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开放获取实践出发,系统分析了开放获取思想的发展及图书馆在开放获取运动中的角色、地位,并就开放获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服务理念、业务整合、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开放存取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免费向公众开放学术信息。它打破了价格障碍和使用权限障碍,对高校图书馆的思想观念、角色定位、馆员的知识结构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开放存取这一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力求积极参与倡导开放存取的精神,宣传开放存取的理念,着力探索OA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展路径,推进开放存取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开放获取的含义与意义,并分析了开放获取对图书馆业务工作产生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如何利用开放获取资源更好地进行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泛在知识环境下,传统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已无法满足开放存取的需求,而出版服务渐露端倪,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国外图书馆不断尝试,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扩展了学术信息交流的范围,提高了交流的效率。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当以环境为依托,充分发挥自己文献中心的作用,构建新型的、开放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型。  相似文献   

5.
OA期刊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A期刊可以提高图书馆馆藏质量,优化馆藏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外文资源的涨价而带来的经费压力,图书馆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调整馆藏建设政策,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搜集、加工、整合OA期刊资源,使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虚拟馆藏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是一切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基础 ,对于图书馆而言 ,对读者最具吸引力的永远是其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 ,若仅靠有限的经费购买文献来增加馆藏 ,已远远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随着科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联网已逐渐增多及普及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 ,提出了“虚拟馆藏”的概念 ,通过In ternet使用其它馆的文献资源 ,以此作为补充馆藏的一种文献信息收集方式 ,形成自己的馆藏 ,成为馆藏的延伸及补充 ,与实体馆藏形成互补共存。本文就如何利用Internet网建设虚拟馆藏 ,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及做法 ,使馆藏资源贫乏的中小型图书馆突破了馆藏的限制 ,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无限扩大 ,作了一些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7.
杨彦春  聂英 《培训与研究》2010,27(6):130-132
本文简要介绍了开放存取的概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目前制约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发展的因素,探讨了开放存取出版对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影响,以及高校图书馆在应对消极影响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数字化、可视化、虚拟化的演变进程中,虚拟现实技术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演变开阔了全新的视野.文章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国内外现状,界定了虚拟现实图书馆的概念并阐述了其特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以图书馆虚拟漫游系统为例,介绍了使用UDK(Unreal Development Kit)引擎和3ds max开发虚拟图书馆漫游系统的过程和技术问题,提出了一套开发高真实、高交互的3D虚拟图书馆漫游系统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开放获取对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面临的版权问题,探讨了在开放获取环境中图书馆的版权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作为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知识的传递、信息贮存、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但图书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为目前在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方面与图书馆具有相似功能的方法与手段越来越多。所以,图书馆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改变服务理念,从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准,运用品牌经营等策略,以确保自己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有合适的市场位置,从而确立战略上的优势地位。品牌是图书馆服务水准与服务层次的标志,也是图书馆文化的体现。因此,营造图书馆品牌是体现图书馆社会竞争力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图书借阅证是读者在图书馆借阅和查找文献信息资料的重要凭证,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联系的桥梁,它的办理和实施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全方位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高校图书馆应在图书借阅证管理过程中,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措施,确保图书借阅证的正常发放、使用。  相似文献   

12.
Internet的迅速发展,“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现象。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期刊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传统图书馆的发展遇到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雅玲 《高教论坛》2003,(4):126-127,129
注重虚拟图书馆典藏级、链接级特色数字馆藏的建设,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信息资源支持服务,同时加强馆际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reported the findings of a survey from a broader study conducted to: (a) find out the level to which students use computers; (b) compare which gender is more proficient in computer use; and (c)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ge and their computer proficiency. Activity theory was adopted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plain behavioural intentions of computer interactions. The study used self-answering questionnaires with closed-ended items to collect data from a group of teacher-trainees. A total of 1,5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using a stratified sampling to select respondents.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sed using simple means, frequencies,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Chi-square test, and cross-tabulation.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omputer usage in level of proficiency by gender. The main findings are: 1 Younger students have higher computer proficiency skills as compared to the older students; 2. The students use computers for various activities including listening to music, playing games, researching, chatting, and e-mailing; 3. The students get access to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cluding electronic journals, e-books,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educational digital video disk/compact disc (DVD/CD), and online databases; and 4. Male students have higher technology literacy skills than female students. The study recommended th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rovide more access time to computing facilities to increase students' computer usage. There is a need to bridge the computer usage gap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lder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improve their technology literacy skill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tudents used technologies within the objectivist mode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findings,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need to provide teacher-trainees with further training programs to help them enhance their skills in the use of computers as an instructional tool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图书馆通过信息技术来对文献资料实现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 ,将其提供在网上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在于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时空网络化、功能结构复合化和社会现实虚拟化 ;针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提高认识、掌握技术、加强协作和严格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环境下,移动信息服务实现了人们不受时空限制、自由获取信息共享资源的理想.针对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和用户信息需求,图书馆需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使馆藏结构多元化,服务资源数字化;服务需求公平化、个性化;增强移动网站搜索功能,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开展虚拟智能馆员服务,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更新服务理念,实现读者实时服务.  相似文献   

17.
移动图书馆是以无线通信网络为支撑,通过移动手持终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访问图书馆相关资源的移动信息平台。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对其在校学生发放移动图书馆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移动图书馆使用环境已经具备,但移动图书馆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满意程度均不高,对此分别从加强推广、提升满意度和拓宽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Internet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与共享正在变成现实。信息存贮和检索的地理界限已经被打破 ,数字图书馆 (DigitalLibrary)已经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图书馆在变革时期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展望了图书馆美好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体,同时具有极大的信息传播和发布功能。数字图书馆对传统观念、通讯设备、综合布线、人才培养等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认识不统一,通信网络带宽不够,经费短缺,技术不成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尽快制定和落实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战略和整体建设规划,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速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加强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是提供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服务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