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彦宾 《青年记者》2010,(14):71-72
中国青年报社一位新记者入社不满两年,参与了几个有影响的调查报道的采访,作品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在一次记者会上,当报社同仁要求他谈谈自己做调查报道的感受和经验时,他却满脸困惑。  相似文献   

2.
调查记者是指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出镜或者出声的现场记者.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用调查记者这一表述比现场记者和出镜记者更准确和恰当.调查记者已经成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田华 《青年记者》2016,(20):13-14
伴随着我国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调查性报道在新旧媒体的合力下呈现增长态势.然而,调查记者群体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成为法治既保护又搁浅的对象. 调查记者的概念界定 调查记者作为记者的一类,以做深度报道、揭黑报道为职业特征.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在国内媒体上的广泛呈现,调查记者开始涌现.关于调查记者这一群体的身份认定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调查记者王克勤认为“真正的调查记者是新闻人加法律人”,这点明了调查记者的职业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有位国家部委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经验时说,他和一个记者认识了十几年,交情颇深.在一次活动之后一起乘电梯出来时,这位记者向他打听一个还未公开的重要数字,他告诉了记者,并说先不要报道,等到公开发布后再统一报道.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难民事务记者 2015年初,英国《卫报》驻开罗记者帕特里克·金斯利为了报道,需要经常前往埃及之外的地方.为了查清走私分子贩卖人口的网络结构,他自然要前往欧洲.而随着调查越来越深入,他掌握的有关难民话题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也就越来越多,埃及这个地方的新闻对他来说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在1985年设立了调查性报道奖,新闻理论界则认为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20世纪初叶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普利策倡导的社会改革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趋于成熟,并产生了诸如关注美莱屠杀案、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性报道,1975年由一批富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发起成立了"调查性报道记者编辑协会"(IRE),负责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记者和编辑关于调查性报道的工作,这个协会一直运作到现在,为训练职业化的调查性报道记者和编辑、揭发美国社会前进中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理论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和讨论调查性报道,他们对于应如何界定调查性报道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持久而热烈的争论,其中不少观点不乏真知灼见,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对于今天调查性报道的理论和实践仍具有较强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闻事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素质高视野开阔的记者,甘肃籍记者王克勤,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王克勤的采访经历中,他的一系列调查性、揭露性报道格外引人注目,采访历程也格外辛酸艰难。他独特的新闻价值观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使其成为国内调查记者中的“另类”。  相似文献   

9.
如果要问,谁是报道今日中国的境外资深记者,路透社记者林洸耀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作为菲律宾籍华人的他,在台湾,大陆和国外从事新闻工作长达30年,说一口流利的汉语,颇懂中国的人情世故.诸多优势的叠加让这位记者在报道中国时独具慧眼,许多作品至今让同行艳羡不已.1997年,他是第一个报道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去世的记者之一;2007年,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召开前,他准确预测并提前报道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单.是什么让一个外国记者在中国如此游刃有余,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最近,我们在林洗耀先生家中与他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0.
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1.
央视<新闻调查>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制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新闻调查>展示的是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并且将之作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现场调查记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媒体市场化对新闻伦理道德的冲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位记者曾经历这么一件事,他调查到某公司打印机的墨盒残墨过多,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在拿到确凿的证据后他准备发稿。该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到报社进行公关活动,最后给这家报社一笔可观的广告费,于是总编辑把这篇批评性报道改成了为该公司的辩护报道。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的"天问" 对于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南方某刊物作为2007年的业务课题,在版面上做了一次追根寻源式的公开探讨.讨论主持者使用了"天问"这个璀璨的字眼:读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兴趣,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来阅读这些与他们自己并无实际或直接瓜葛的长达6000字的故事?主持人再以各地媒体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队伍构成为例予以肯定:华商报在去年底刚刚成立了深度报道部,记者12名,以调查性报道为主;成都商报、华商晨报、潇湘晨报等都表示正在推出,或想要推出全国性调查性报道的版面;新闻晨报与大河报的机动部,更强调速度;新京报的记者队伍是全国调查性报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郭鸿燕  张淑玲 《传媒》2021,(5):74-76
社会调查报道是新闻中的"高精尖"产品,兼具新闻性与研究性.新闻性就是指调查报道是对社会中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挖掘,通过调查、报道,反映社会问题;研究性就是做社会调查报道需要记者透过现象,寻求事物来龙去脉、探究原因.社会调查报道要想出彩,需要记者以"四力"为方法论指导,才能明辨真相,呈现事实,写出深刻、有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他对新闻还是一张白纸。 两年后,他的抽屉里已经塞满了大大小小,厚厚的一堆获奖证书。 作为在业内引起极大关注的“十大商圈”主力报道记者之一、作为名牌栏目“给酒店打分”系列报道的主持人和主要采写人、作为以《安定门桥改造,12月你在干什么》系列报道为代表的调查报道记者,两年来,他的新闻报道不仅获得了专家的认可,更是在商报读者中声名远播。采访中,常有被采访对象拿着他递过来  相似文献   

16.
调查记者是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曾经这样评价调查记者:最崇高的职业是记者,最优秀的记者是调查记者,最出色的调查记者是让害人者难受的记者。调查记者能够获此赞誉和这一群体的品德素养密不可分。作为调查记者,应该具备不  相似文献   

17.
揭秘性:"求证式"报道的独特品质在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被关注的时候,有时记者用摄像机如实记下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报道所反映的可能并非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都是站在各自立场说话.怎么让被采访者说出新闻真相呢?由此需要"求证式"报道.目前,"求证式"新闻报道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定义.我觉得"求证式"报道应该属于泛调查性报道的一种,它要求记者经过信息的收集和了解,不断求证新闻的内幕,最终获取新闻背后的事实.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记者调查围绕悬念展开,每次调查行为都是通过悬念的提出、求证、解决来完成."揭秘性"理应是"求证式"报道的独特品质.记者应该以层层剥笋的方式,构建独有的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永康人鲁光,他的记者之路从1960年担任<体育报>驻地记者开始:写出了<中国姑娘>等一批轰动全国的体育题材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一资深编辑提及:上海某记者报道.“同盟会员某某在沪去世……”而另一记者同样报道这件事,“最后一名同盟会员,目前在沪因病去世……”显然,后者的报道高于前者。原因当然是他的背景交待得好。记者该如何用活资料呢?  相似文献   

20.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以《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的调查性报道为文本来解读调查性报道的法律侵权诉讼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