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足球是一项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激烈、技术、战术相互制约的运动项目,保护运动员的身体不遭受对方的非法侵犯,是运动员技术、战术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前提。个别球队出于“不顾一切取胜”的错误动机,往往对对方实施故意侵犯,使对方因顾虑可能受伤或产生伤害结果而影响  相似文献   

2.
纵观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境地。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运动员在进攻中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方,调动对方,来寻找瞬间的战机,这既增加了观赏性,也丰富了进攻技术运用的手段,所以人们习惯的把假动作作为进攻所特有的技术。而在篮球运动中.攻与守的对立统一是不可改变的规律,即篮球运动攻与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当今篮球运动进攻技术的迅速提高,世界各强队都拥有很多技术全面、个人攻击力强的队员,促使防守技术的迅速提高,使比赛已发展到“给对手施加最大压力”,迫使对方“多出错误”,从而取代了消极的、单一的等待对方出现错误的防守方法。通过积极的堵封、夹击、抢断的协同配合动作,“以球为主”夺取球权的半场扩大人盯人的混合性防守阶段,使防守技术向更富有攻击性方向发展,出现了“贴身”防守技术。又由于篮球规则的修改、补充和最新国际篮球裁判的修订,使之篮球场地的扩大,对比赛中,小的身体接触和没有直接影  相似文献   

4.
即使在判断对方发球的长短时出现错误,也临危不乱在必须回球的短暂瞬间内,决定最佳对策接发球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准确判断对方发球的长短。但对于将出台的微妙长度的发球,很难保证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即使是世界顶级选手,也会有长短判断错误而马失前蹄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郎孝文 《精武》2006,(11):51-51
在搏击中,用以迷惑对方、隐蔽真正攻击意图的虚假招法,统称为假动作。它以其招法多,式样灵活,助攻成功率高被技击界所青睐,具有“隐形杀手”的作用。一、生理特点众所周知,从接触外界事物到做出分析后下达指令,大脑需要一个传导过程,这个过程大约要经过0.1秒。而假动作正是利用对手大脑分析错误的时间,而迅速采取进攻,使对方在很短的时间内难辨真假。在高水平竞技中,一旦判断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微小的差错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而准确、不失时机地运用假动作,往往会使对方犹豫不决,心理、生理都受到  相似文献   

6.
门球比赛有着它的自身特点,而哲学思想体现在门球比赛的多方面。对此,现选择几点以飨读者。一、相互联系的观点。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球场上,首先是己方球内部之间的联系。诸如,各球到什么位置,相互间保持多大距离,形成什么角度等,以使己方球可以相互照应、相互保护,相互利用,以形成强大的合力,保护自己,消灭对方。其次,己方球与对方球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在比赛中,通过撞击、远射、派遣己方球到对方球处,借用对方球等等,利用双方球之间的这种联系,以达到消灭对方有生力量的目的。二、变化发展的观点。发…  相似文献   

7.
纵观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境地。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运动员在进攻中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方,调动对方,来寻找瞬间的战机,这既增加了观赏性,也丰富了进攻技术运用的手段,所以人们习惯的把假动作作为进攻所特有的技术。而在篮球运动中,攻与守的对立统一是不可改变的规律,即篮球运动攻与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因此在比赛中防守的一方也要采取各种防守方法与手段来达到防守目的,从而取得防守上的成功。有时我们也看到运动员利用假动作来设下陷阱,诈骗对手,通过“斗智”争取场上的主动。能…  相似文献   

8.
24.5 献 《11规则(试行)》:凡无根子送吃,而对方一旦吃掉此子后,不致立即被对方将死或立即在子力价值上遭受损失者,称为“献”. 《11规则》:凡走子送吃,而对方一旦吃掉此子后,不致立即被对方将死或立即在子力价值上遭受损失者,称为“献”.  相似文献   

9.
孙子在《兵势篇》中讲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其意思就是说,善于用伪装诱骗的方法去迷惑对方,使其产生错觉,陷入判断错误和行为错误的困境。假动作可以迷惑对手,欺骗防守方做出错误的判断,而进攻方则迅速摆脱防守获得进攻机会,因此,熟练掌握假动作技巧对提高队员的实战能力有重要作用。一、兵不厌诈之虚晃突破  相似文献   

10.
错误一直言你的感受会让对方觉得你过于开放。很多女人都有这种固有的错误想法,而这又使自己和对方失去了很多性爱的乐趣。专家们认为,只有双方都坦白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才能使性充满了新鲜感。很多婚姻中遇到麻烦的女性总是以为,男人移情别恋多半是因为对自己日久生厌的缘故。但事实上,只有对你不够了解、本身不够投入、对彼此的关系不热衷,才是造成性倦怠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夫妻每次做爱都会遵循一定的模式,因为他们彼此都知道,什么方式最容易使对方感到快乐,但是性爱一旦成了例行公事,而不必花费心思去创新时,就会使人感觉厌倦。错误二延…  相似文献   

11.
棋谚图说     
段嵘 《围棋天地》2007,(15):83-84
后先有变机从紧(上) 先后次序。若倒置失时。则轻重异义。而变化矣。实战中,掌握好行棋的先后次序是至关重要的,“后先有变机从紧”,严谨的行棋次序,才能保证预定计划顺利实施,“先后次序,若倒置时,则轻重异义,而变化矣”,如果次序错误,则对方很可能有变。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指导思想:攻守矛盾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矛盾。每一个球队都始终在认真研究如何以凌厉的攻击击溃对方的防线和如何以严密的防守破坏对方的进攻。攻守两个方面的相互制约和反制约,促进着攻守技术和战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共灵敏素质和下肢力量。游戏方法:两人互握大臂,并脚,相互坐在对方脚面上,组成一只“船”。两人相互配合,通过重心交换时的伸屈腿动作向前“划行”,数只“船”并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为胜。游戏规则: 1.“船”如在中途散开,必须就地组成才能继续前进。 2.不得坐在地面上前进。注意事项: 1.如场地小可采用接力形式进行。 2.距离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4.
汤恭定 《乒乓世界》2012,(8):120-120
在基层乒乓球比赛的临场裁判员培训中,老师们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关于重发球规则规定——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该回合应判重发球。同时在双打比赛本方可以得1分的规则中又规定——在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那么在双打中出现次序错误到底是判重发球还是判本方得1分。规则的这二个“次序”看上去有;中突,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拉手角力游戏一:1.方法:画两条相距2米的决胜线,2人相向站立。在决胜线内,互用右手握住对方手腕。发令后,两人相互用力拉对方队员,将对方拉过本方决胜线的一方为获胜者。2.规则:(1)只能用互握的右手拉对方,左手只能帮右手拉。(2)采用三局两胜制,第一局比赛完后,换左手,第三局右手。游戏二:1.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面对面站成两列横队。游戏开始,相反的2人一  相似文献   

16.
太极推手为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运动,古称“ 手”、“打手”,是一项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粘走相随,既要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又要乘势破坏对方平衡,使其倾跌的运动。其基本技术包括棚、捋、挤、按、采、 、肘、靠八法。技术特点表现为舍己从人,乘势借力,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练习推手能加深对太极拳拳式和劲法的领会,提高人体的灵敏、速度和力量等素质,并有助于锻炼皮肤触觉,提高感知能力,锻炼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柔化刚发”是太极推手的主要技术风格,也是太极推手的灵魂所在。“化”…  相似文献   

17.
在拳击比赛瞬息万变的对抗中,只有依靠灵活敏捷的步法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攻防技术,很好的保护自己和有力地打击对手.因此,可以把拳击的步法看作是比赛胜利的首要条件.利用步法调整与对方的相互距离,比赛时与对手保持的最佳距离,就是自己动则能打击对手,而对手却无法打到自己的有效距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依靠灵活的步法,不断地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调整和移动.首先.要根据对方进攻时具体的进攻方向和角度,以攻击的距离,确定躲闪放手的距离.然后,利用灵活的步法,迅速地上步靠近对方,进行快速而有力的反击.应该注意,躲闪或退让的距离不宜大,要能够在躲闪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靠近对手,做到退进有致,进退自如?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数据统计法法、录像分析法、调查法对提高拳击步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提高步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也希望教练和运动员相互配合,做出更进一步的定量分析,以促进我国拳击运动水平的发展,在世界奠定拳坛地位.  相似文献   

18.
摔跤是一项技术复杂而又多变的运动项目,其斗智斗勇引人入胜;而随着摔跤运动的发展,对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对过胸摔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阐述。1过胸摔存在的问题1.1两手抱握对方肩颈或腰部做动作时容易松手或抱不紧对手,这一错误动作直接影响动作进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1、双龙戏珠 两人面对面站立,相互交叉握住对方的前臂成“井”字形,上面放一个装满细沙的易拉罐,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向前跑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图1)  相似文献   

20.
鸡们的战斗,斗力斗勇也斗智.那相互追逐,试探对方实力的有趣场面,那振翅奋羽,撕杀搏斗,险象丛生的激烈程度,简直不亚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拳击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