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为迅速,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也迅速拉大,并呈加速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差异很大。因此,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通过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来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以期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代云贵区域棉纱市场发育的分析,了解市场发育的经济环境及市场发育的进程,探讨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因素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疏离态势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疏离态势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它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均衡,甚至会造成诸多社会隐患:高职教育的运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导致高职院校未找到有高职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不够,正在遭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与挤压;培养模式的稳定性与人才需求的可变性之间的矛盾,致使专业建设粗放不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教育质量偏低未契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办学层次低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文化影响与经济影响不同步之问的矛盾,精英教育的传统思想占主导地位,造成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鄙视,使得高职教育成为市场调控失灵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我国经济法的任务时,不仅需要明确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时的终极任务。而且更要明确在市场发育不完善、国家对社会经济干预过多的历史背景下的现实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我国经济法的主要任务不是调整“市场失灵”,而是逐步培育和建立起规范、公正、合理的社会市场经济法制秩序,促进和维护市场的自由公平竞争;不是为了强化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职能,而是用法律手段规范和约束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的方式和范围。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保险业发展相对较快、保险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地区。因此,要推进新世纪保险业的持续发展,要宏观方面必须构造良好的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色的保险市场竞争模式,拓展保险业发展的空间,使区域经济局长和保险业的成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宽松的保险业发展环境下,商业保险公司经营行为的改进和完善,是保险业持续发展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6.
市场和政府在经济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双方互相补充。探讨二者在市场经济中“角色”的前提是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政府主要是创造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校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大多发育不成熟,市场缺陷更为广泛,因而往往对市场采取过度的政府干预,以期弥补缺陷,其结果必然是市场缺陷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与经济市场化相联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温州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温州区域经济的优势定位,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内的产业优势,其标志是这种优势产业能够在区际乃至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区域经济内优势产业群体的形成,是在市场力量作用下众多投资者和厂商的群体选择,是由市场选择、竞争定位的。以小商品为主要载体的温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但是,伴随着市场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国际化,这种处于全球和全国经济分工体系中的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必然会由于其所固有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乃至很强的替代性,而逐渐丧失其比较优势,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客观上要求必须着力培育新的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并把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将是以新区域主义为基础产生的一个惊世创举。它通过市场和产业分工逻辑链接起来形成新的市场共同体,打破区域内原有的行政区划经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有4个主要的合作领域,即由于各地区在自然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形成的资源合作;由经济合作区内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互补性而形成的产业合作;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信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所构成的基础设施合作;最后是在谋求共赢的利益组合基础上,建立起开放、健全、有序的统一大市场。深圳在这一区域内的作用应定位在以下5个方面,即招商引资的窗口和桥梁、高新技术的研发中心和孵化器、重要物流平台与枢纽、重要资本市场、人才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区域优化布局要以质量和效益、经济平衡、结构优化为目标;要坚持因地制宜、生态系统平衡、市场调节与宏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和经营的产业化;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粮食商业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合理分工,提高粮食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走私活动是违反现有制度规定的地下经济行为,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在于这种行为的利益诱导和制度监督的失效与缺陷。目前,我国的走私活动表现为大规模的法人区域性走私。走私之所以表现为区域性,是因为走私与区域利益密不可分,也是区域利益追求极大化偏好的反映。区域利益是特定经济区域的经济组织、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和区域性地方政府及公共管理机构行为偏好指向的最大化目标在经济上的综合反映,是与区域发展、区域福利安排紧密相关的一个规范性概念,它对区域经济行为,特别是组织化的群体行为具有巨大的影响,并在这种区域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任何类型的市场经济都离不开政府的干预,这种干预的必要条件是市场的不足和缺陷,其充分条件是某些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在我国目前的过渡经济时期,政府干预的原则应是为市场的运行创造条件,弥补市场缺陷,并降低干预成本。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培育市场,为市场创造条件;介入市场,弥补市场缺陷;管理市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狭长,面积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形成的农业资源既有纬度地带性分布,又有经度非地带性分布的特征。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农业投资忽视地区差别,造成高投入,低产出。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地区经济必须面向市场,农业资源实现市场配置。而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与回程效应却把经济增长的利益带到农业发达地区,扩大了农业地区差别。解决这一新课题,在农业区域政策中,必须坚持农业集中布局与分散布局相结合;调整农业结构,协调区域矛盾,农业开发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计划统一投资对改善国民经济布局曾起过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源投入的增多、结构和布局的扩展.经济系统信息逐渐复杂化,经济主体目标逐渐多元化.集中计划配置资源布局经济则越来越受到局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通过微观布局的调整可以对宏观布局发挥调节作用.宏观计划和区域政策对优化宏观经济布局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中,中央高度关注资本市场,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目标要求资本市场的大发展,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为现代产权制度、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制度建设创造务件。市场经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后区域经济布局历史教训基础上,在改量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逐步成熟和完善的;在内容上,它强调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然后带动西部内陆地区共同发展。江泽民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则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远远落后与于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这一定程度地限制了成员国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应依次按以下四阶段路径进行,即完善各国国内基础设施、政治、经济和法律法规环境;加强在重点和急需领域的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促进,同时开展通讯、农业、环保、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人才流动的区域博弈及其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虽然高校人才向经济发达区域的单向度集聚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但是,由此引发白热化的区域人才博弈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应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建立一套较完善的人才流动区域均衡政策,最终达成我国不同区域高校的协调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战略思路,其中统筹区域经济更是为发展区域经济开阔了思路,区域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区域经济关系是否协调,取决于区域之问经济的联合与协作,实行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市场发育、商品流通和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考察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与特点,便不难看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最具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发展是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既是这一转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各种经济理论的核心课题,就是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基础之间如何达到有机协调发展,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场所和供需双方经济活动的中介,必然在二者的有机协调中发挥突出作用。完善健全的市场及其运行,能使供需双方在追求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中,达到稀缺的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借助与市场相适应的宏观调节,能克服市场自身的缺陷,从而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建立完善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能克服旧体制下的弊端,又能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基础之间的有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