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是可行的,但实施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政策扶持、深入研究、面上推广、建设资源库、开发实验工具,从而使数学实验得以常态化实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三角板拼角""游戏是否公平""探究菱形的性质""测量旗杆的高度"等教学片段,阐述数学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帮助学生突破数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做数学"越来越被广大教育者所认同,本文从数学实验存在的必要性入手指出: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实验,数学实验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概念,特别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引入实验,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进一步指出教具、物理实验室、数学软件是开展好数学实验的硬件保障.而编制数学实验过程、细则;开展数学实验价值的反思;对实验过程中,产生与实验目的不符数据时的处理方式是让数学实验更为有效的软保障,只有硬软两个保障都具备,才能让实验有效地进入高中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基于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指导小学生开展"数学实验",是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数学实验教学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感悟并形成初步的数学研究方法。以"掷一掷"教学为例,分析了"数学实验"的组织与实施方式,提出:数学实验目标应突破"知识本位";数学实验设计要突出"思维内涵";数学实验实施需体现"数学化"的组织;数学实验开展要提升学生参与度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验不仅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历数学实验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实验的实施需要开发实验材料,拓展数学实验的时间与空间,以及对数学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数学化"组织。  相似文献   

8.
薛群 《天津教育》2020,(7):124-125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等。其中“理解型”实验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探究型”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深入探究,“验证型”实验有助于深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猜想。作为教师,要找准“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与“数学实验”连接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数学实验,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实验是初中阶段国家数学课程的一种补充,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辅助课程,具有工具性、操作性、情境性和探究性特征。初中数学实验课程设计包括基本性质、总体目标、设计思路以及基本内容四个维度。初中数学实验的内容选取要利于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要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学实验活动"教学的实验与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实验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其教学的主要过程为创设情境-活动与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数学实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动手、应用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1.
数学实验题是基于数学实验的某些类型的题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的理解.针对数学实验题的规律,从"经历、体验、生活"三个视角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2.
开展数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很难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实验环境。“超级画板”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环境。因为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同时也可以改变变量值,来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富的数学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  相似文献   

13.
开展数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很难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实验环境。“超级画板”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环境。因为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同时也可以改变变量值,来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富的数学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  相似文献   

14.
殷堰工 《职教通讯》2011,(12):30-33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发现知识",让学生从"听"数学变为"做"数学,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数学实验使得数学教学创设了一种"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的新模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的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数学实验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数学实验教学进行审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式有"融入课堂的数学探究活动""源于教材的数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莫平 《广西教育》2014,(39):141-142
四段"渗透式"数学实验方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数学实验按照"实验基础""演示实验""独立实验"及"综合实验"四段逐步渗透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7.
郭喜山 《吉林教育》2008,(15):54-55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三年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自己产生了如下反思。一、新课程可喜变化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新课程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  相似文献   

19.
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可见数学活动经验与"双基"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认识和意义,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地"做"数学,将"学习"数学变为"研究"数学。把数学实验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探寻数学实验的开发与设计,推动数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