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言文选读     
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岂能无怪哉!”  相似文献   

2.
澄子亡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选自《吕氏春秋·审应览·淫辞》)宋国人澄子丢了件黑色衣服,就到路上去找,迎面看见一位穿黑衣的妇女,便上前拉住不让走,想要抢夺人家的衣服,那女子自然不  相似文献   

3.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  相似文献   

4.
《语文报·高中版》第102期(总第911期)刊登了高东生同志《“缁衣”与“子墨衰绖”》一文。高东生同志就怎样正确理解鲁迅先生“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诗句中“缁衣”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说明:“《殽之战》写晋文公新丧,晋襄公要穿孝衣,但由于要‘伐秦师’——战斗的需要,‘子墨衰绖’——晋襄公穿上染黑的丧服,  相似文献   

5.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缁衣”一词,历来或注为“黑色的衣服”,或引《诗经·缁衣》篇,注为卿大夫所著之朝服。我们结合记念文章,领会《惯于长夜过春时》全诗的主旨,认为不应将“缁衣”释为“黑色的衣服”。该诗是诗人怀念友人之作,诗人是将《诗经》中的《缁衣》诗,作为怀念战友的典故来用的。最早解释诗中“缁衣”一词的是许寿裳。他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谈到他问起鲁迅写这首诗的情况时,鲁迅解释说:“那时我的确无写处的,身上穿一件黑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后来陆续出版解释研究鲁迅诗歌的专著。如周振甫的《鲁迅诗歌注》、倪墨炎的《鲁迅旧诗浅说》、郑心伶的《鲁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罚晏子。”公曰:“何故也?”桓子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  相似文献   

7.
老父巧谏     
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1),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2),后来吊(3)。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4),使臣受吏民之垢(5),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6),岂有说乎(7)?”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8),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9),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10 )。”孙叔敖再拜曰(11):“敬受命(12)!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13),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14),足以治楚矣(15)。”注释(1)孙叔敖:春秋时楚国名相;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2)父(fǔ):老年人;衣、冠:前一个“衣”“冠”均…  相似文献   

8.
据《经典释文·叙录》,撰《礼记音》者都十五家。然今仅零星散见于《释文》等书之引用,原书之面貌,已无一见。所幸敦煌写卷重现寰宇,中有唐写本《礼记音》残卷(S2053_2),存《乐记》第十九至《缁衣》第三十三,凡百八十行。《乐记》篇前阙,首五行损泐严重,《缁衣》篇仅存首行。虽非完璧,然已占全书近三分之一矣,足可宝贵。  相似文献   

9.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缁衣(zi) 狂吠(fei) 丰腴(yu) 挈妇将雏(chu) B.岑寂(cen) 迥然(jiong) 句读(dou) 华而不实(hua)  相似文献   

10.
郭店楚简中的儒简是孔子至孟子之间的作品,其中有多篇与子思学派相关,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考证,《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语丛二》八篇当归于子思学派。郭店楚简中子思学派的作品对认识先秦儒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所援引的今本《诗经》有关文字,也都赖以保存:这对于比勘传世文献,研究经学史上诸如版本、异文等一系列有关重要问题提供了前所末  相似文献   

12.
郭店简与上博简都出现了《缁衣》一文,这对传世本《缁衣》的比对有很大的意义。两种简本只在个别字词上有微小差异。近年来,学者对简本与今本的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发现简本与今本在章序、字句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简本更接近《缁衣》原貌,今本《缁衣》显然由汉儒做了大量的改动。本文以郭店简为参照对象,从郭店简与传世本的差异入手,探究儒家思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正>赵简子是春秋后期的牛人,据说孔子都对他望而生畏,止步黄河南岸,没敢去晋国。从他考察儿子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此人的志趣和作风。赵简子对儿子们说:"我把一个宝符藏在常山上,你们去找找吧。"儿子们骑上快马上山寻找,一无所得。地位最低、婢女生的儿子毋恤(wúxù)最后回来,却告诉父亲:"宝符找到了。"赵简子说:"呈上来。"毋恤说:"我从常山上俯瞰(kàn)山那边的代国,代国就是我们的囊中之宝啊!"赵简子毫不犹豫地废了原先  相似文献   

14.
传世本《缁衣》作为戴圣辑《礼记》中的一篇,其成篇年代、作者及其后的传授情况历来不详。上世纪90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回购了一批楚简,这两批文献中都有《缁衣》篇,证明其成篇年代不晚于战国。传世本、郭店简本、上博简本三者互证,使我们可以对《礼记·缁衣》作一番追本溯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说字小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说“敝”《说文·七下·■部》:“■,败衣也。从巾,象衣败之形”。“敝,帔也。一日:败衣。从■,从攴,■亦声。”殷墟甲骨文有“敝”无“■”。“敝字作帔断帧等形(《甲骨文编》337页“敝”字、336页“敝录”合文),左旁可以省作“巾”。从甲骨文字形看,“敝”字显然象击巾之形,巾旁小点表示击巾时扬起来的灰尘。从“攴”从“巾”,击巾的  相似文献   

16.
<正>训练一孙叔敖为楚令尹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题。孙叔敖为楚令尹(1),一国(2)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44白冠,后来吊(3)。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4"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4)。"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4已高而意益下(5),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4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  相似文献   

17.
一些高校汉语教材和语法著作都谈到了代词的“活用”,下面试作归纳和分析。 一、古代汉语方面 1、代词对用为动词。最常见的是一二人称代词在对话中的例子。例如: “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庄子·大宗师》)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相似文献   

18.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文“无”和“毋”,课本解作“不要”不妥。按“毋”作表禁戒之词(《说文》:“止之词。”),意义和现在的“别、不要”差不多。“无”用作表禁止之词,通“毋”。又“勿”字也有此用法。这种意义的“毋”  相似文献   

19.
正(课前讲"罗斯福保守秘密"和"周总理妙答外国官员"的机智故事)一揭题释题师:今天,宋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很会说话的小孩,愿意一同前往吗?——(出示课题"杨氏之子")他是谁?(生齐答"杨氏之子")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杨氏的儿子。生:姓杨的女人的儿子。不对,应该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对的,在这里"氏"是姓氏的意思。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杨家的儿子就是杨氏之子。师:(指名两个男同学)你是——(生:李氏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06,(Z5)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有弟早亡()(2)妻从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3.根据文章内容,说明邓攸弃儿保侄的原因是4.请谈谈你读了本文的感想。训练设计/杨帆《邓攸弃儿保侄》参考答案:1郾(1)死亡(2)听从,顺从2郾不如抛下自己的孩子,带着遗民逃跑。3郾弟弟早逝,只有一子,而我们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