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丘逢甲的生命历程仅仅 4 9个春秋 ,但他处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国内政治风云突变的中国近代 ,他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实现了人生的三次转变。即由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由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维新派及革命派知识分子转变 ;由投笔从戎 ,武装抗日保台向坚持实施“教育救国”的转变。丘逢甲的经历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变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年中国的启蒙运动,因近代以来中国具体的历史困境而背离了个性解放之"核心大业",走向参与构建民族国家的政治想像。正是因由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想像,民主与科学完成了国家拯救的工具化转变,新知识分子批判旧传统、重建国民性,则是要为新的政治共同体确立一个新的立命根基。因此,启蒙背后可以感受到民族主义潜流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近代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近代知识分子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显得矛盾重重.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怀疑与否定,承认西方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传统文化眷恋不舍.王韬的文言小说正是反映了文化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这种特殊心态,他在妇女观、婚姻爱情观、科举观等几个方面都体现出经过了西方文化洗礼的崭新的价值观念,但同时对传统文化仍然藕断丝连.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特指鸦片战争之后以开明官吏和进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以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下中国精英阶层救亡图存的实践中,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政治心态、政治认知、政治价值的转变。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体系的解体的标志,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它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戊戌维新时期教育的除旧布新黄新宪晚清的戊戌维新既是政治革新运动,也是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在近代文化演进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气象,其中教育方面的除旧布新尤为突出。-、维新思想家提出了新的人才观,力图促成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维新思...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时期,受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陈独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主宪政观,提出了“主权在民”“、国民参政”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他的民主宪政观延续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富强为体、宪政为用”的理念,这阻碍了他对西方宪政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的著作浩如烟海,著述涉及政治、哲学、史学和伦理等方方面面.试图从他的合群观、中西文化的融合观以及政治调和观来窥探他对中国古代传统"和"范畴的继承发展,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起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使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时代意识产生。危机意识成为整个知识阶层的共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的改良等政治意识成为一种时尚。第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并进行了批判,西方文化优越论得以确立。第三,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功名意识日益淡薄,部分入开始了职业转型。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有两种主体意识:批判和忧患意识。但无论批评也罢,忧患也罢,知识分子的主流是爱国的。近代知识分子也是如此,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站在时代浪潮的峰巅,引导历史潮流,在批旧立新、救亡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读书人",传统的"士"由于其独特的身份而享有种种特权,现代的"知识分子"作为公民则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中国读书人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转型的核心则在于"职业化",也就是以创造和传播知识文化为其职业的人被叫做知识分子.虽然源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本质区别,传统的士与现代的知识分子存在着某些重要的不同,但是从精神血脉和文明传承方面讲,二者又在同一种历史传统中,所以与古代的士一样,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同样需要在谋道与谋食、优秀与成功、创造与时尚、君子与小人之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二月河是一位深受传统化影响的作家,在对传统与现代的态度上,他向前倾斜。其“帝王系列”中,从多个侧面表现了他对中国几千年传统化的认知。在对康雍乾130多年历史的认识上,二月河扬弃了“民族正统论”的历史观,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绘和刻画;而在封建官场人与人的表现上,作则以批判的态度,从封建传统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和险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对封建社会人际关系间的勾心斗角行为的揭露,也表现出了作与传统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Historically, the changing roles of academics have often been associated with changing relations between scholarship and the state. What functions did the state expect scholars to fulfill? Using a historical–biographical approach, this essay considers the example of early nineteenth-century astronomer Ferdinand Rudolf Hassler, who im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Switzerland in 1805 and whose contributions to various scientific projects during the next decade (i.e., the final decade of the Napoleonic Wars) revealed a key shift in modern academic identity—a shift from cosmopolitanism to nationalism shaped by the political anxieties and geopolitical uncertainties of his time. Hassler’s involvement with a US coastal surve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US national observatory raised doubts about the extent to which a scholar (particularly an immigrant scholar) could be a “cosmopolitan” and a “servant of the state” simultaneously. Hassler, like others of his generation, failed to balance these competing and perhaps fundamentally incompatible roles. His case, together with his own commentary on his experiences, sheds light on similar dilemmas facing so-called global scholars today.  相似文献   

14.
晚清学者李慈铭的词论散见于著述中,长久不被人知。他以神韵诗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崇尚婉约含蓄的“格韵词说”;词体认识上,区分诗词的不同文体特征,并对小令长调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均体现了他词论的独特视角。词人品评时更能体现词论的价值,一方面针对浙西词派之弊,系统品评了词坛名宿,表达了对南宋词的厌恶和对《花间》婉约词统的推崇;另一方面在成丰年问继续推动纳兰词的批评,构成了清代纳兰词批评史中重要一环。这些丰富的内涵对我们了解咸丰词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瞿秋白一生的经历及其思想变化作了简略而客观的梳理与分析。文章提出:综观瞿秋白一生,他从最初的“名士”梦被惊醒,到最后走上政治这条不归之路,虽然其终生的文学活动和创作,都浸染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文人”范畴。他是与鲁迅相互补充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类典型。  相似文献   

16.
谢深甫(1139--1204年),台州临海人,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历经孝宗、光宗、宁宗三帝,官至右丞相,颇有政绩,在文化方面的贡献突出。谢深甫擅长诗文,有《东江集》十卷(已佚),并有自己的文学主张;参与或领导修史、编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谢深甫参与、领导编敕工作时间累积约七八年,为南宋的编敕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谢深甫提举编撰的《庆元条法事类》为后人留下了研究宋代法律、历史、语言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施复亮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如从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到创建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到积极改组国民党,从呼吁民主抗战到倡导中间路线都有他不懈奋斗的足迹,这种政治活动的多变性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的活跃性,同时也是他探求民族解放道路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尽管施复亮的政治思想有其局限性,但它仍然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既是政治领袖也是文人学者。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家,他不仅从事过翻译实践和翻译组织活动,也进行过翻译研究活动,形成了“翻译为政治和革命服务”的翻译思想,在翻译的态度、“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译文的可读性要求和译名的统一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易本烺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学者,其学术主要表现在对"小学"的研究,《字辨证篆》是他文字学研究的力作。他发展了传统《说文》学的研究,他以《说文》为本,重在研究汉字在隶变以后的应用情况。他在《字辨证篆》一书中较为全面而详细地描述了汉字隶变以后的种种发展变化,同时他还指出汉字隶变以后各种误用现象和汉字书写形势的变化源流,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隶变的规律作了表述。  相似文献   

20.
试论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视为异端,但终因其独特的价值而顽强地存活下来,在教育目的上,墨子构建了道德理想人格模式,对中华民族传统理想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内容上,墨子突破了儒家的六艺教育范畴,表现出非凡的创造性;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力行,独树一帜地提出“强说人”的教师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