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韦苇 《福建教育》2011,(1):49-51
让孩子从幼小时就陆续接受儿童文学经典,其意义、其需要是不言而喻的。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是人类精神和文化菁华的结晶。它们当中有一部分是幼儿时期就可以开始接受的。幼儿教师应该自觉地去试着担负起传递经典儿童文学成果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9,(1):80-84
黎锦晖儿童文学在现代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中是颇具独特性的。这一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黎锦晖进入儿童文学的独特方式以及对儿童文学发展路径的新探。他打破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模式,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摸索出发展儿童文学的新路径。黎锦晖儿童文学作为现代儿童文学的组成部分,映射了现代文学的理念变革与语言转型,开辟了现代儿童文学新的发展方向,拓展了现代儿童文学的大众启蒙实践,也为当下儿童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严既澄在<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一文中指出: "人生在小学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时期内最小可缺失的精神上的食粮.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注重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4.
王雯 《考试周刊》2009,(50):36-36
中国儿童文学自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运动"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近百年来,不断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传入国内,翻译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儿童文学在题材、主题、故事结构等方面都要求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价值标准。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要不忘自己是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不忘译作的读者是孩子。儿童文学的翻译应保证广大中国少年儿童通过译文容易理解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译文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感受、启发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更新对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教学观念,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儿童文学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确定儿童文学的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儿童文学的教学有效性。从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作能力的角度确定儿童文学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译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的视角局限于儿童文学翻译家、特定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与策略等,其实,根据儿童年龄段、儿童文学体裁及国别分类的系统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儿童文学转译的研究、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等新视角对未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璐 《教育艺术》2021,(3):60-60
童话是一种富含丰富想象力、符合儿童心理的文学,它和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看的文学是不一样的。但即使儿童文学充满了知识、技巧,也分为好的儿童文学和不好的儿童文学。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育者如何去讲述它,如何去引导孩子们理解到正确的三观。一、小学语文的童话教育方式的科学性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可以总是靠着想象去面对那么多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晚清:儿童文化研究的新地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儿童文学研究界开始自觉进入儿童文化研究的领地,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学术动向。儿童文学本来就是儿童文化之要素,而且对儿童文化之研究有助于立体地认识儿童文学之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整体地审视儿童文学的美学世界。晚清至五四时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发轫期,也是儿童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地带。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体,根据儿童的眼光、内心世界及精神需要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升入小学时,必然是从儿童过渡。当然,小学生和儿童对世界的认知与知识的阅读和习得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它们面对的是同一人。小学接受的语文学习与儿童时期的文本阅读殊途同归,它们宣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精神追求与语文的教育目标是一样的。从中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相辅相成。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变革与推广,无数教育者更加注重幼儿时期的学习,教师更为关注儿童时期的学习,他们发挥儿童文学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小学教学过程的进行,让儿童文学促进学生学习、培养道德情操、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儿童文学以轻松、有趣的特点吸引学生,其单纯又充满童真的氛围,让孩子所喜欢。  相似文献   

10.
培养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将优秀的儿童文学镌刻在他们的心灵之上,让它变为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可以成为孩子们一生的宝藏,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想方设法让小学生爱上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培养孩子们对于儿童文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更好更深刻地去理解儿童文学的内容,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儿童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三次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热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在建国后的50年代,第三次在1978年以后。“五四”时期,域外儿童文学译介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形成。上世纪50年代,在泛意识形态影响下只有苏联和东欧的儿童文学作品能译介进来。改革开放后,出版的大量东西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我们懂得了儿童文学应有的本体特征、美学内涵和地道的品质与真谛,中国儿童文学才汇入世界儿童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童年是纯真美好的,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去反映儿童的焦虑心理,对低龄儿童存在的压力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释放。研究这一部分作品,对于我们拓宽儿童文学领域、深化儿童文学内涵、更新儿童文学认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初创期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论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学界有关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初创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并详细陈述了各项成果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童年是纯真美好的,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去反映儿童的焦虑心理,对低龄儿童存在的压力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释放。研究这一部分作品,对于我们拓宽儿童文学领域、深化儿童文学内涵、更新儿童文学认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新时期至今,儿童文学中的“禁区”问题,一直是争议非常大的焦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的创作就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对传统的“禁区”有了很大的冲击。儿童文学“禁区”题材的突破,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儿童文学的创作,推动了儿童文学的发展。但是,由于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所以在提倡多角度、多视角地去拓展儿童文学新领域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纯洁性。儿童文学“禁区”的有和无,应该具体到相应的层面上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是新中国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繁荣期。在新中国诞生这一历史转型时期,儿童小说创作这时期获得了很大的丰收。十七年儿童文学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进展不大,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成绩不大,对儿童小说这一创作颇丰的体裁的专门研究,更是极少。  相似文献   

17.
一、儿童文学可唤回幼儿教师远去的童心当一个幼儿教师试图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时,自己首先要全身心地去体会童心的渴望和审美情趣,准确把握由自然童心到儿童理性思维的发展轨迹,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从直观感受走向理性思维,最后成为自觉的受教育者。怎样利用儿童文学唤回童心呢?首先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走进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一个成年人朗读、品味作品的同时,会触摸到儿童的思想脉搏,深入探索孩子的精神世界,在作品…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国科学家札德的模糊集理论,认为“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首先,作为“儿童文学”根本属性的“儿童”、“文学”都是具有模糊义素的模糊词,这就使“儿童文学”内涵成为由两个模糊概念组成的集。其次,“儿童文学”的外延模糊。无论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文本,还是读者的范围,都是模糊的。这三重模糊又构成一个模糊集。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一是与概念涉及的对象。儿童文学创作的复杂性有关,儿童文学创作是儿童直觉的产物。直觉的特点是形象的,它凭借心灵的力量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用以表现作家直觉感受的东西只能是意象,并且具有独特性。创作是形象而具体的,而儿童文学概念却是理性的、逻辑的。用理性的、逻辑的语言去概括形象的、极富个性化的创作,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理论不可能准确地指涉对象本身。儿童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个理论家受到历史的局限,都只能站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给儿童文学下定义,要让一个固定的有局限的概念去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也是难以做到的。这些就是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审美性缺失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儿童文学在五四时期获得了现代转型,但是存在许多审美困扰。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审美性缺失原因大致有三:“为人生”和“现实主义”观念的沉重,童心崇拜所致的“玄美”和“失真,”对“社会性”排斥的偏颇的儿童观等。对此加以探讨也可以为当代儿童文学的审美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晶 《文学教育(上)》2008,(13):126-128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会将自己的儿童观传达给读者。因此某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