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眷村是台湾特殊的政治文化产物,妇女是眷村生活的核心,女性形象所蕴含的精神理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眷村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梳理辨析,初步爬梳出一条有关眷村女性形象的文学线索,籍由眷村女性从"坚韧与守望"、到"迷失与疾病"、再到"漫游与归来"这一精神理路,深入探讨眷村女性形象所蕴籍的审美意义及其创作主体的终极关怀,以期对眷村女性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学意义起到初步发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形象学就是研究一国文学中对于"异国"形象的塑造或者描述,而游记为比较形象学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本文通过18世纪末期不同的形塑者们的游记和信件分析了歌德、赫尔德和佐伊姆因为各自不同的身份、背景和视角,塑造的各自眼中不同的"他者"意大利的形象,构成的形塑者对于他者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3.
壮族女性是众多民族中形象特别突出的一个群体,她们是族群的创造者、家国的护卫者、爱情的主动者、风情的演绎者。在长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壮族女性扮演着“女强人”角色。壮族女性凭着她们对族群、社会与家庭的特殊贡献而赢得壮家人的认同与崇敬。壮族社会中一代代传承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民俗风情等艺术形式呈现出一幅幅别具特色的壮家女子风情画,展示了壮族女性丰满而独具魅力的复合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李冯编剧的三部电影(<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中,编导们塑造了一群"天使型"女性形象,并分别突出在"像"、"体"、"神"三个方面,即有温顺的性情、诱人的肉体、神话的精神.这些女性形象影射了编导的性别叙事模式及对女性的理解,从而体现出男性潜在的自我怀疑和焦虑.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作家吴宝星《如果梦太远》中的主人公光蒙具有"反英雄"的特性。他的形象具有多重性,他是一个颠覆文化、背离社会的反传统形象,他具有行为荒谬、内心分裂的矛盾形象,同时也是一个保持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独立形象。这种特性的形成与战后新加坡社会的巨变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三个折不断的女人》三个故事里的男性角色:父亲、丈夫、情人在三个"坚强"女人的故事里不可或缺。本文将着力分析小说中男性角色的特征,发现"他们"对女性的自我身份寻找产生的影响,并结合玛丽·恩迪亚耶自身的经历,分析她在对男性描写时对男性传统形象的突破,由此探究她对女性"内在力量"的书写。  相似文献   

7.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与福克纳、海明威齐名的伟大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小说,再现了美国"爵士乐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画卷。在创作中,菲茨杰拉德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悲剧,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铁凝是女性主体意识突出的当代女性作家之一。她在长篇小说《大浴女》中塑造了真实坦荡的女性群像。作家对女性形象身上奔突的欲望——情欲、恨欲等作了形象揭示,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女性人物的欲望追求始终与其情感和精神相纠缠。她们在为自己欲望的实现不遗余力地争斗,而情感精神上的困惑与矛盾使她们难以心安理得,呈现出人性的复杂状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惯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人生.他笔下的女性可以看作两种文化的代码.以<浮躁>中的小水为代表的"传统"女性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废都>中唐宛儿为代表的女性则体现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和批判.从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他创作的文化心态及作家对重塑国民性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代中国女性美丽消费走向异化,主要表现为消费目的异化、消费原则异化、消费过程异化、消费结果异化,并呈现出唯"他"性、非理性、功用性、突出身体化等异化特征。女性角色意识的迷失、男权话语的左右等因素是异化的成因,由此,带来了女性主体价值背离、审美价值观错位等危害。从媒介规范、审美重塑、法律约束等方面着手,可以实现美丽消费异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探索《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如何对传统黑人妇女的模式化形象进行颠覆。主流文学主要构建了四种常见的黑人女性形象:女保姆、女家长、福利母亲和无耻的荡妇。主流文学对黑人形象的歪曲,目的是为了维持黑人女性的从属地位。在彼拉特、瑟斯身上,莫里森颠覆了白人文化中"专制的女家长""顺从的黑人女仆"形象,重塑与还原了黑人女性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2.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或是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权利巾帼,或沦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也不乏出身平民的小女子。她们有的身份高贵,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有的仁慈、勇敢,是智慧与孝义的化身。《史记》在描写女性方面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具有丰富、鲜活、生动的特点;在数量、类型、情节方面趋于丰富化;寓"奇"趣于女性形象描写之中。  相似文献   

13.
电影《通天塔》从四个单元故事分别展示了隔阂主题下的多种"他者"形象,而女性"他者"形象始终贯穿其中。这些女性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被弱化和丑化,等待着男性社会的拯救。因此,只有建立了平等的两性关系,人类才能构建真正的"通天塔",打破沟通的隔阂,迎来光明与希望。  相似文献   

14.
林斤澜毕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发表于新时期的《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与他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被称为"怪味小说"。《矮凳桥风情》的创作扎根于民间,以民间价值立场叙写普通人的命运遭际。林斤澜将温州文化中保留的原型形象与人物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相结合,以通俗典雅的方言土语与普通话相结合,做出了小说语言回归母语的努力。地域色彩浓厚的形象与原始而别致的小说语言,促成了作品充满文化意蕴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5.
晚清到民国时期,各类人士陆续从中国内陆地区前往新疆开展考察活动,并以行记的形式记录下沿途经历,而新疆喀什由于其在新疆甚至整个中亚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成为必经之地。晚清与民国时期的行记中的喀什形象呈现出一个发展过程,喀什形象逐渐不再作为他者被审视,而是作为多民族文化的代表,打破了一直以来内陆与边疆之间的误读,填补了内陆与边疆之间的认识鸿沟。这不仅是对国土意识的强化,同时也促进了中华多民族团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诞生起就扮演了一种“秩序中他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使其具备鲜明的批判色彩,为了保持这种批判品格,审美现代性呈现出“双重自反性”特征:一是结构自反性,矛头指向现代性;一是自我自反性,矛头指向其自身。这两种自反性的辩证关系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小说范围内,英国奇幻小说掀起巨大波澜,其文学形态与类别令人瞩目,并且,在西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极为奇特且具有价值的审美与意蕴.其中,魔鬼形象作为当代英国奇幻小说游戏精神的重要形象类型,既继承了英国传统文学的形象特征又与现当代社会发展深深契合.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现当代英国奇幻小说中魔鬼形象特征及其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躯体化”文本叙事范式的审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女性文学所描摹的女性形象切实不再是以柔弱无力、羞羞答答、半遮半掩的身份忸怩呈现而是洋溢着对权贵、金钱、性欲的强烈希冀并演进为“颇能折腾”的一代精英群体而充满了野性、生机和魅力。可以说,“身体写作”、“欲望话语”、“裸奔叙事”、“隐私窥探”等女性躯体文本叙事范式正渐趋演绎为众多女性作家的创作性灵、叙写姿态、生命意趣和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9.
孔帅 《美育学刊》2020,11(1):63-68
"文字-印刷"媒介时代是一种机械文化,其分割化和同质化特征导致传统审美和美育具有鲜明的教化性。电子媒介带来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有机文化,此时的审美更多的不是理性的深度思考,而是一种追求视听快感的身体模式,强调审美的深度参与和自由体验。一方面,审美的"自我-他者"的教化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下被颠覆,强调对审美活动中"自我中心"的解构和他者的多元化体验;另一方面,告别了形而上的理性思辨传统,而密切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因此今天的美育实践应该区别于传统美育,必须和新的媒介文化相适应,突出电子媒介时代审美的多元化和生活化特征,以培养审美主体的自由性体验和精神的超越性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属于一位唯美派作家的代表。在他的笔下不仅仅有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有着对道德、对人性道德等主题的探讨,而更引人注意的是他的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屠翁罪善于描写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他用自己细腻、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呈上了一幅千姿百态的女性画卷。本文将从屠翁笔下女性形象的共通性这一角度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