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唐人街为代表的海外华人传统建筑作为海外华文文学中独异的空间形象,抗衡着失忆的历史,传达着作家的现代危机意识,呈现出丰富的生命形态,在过去、现在、将来的多个层面上展示出中华文化传统在海外迁徙、播散中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沈从认为学创作是个人自由创造,是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的审美观照和独立思索;是经过主体生命体验注入了主体生命的客观化、对象化创造。他以敏锐的艺术直觉和敬业的职业道德,认识到学创作离不开主体人格的高扬,离不开主体生命在现实生活的真诚投入。他的学创造观,揭示了学创作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学形象的“真实性”是其核心价值所在。这种“真实性”主要指的是渗透在作品中的主体情感的真实性,即主体的主观真实性,而不是指作品描述对象有多大的科学精确度,即客体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漂泊流浪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化现象,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五四时期,时代的剧变带来了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和隔膜感,漂泊流浪遂成为令人瞩目的学主题。时代氛围的濡染和个体的漂泊经历造就了郭沫若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漂泊审美特质。物质困窘、耿介率真、愤世嫉俗、毅然奋行是其小说中飘泊的共同特征,离去一归来—再离去是他们共有着的一种行为模式。这些在苦闷中徘徊却依然顽强寻路的漂泊形象既凸现了郭沫若鲜明的创作个性,又表现出其坚韧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追寻作家创作中写作如何得以进行的历程,如同追问他们为何写作一样,其结果只能是言人人殊。因为从事创造的生命本身是鲜活、丰富、复杂的,加上体验生活的繁复、差异性,足以构成整个学活动宏阔、芜杂的根基。个人的见闻、经历以及对人生社会情感性的价值判断、记忆等,都要求主体“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此即体验。  相似文献   

6.
论澳门小说的文化属性——兼论澳门文学形象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澳门特殊的历史化背景,澳门的小说创作显得有些“贫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澳门学形象的建立。而由于化上的内在一致性,澳门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表现出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创作观念上,澳门小说强调学的教化作用,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与中国传统学一脉相连。小说所表现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浓郁的中国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从古到今,经历了数次文体蘖变,散文的创作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散文创作与鉴赏要获得突破性发展,必须借重审美品位的提升。作者认为,散文根本的审美特性在于作家刻划鲜明、饱满的自我人格形象,为读者提供生动的审美观照。本文从散文的历史发展和文学形象论两个层面,试图阐述散文人格的内涵及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般文艺理论对文学形象的把握一般依靠的是“知人论世”,但与文学形象密切相关的创作主体的创作意识及在作品中呈现的情象结构,却往往被忽略。创作主体与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之间会形成互相对应的形象体系,情象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体系,能为把握文学形象创造及内涵提供新的诠释角度和相对客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从妇女解放的历史要求出发,比本世纪学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归纳女性形象发展的三个阶段:苦难,以“鼻涕阿二”菊花为第一阶段形象的概括;子君、莎菲、露沙等为奋斗中女性形象的代表;林道静是女性形象的完成,是里程碑式的雕像。新时期是本注视的重视,将学中女性形象概括为四类,分类分析其特征、意义与社会定位,并提出作的价值评定。  相似文献   

10.
朱逸冰 《文教资料》2011,(32):10-11
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圣母、天使、妖女、剩女四类。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看,这些女性形象大都是没有女性主体真实自我生存价值与生命意志的能指符码,从中可以觉察到王朔创作中浸透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男权意识对女性角色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欲求。  相似文献   

11.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学,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学要用形象反映生活,这个形象必须用学艺术的手法、手段去加工塑造或改造,并且用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去表现,方能浮现出来。学艺术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形象、人物形象、环境形象,学艺术形象往往又要通过意境来丰富它的生动性、具体可感性,从而达到学艺术形象的艺术境界和审美价值。特别是抒情性作品的意境,往往是寓情于景,情景变融。因此,在创作时要经常用意境去丰富创作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三点导读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面临新的化语境,南阳学的发展进入低迷状态,如何利用南阳本土化资源和创作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化为个体生命体验,建构起自己的学观,南阳作家群应朝着知识型、学化方面转化。  相似文献   

15.
学写作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对写作主体的心理能力就具有特定的要求。其中艺术感觉与生命体验、艺术发现与审美想象、情感把握与价值判断等可以说是学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行为。认识这些心理行为,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审美创造的运行轨迹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得到肯定,同时教师职业的生命意义也得到极大的关注。重新理性建构职业内涵,重塑职业形象,挖掘教师职业内在的快乐和价值,体验职业幸福,在感受快乐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艺术长廊之中有无数的奇女子,其形貌个性千奇百态,各难尽述。本主要是针对中国古代学中的女性形象作横向的勾勒,探索其卑微的生存境况、悖逆的主体意识和不凡的人生价值,力求能在一个较为客观的坐标系中为其定位。  相似文献   

18.
变形是学创作中的普遍规律,是创作构思中主体因素渗入的一种体现,通过变形可以使艺术形象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变形有广义,狭义之分,变形的方式主要是夸张虚构,科学地理解。正确地运用变形规律对欣赏学作品,更好地进行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典型人物的个性特征对典型形象的正确接受意义重大。个性特征是典型人物性格特征的核心,在整个体系中起着统率作用。个性特征应以生命意识为实质,以美感为其外衣,才能顺利而持久地存在于接受之流中。压抑个性特征的表现只会毁坏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女妖”是幻想文学中常出现的形象之一,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揭示出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车培晶的新作《我的同桌是女妖》中出现的新女妖形象作以分析,其对魔法世界的否定和颠覆,也预示着对人自身价值力量的一种肯定和建构,承载着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同时,这一形象变异也为幻想文学的创造埋下了一粒新品种并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